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教师角色的演变——从规定性到建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原为戏剧术语,后来运用于社会科学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R.Linton将这一术语用来比喻“地位的动态体现”(role as the dynamic aspect of status or position). 有的角色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而有些则是由人际关系类型、互动与交际模式所决定,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iddle)将教师角色界定为: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对教师的期望三种类型。而教师的行为及对教师的期望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除承担教学责任外,  相似文献   

2.
当下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更多地是从社会角度予以衡量,忽视了教师本身的主动性、丰富性,失去了作为"人"的生命的有机性。要摆脱传统社会的认定与强制性的角色规定,从自我生发角度生成具有个性、独特性、生命性的角色,也就是从影响教师角色的社会、职业、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出文化传承者、生命呵护者、个人发展提升者三类角色,并以生命性为整合目标,发展为生命性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潮流把一大批优秀教师推上了中学校长的岗位。一个优秀的中学校长应当是一个优秀的中学教帅,但一个优秀的中学教师却未必必然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校长,因为一个中学校长的角色和一个中学教师的角色尽管有密切的关联但仍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 1.工作的内容不同:校长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校的工作全面规划、统一安排;要领导和组织学校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时代背景,探究处于教育现代化、英语课改和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角色特征,从而探寻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规定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我原是日资企业的一名翻译,后经招聘进了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任商务日语教师.第一次当教师,第一次当班主任,在兴奋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尽快地熟悉工作,完成企业翻译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呢?我除了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认真阅读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外,还根据自己在日企工作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化政治工作者:从教师角色到教师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政治工作者是新教育社会学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本文梳理了其理论基础:以批判性话语凸现教育的政洛陛,以可能性话语推进政治化的教育。剖析了在学校系统内外,作为文化工作者的教师可能展开的教育实践:尊重学生的个体历史与文化,凸显教学的政治性;民主社会的政治在于其开放性与多元性,既往僵硬的规则与关系皆可重新定义。最后指出:当文化政治工作从外在角色转换为内在认同,作为行动者的教师,既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结构对人的制约,又通过文化实践反作用于社会结构,且在当下具体的教学场景中,用超越性的社会关怀与价值担当,纠正教师工作中的“普罗化”,并走出社会再制理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7.
徐松 《中国教师》2010,(5):26-26,32
<正>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历程中,担任多年班主任的我,经常是站在三尺讲坛,面对一届又一届的高中学生和家长侃侃而谈,谈经诵道,教育他们如何做好一位学生和如何做好一位家长。久之,收获了一点成绩,得到了一点肯  相似文献   

8.
<正>在教师角色的自我建构过程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教师缺乏扮演或承担教师角色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动力,尤其是内在动力激发不够。在这里,我们要借鉴一种新的理论——"教师角色需要"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预成到生成——教师角色的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概念中的预成论,视教师角色是圣人,是教育者,是专家。于是,教师成了道德的说教者,成了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奉送者,成了学生认知与人格结构的塑造者。然而,生成论则从教师角色生成的角度,对预成论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概念进行现代性反思,秉承教师角色是一种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社会存在的观点,认为教师是认知、评价、决策与实践的生成者,与学生共享生命的资源;教师是道德、审美与信仰的生成者,与学生同构生命的意义与希望;教师是交往、政治与历史的生成者,与学生、社区共生成命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在对教师角色及教师信念为主题的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语言教学中教师信念的本质、构成、效性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性探讨.指出语言教师作为自主性构建对客观知识理解的教学反思主体,其信念体系具有系统性、效度性、情境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因此只有超越普遍教学理论,关注特定的教师文化情境,走出静态的教师信念构成,着眼动态的信念效性发展,才是从外显的倡导信念到内隐的应用信念两方面理解真实教师信念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些原来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教师或新毕业的普通师范学生要充实到特殊教育战线上来,壮大了特殊教育工作队伍,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部分教师基本上既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特殊师范教育,又没有从事过特殊教育工作,一时难以进入角色。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在思想观念、业务知识、心理素质、授课的方式方法,甚至情感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特殊教育工作的需要,尽快完成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特殊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19,(2):F0002-F0002
<正>2006年3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在衡阳电视台已当了十多年播音员、主持人的唐蓉青,来到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担任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其时,她在电视台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她主持的栏目《衡阳新闻联播》《金宵八点》《电视杂志》《晚间新闻》《传媒重点》《艺苑大观》等多次被评为优秀栏目,采编、配音的人物专题《母亲的日记》等获第  相似文献   

13.
转变教师角色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主体间性理论为教师新角色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内在属性,是不同主体间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性和统一性。在主体间性的视角下,传统的教师角色不断解构,新的教师角色逐渐建构。  相似文献   

14.
工业社会以来所形成的班级上课制,多是按照固定脚本(教案)实施教学的,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多是预设好的。知识建构教学反对用固定脚本过多的控制学生,提倡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认知自发生成角色。因此,需要不断探明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生成的角色会如何演化?其演变对知识建构教学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力图在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级一个学期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知识建构教学过程,进而探究该学习社区中学生的生成性角色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数据统计与分析主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学生的课堂会话进行编码、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建构社区中会自动生成五类典型的角色,并随时间推进产生不同的演变。摸清五种生成性角色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教学实践者辨别角色类型、诊断角色问题、预测角色变化。底层规律的揭示,也将对深入挖掘知识建构社区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教师共同体的建构——从理论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教师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对网络环境下教师共同体的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改进,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陈德镖 《考试周刊》2011,(41):146-147
如何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如何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如何找到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我想这是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教材的组织、教学活动及设计及课堂上教师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8.
2013年,电影界有一部现象级的电影——《致青春》,引发了80后对中国式青春的集体回忆,也让赵薇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华丽转身。2013年,教育界也有一个现象级的概念——微课,引发了从教育管理者到教学研究者,再到一线教师的集体关注。这一现象正呈燎原之势,但这星星之火到底会把教育颠覆出个怎样的新天地,目前仍难下定论。近年来很多演员都标榜着向导演转型,但是真正成功者却屈指可数。微课的成功与否与一线教师能否重新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通过愉快的师生课堂活动,在单位时间内高效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而提出的,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其根本要求就是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要求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一.教师角色的现实困惑1.师道尊严,自己难,学生也难"师道尊严"主要表现为教师过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师劳动的性质问题,近几年学术界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教师的劳动是生产精神产品的,不创造价值,因而是非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意见认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训练劳动能力的,因而能够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所以是生产性的劳动。然而,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我们认为:研究一种劳动的经济性质,应该从这种劳动的具体形态和内容的一般规定性(即劳动所表现的形式,劳动力耗费的具体途径和结果)和这种劳动的社会方式的特殊形式规定性(即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和劳动反映的生产目的)两个方面综合地考察。因而,教师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