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与综合应用上不上没关系? 【观点1】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上不上没有关系 说到小学数学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多数教师们都想到要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和学具,要有现成的课程资源。而大部分小学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相关材料或者光盘。  相似文献   

2.
3.
新教材带领我们走进了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就像课程改革的一缕曙光,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前途更加光明。作为亲临一线的一名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它给我们教育思路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张老师来信说,课改讲究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 们在设计情 境上煞费 苦心,特别 是一些公学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甚至有些情境干扰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却还得到听课者的青睐。难道教学情境越俏越好吗?为此,特请王庆明与邢富元老师回答张老师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为此,很多教师在设计新课时, 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整节课上,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课堂上的学生,一会儿做做这,一会儿又看看那,教师牵着学生走。乍看起来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制造氛围可谓理想,实则没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手操作成了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形象、直观和生动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深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教学中如果应用得当,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当前  相似文献   

6.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眼睛 ,就是让学生去观察 ,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机会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去捕捉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新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 ,是在每节课都提供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图 ,每幅图中都蕴含着相应的数学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一定要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学生去观察 ,去说一说情景图都有什么 ,都在干什么 ,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从而多角度地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 1 0的加减时 ,学生通过充分观察情景图 ,捕捉了许多数学信息 ,从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如 :(1 )树上有 6只猴子 ,树下有 4只猴子 ,一…  相似文献   

7.
8.
荣华 《吉林教育》2006,(6):50-51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工作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余颖 《湖南教育》2006,(8):14-15
有些人发出“课改惹祸惹出了四不象课堂”的声音,将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当行为归罪于课改、下面通过一个案例及分析,说明这个论调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学生荡漾着的笑容在数学课上慢慢消失,我的心里充满了焦急和困惑。课间,偶然翻开学生的书本,我发现这个小家伙居然把全书的内容都写完了。回想我的课堂为了统一的进度,统一的作业,我不允许学生写后面的作业。在课堂上学习已经熟悉的内容,缺  相似文献   

11.
叶彬 《四川教育》2003,(5):46-46
我曾阅读过这样一则课堂片段———一位德国老师用几个苹果和几块糖做教具教1+1=2。他讲完后,轻声问孩子们:“1+1还能等于几呢?”有只小手举起来:“把两个并起来就等于11。”老师热情地鼓励了他,问:“并起来是不是加啊?”“不是!”“对,要加才行。”又有一只小手举起来,老师请他走到讲台前。小孩拿起一块糖,剥了纸放到嘴里,接着再拿起一块糖,剥开后又放进了嘴里。他鼓着嘴巴说:“一会儿糖化了,1+1不就等于零了吗?”老师接着说:“是呀,糖化了时1+1等于零了吗?大家想想看。”片刻,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糖即使化了,但吃到肚子里的糖仍然是2块…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建立起学习“模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数学的兴趣,这始终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去感悟数学的“存在”、数学的“魅力”。一、操作中感悟数学“在19世纪的德国有一位普普通通的烧砖工,他经常把儿子带到砖窑厂去玩,孩子  相似文献   

13.
徐斌 《湖南教育》2005,(3):36-36
浙江王冬梅老师来信提出了她的困惑:现在许多的课堂都比课改前的要热闹,学生学习、答问都比较积极,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的,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教学目的呢?学生真正得到了发展吗?曾几何时,数学课总是和抽象、枯燥、单调、沉闷联系在一起。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结果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为所动,或者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如今,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时候整堂课学生…  相似文献   

14.
赵祥 《云南教育》2003,(8):13-13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面对课程改革,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只有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各自优势,并使其恰如其分地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便产…  相似文献   

15.
反思之一:“课改的一个很重要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变了,不再沉闷,学生不仅积极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还热烈地与同学交流。看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很可能一堂课下来,孩子不知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最终的感受是热闹了一节课。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具体地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把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教学成功。反思之二: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亲身经历数…  相似文献   

16.
吴敏 《异步教学研究》2004,(2):16-17,4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行为。尝试中,我认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新课程异步教学的前提之一和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当前各种学习活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但活动不能只讲求形式,更要注重实际效果,如何让课堂教学活动"活"得起来,"动"得有效,就成为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绵 《山东教育》2002,(10):50-50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他还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动手操作活动正是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一、加强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观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丝毫不马虎,课堂评价亦更多地倾向于批评、指责和否定。新课程则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视角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的声音响成一片,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班主任一般都是安排两个同学做班长,一个正班长,一个副班长。时间过去很多年了,而今我发现许多班主任有了新的做法:有安排一个正班长,两个副班长的;也有两个正班长,几个副班长的:甚至还有三个正班长的,不一而足。总之,好像班长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