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省广电集团两会报道组,是在福建代表团驻地——西直门宾馆里,搭起了演播室。演播室不大,由一间校会议室改造成,大约40平米,从左到右,就是编辑区、主持台和配音区。在这里,可以实现北京和福州的实时连线。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尤权也来来到演播室看望两会报道记者,他说,"两会期间是各路媒体,各个省,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在这个平台上去比拼,所以又要政治性又要艺术性,做好确实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他著书,他思考,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有不少人曾被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有人说,“一口气读不完一个‘赵启正’.”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的驻地,赵启正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请教他,作为记者,应该怎样面对两会,应该怎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三月,春光明媚。八届一次全国人大会议正在此召开。在河南代表团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代表们正在热烈地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一名代表打开了随身携带的一个鼓鼓囊囊的包: “我是一名记者,我不想多说什么,这个包里都是农民群众反映问题的信,我来给大家念几封。”说罢,他从包里拿出信念了起来,代表们认真地听着,在座的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一边记,嘴里不停地说:“您慢点念、慢点念……”。讨论结束后,罗干紧紧握住这位记者的手,恳切地说:“两会期间我实在太忙了,会议结束后我们一定单独谈谈,好好谈谈……”这位记者就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之音”的节目主持人陈明。人代会后,我们赶去采访他,谈起此事他颇动情地说:“记者工作本身就肩负下情上达的使命,更何况自己又是人大代表呢!”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有效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工作者.提问将体现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业内有这么一个反面典型例子,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有位记者提问。“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5.
张吉存和许晓楠是一对记者夫妻,连续12年共同参加大连市两会报道。12年来,虽然付出很大,忙碌异常,但却不乏浪漫色彩。本刊记者全国两会时听说了他们的故事,特约此稿。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航 B2406号专机从平壤顺安国际机场起飞,在白云上端飞行着。在访问朝鲜后的归途中,江泽民总书记正在同随团采访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记者交谈。他同大家一一握手,感谢大家访问中不顾劳顿和紧张完成了报道任务。他见到新华社摄影记者李生南时高兴地说:“咱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确实,总书记同记者们建立了友谊。大家觉得他对记者  相似文献   

7.
一名赴京采访全国两会的地方报记者,在火车上用餐时,一位省领导走过来和她握手,其感受是我好紧张,赶紧握手,说了句谢谢。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谈起主持小崔会客节目时,有一段幕后感言:一开始采访的时候,挺紧张的,因为我也没有什么背景,见这些大官儿也特别紧张,不知道第一句话跟他们说什么好。而如果留心媒体,记者一见高官就紧张,或者一见高官就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两会召开期间记者最辛苦,3月16日上午11时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本刊记者在6点20分左右到达人民大会堂外,发现已有十多位记者在大会堂东门外排队等候进场,当日最低温度零下三摄氏度,在寒风中等了近两个小时,才获准进场。全国政协委员、作家梁晓声为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报道所感动,说出了心里话:"之前对记者有些成见,但参加今年两会以来,对记者刮目相看,对媒体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9.
作家—记者     
今年(指1958年——译者)是鲍·波列沃依五十寿辰。在庆祝晚会上大家讲了他许多美好而热情的话。谈谈他是轻松愉快的,因为他是我们最爱戴的作家和记者之一。作家们说,他是我们的;记者们也说,他是我们的。他到底是誰的呢? 波列沃依享有盛誉。他的名声传遍国内外。如何衡量声誉呢?这既不能用公斤来衡量,也不能用公里  相似文献   

10.
去年6月7日,听说吕岩松奉命从贝尔格莱德回到北京,报社立刻决定派我采访吕岩松。 6月8日上午9点。人民日报社大礼堂,我终于见到了吕岩松。他既没有东北人的高大威猛,也没有一般英雄人物的矜持。他的外表确实很平凡,就像邻家的一个腼腆的男孩。我记得当许中田总编辑请吕岩松向大家讲话时,他实实在在地说:“我来报社10年了,今天是第一次站在这个讲台上讲话。”大家笑了,邵华泽社长请他坐下慢慢讲。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记者应该做的,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太  相似文献   

11.
“两会”开幕当天下午,在辽宁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记者突然发现现任商务部长,辽宁省原省长薄熙来。记者要他谈谈东北。出人意料的是,一直“躲”着媒体的薄熙来,这次倒是很随和,说“行”。薄熙来对数字有种天生的敏感性,喜欢用数字说话。这次“两会”上,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是否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提问时,薄熙来说,“这种批评的一个最重要依据是中国从非洲拿石油,但从统计角度看,去年非洲全部出口的石油中,中国只占了8.7%,欧洲占了36%,美国占了33%。如果说进口8.7%都有掠夺资源之嫌,那么36%和33%应该怎么看呢?”同样,东北发展的数字也深深印在薄熙来的记忆中。这位在商务谈判中能言善辩的部长,在与记者谈到东北发展时,少了幽默,多了感情。采访中,大量当年的数字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说他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网友对他的提问.令他非常感动。温总理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网络,而今年更在广受外界关注的“两会”期间提及,这似乎凸显了高层对网络的支持和寄予的厚望。与此同时,“两会”期间,各大网站邀请了众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虽然限于现实的语境,嘉宾的回答很难令网友满意,但这对于争取社会主流对网络的支持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两会”过去已有时日,但那段时光的分分秒秒,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职业女性,什么是我的最大快乐?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回想起来,我可以说,那是一段紧张而快乐的日子。3月2日,政协会议的第一次新闻通气会在政协礼堂召开。会议之前半小时,礼堂大厅里就聚满了各路记者。从气氛上可以感觉出,大家的心情都不轻松。新华社音像中心的记者听说我平时跑科技,立刻走过来,说她是第一次上会,人手紧张,任务繁重,有线索相互关照等等。闻听此言,我乐了。原来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尤其是对于第一次上  相似文献   

14.
韩阳 《出版参考》2012,(31):39-40
在一阵大风刮过后,北京露出了鲜见的蓝天,在晴朗清新空气的陪伴下,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被誉为"台湾儿童图画书教父"的郑明进先生。一身休闲装,背着个大背包,当记者见到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郑先生时完全感受不出他已经年过八旬。他说,很高兴来到北京,见到这么多喜欢绘本的朋友,对于大家的热情,他很兴奋也很欣慰。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高级记者郭玲春女士应邀来我社做报告时,曾非常感慨地说,在大陆做记者很幸运:环境好,受人尊重,希望大家好好珍惜。相信郭女士这番话是对自己驻港年亲身体会和所见所闻的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7.
今年,《杭州日报》在派出记者报道全国“两会”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动合作”,使“两会”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影响力。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通过网络在线谈版,确定主题, 与读者互动,使“两会”报道内容与杭州本地挂起钩来。后期“组合式”版块包装,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联动合作”:报道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杨秀峰 《传媒》2016,(11):45-47
2016年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佛山传媒集团一共派出26位记者进京采访,包括《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佛山广播电台三家媒体,这是集团连续十年报道全国两会,也是报道全国两会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佛山日报》派出了7名文字记者和1名摄影记者,新媒体也有虚拟记者“全记者”,并以“全记者跑两会”来创新媒体融合产品,推出了一系列全国两会新媒体产品。全国两会期间,《佛山日报》全媒体融合的产品收获了1300万+的阅读点击量。  相似文献   

20.
高峰 《档案天地》2011,(7):41-42,65
2010年“两会”期间.在3月14日上午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段意寓深长的话:“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