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与罚》和《活着》分别通过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和福贵的视野表达了对死亡所具有的残忍力量的认识。不同的化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决定了他们对死亡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也决定了“活着”对他们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罪与罚》和《活着》分别通过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和福贵的视野表达了对死亡所具有的残忍力量的认识。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决定了他们对死亡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也决定了“活着”对他们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生十六七》2015,(1):26-27
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严厉教育所带来的损害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时至今日,人们对严厉教育的破坏性仍然没有警觉。青少年出了问题,总是归结为家长管教不严。可是,严厉教育如果真能让孩子优秀,天下将尽是英才。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雷雨》自问世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就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之所以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雷雨》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其一,作者是从多方面揭示人物性格内涵的,而不仅仅突出其某一性格特点;其二,作者是在同众多人物纠葛中写出人物性格的,而不作单线条的描绘,使得人物性格既有一定的特征,又有多样的面貌,显现出性格的丰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因具有一以贯之的主题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剧,这个主题就是曹禺的自我生命体验与戏剧题材发生情感共振后所形成的"残忍"意识。四部剧作不仅处处显示这一主题,而且不断变换主题的表现形式,从而演化出个体生命在"残忍"的存在困境中由挣扎到溃败、疯狂、死寂的悲剧性历程;其中寄寓的深刻思想蕴含与鲁迅的"国民性改造"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6.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之作.两部剧作发生的时代背景、内容、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但在雷雨的基本主题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点在两部剧各自女主人公卡捷琳娜与蘩漪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文章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以卡捷琳娜和蘩漪的悲剧命运为线索,对这两部戏剧...  相似文献   

7.
李群 《文教资料》2008,(4):26-28
<活着>是余华创作道路上带有转折意义的一部作品,以其悲悯精神的传达和忍受苦难的生活态度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同时也被批评界指责为是一种消极的活命哲学的宣扬.面对苦难究竟应该忍耐还是抗争,余华给出了他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8.
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总是向世人展示他的叙事人物的坚守、忍耐以及对生活的妥协与无奈,尽管他笔下的人物所展现出的是在生活重压之下鲜活丰富的胆怯一面,罕见那种鲜明的黑白斗争二元对立,但是他在短篇小说《土豆贩子》里却创造了另一形式的二元对立:即在讲述小人物的绝望时,又给他们一丝若隐若现的希望,同时还又体现出对这些小人物的悲悯或冷酷。  相似文献   

9.
《雷雨》的成功除了能够将欧洲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等各种悲剧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塑造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等主要因素外,还表现在大型化的戏剧结构、激烈的戏剧冲突、富有“潜台词”的戏剧语言等多方面的创造上,并且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不仅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中国现代剧作,而且完全可以与世界名剧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阅读戏剧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在诸多冲突构成的一部戏剧中,必有一个占主导地位,正是这主要冲突决定着作品的主题。纵观《雷雨》全剧,我们认为自由平等的恋爱观念同封建专制的婚姻传统的矛盾是该剧主要的戏剧冲突,它表现出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的《草房子》具有一种悲悯之美。作者将悲悯这一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关的永恒命题带入了我们这个情感逐渐凄清枯寂的年代.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矛盾对抗的构建,叙写了人与人之间“爱”的美、人战胜自我的“灵魂”美、人面对自然的“悲剧”美,传达出一种感人的悲悯情怀,感动着今天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曹禺在1933年创作的《雷雨》以其主题的多义性著称,甚至有人用“复调”来形容它。自从1934年7月它被刊载于《文学季刊》以来,人们纷纷对其提出各自的理解,作者曹禺也对这些评论《雷雨》主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然而,对《雷雨》主题的解读,研究者们一直莫衷一是。本文就对几种主要的解读方式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生命从哪里来? 人为什么活着? 我们该怎样生活,才能使生命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一些重要的人生课题,将越来越多地摆到每一个人的面前,让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需要关于生命教育的启蒙与引领!  相似文献   

14.
邱丽平 《大学时代》2006,(10):29-31
小说《边城》是作家沈从文精心构筑的一隅精神家园,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淳朴的湘西传统文明正遭遇现代文明的无情解构,作家的理想家园正在走向陌生而远去。作家对古老湘西传统文明逐步走向衰落的命运,感到无比的惋惜、悲哀及怜悯。  相似文献   

15.
16.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由拉斯柯尼科夫、索尼娅、马美拉多夫等人联袂演绎的一场悲剧,他们所受的苦难,使我们的灵魂受到剧烈震荡,在精神上感到极端痛苦。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源头并非仅仅是小说中主人公物质上的贫乏,更主要的是他们精神上的沦陷。自称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的陀斯妥耶夫斯基以表现人心灵的现实为主,通过身临人心灵潜在的“地下室”,目睹其剧烈的震荡变化过程,在悲剧中窥视到一丝希望和新生。  相似文献   

17.
露丝·伦德尔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对潜意识的剖析,对恋母情结的描写和同性恋关系的挖掘屡屡可见.本文旨在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本我的破坏性和毁灭性来分析<冷酷祭奠>中尤尼斯这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论证科夫代尔一家最终被杀害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评论界对《雷雨》主题历来有不同阐释,而以现实反映论为主。本即从现实反映视角的形成及其分析的可行性、从作品同现实的关系、作家的创作和接受角虚等方面进行探讨。这对于深入理解该剧作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是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小说一直注重对故事中人物表演舞台的构建,为故事主题的抒写与人物的塑造提供广阔的叙事空间.《带灯》以樱镇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散发着人性的美又充满文艺气息的普通乡镇工作者,表现出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批判,对公民意识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20.
论《国风》的生命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诗经·国风》的生命主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执着于生命本体的生死观;二是追求物欲性欲享受的快乐生存现;三是随遇而安、软弱无奈的生活与命运现。从中可以看出,“诗经”时代的国民在对待生命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世俗理性的特征,这是我们的先民走出神秘幻想时代,走向世俗生活与精神觉醒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