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博物馆藏《魏文朗造像碑》,作为北魏始光元年(424)的作品受到中国、欧美以及日本学者的注意。无论是五世纪前半的中国造像史,还是在道教造像史上都极富研究价值。本稿作者对铭文年号“始光元年”的判读提出了质疑,并对铭文中所见“北地郡三原县”的设置年代,以及长安周边的状况,特别是北魏势力掌据长安周边的时期作了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公元424年时北魏势力极可能尚未到达长安周边,当然北地郡三原县也未设置。所以,也就不得不说北地地区使用北魏年号“始光”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进而言之,将本石碑与同一地区的其他作品作一比较,在样式上可将本碑的年代放到公元500一514年间。即接近公元500年这一时期。其结果较之先前的研究,将魏文朗碑的年代推后了七十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与佛道混合造像碑上的一些典型石刻图像进行考释和解读,可以发现当时佛道信徒在建造造像碑时就把早期的神仙传说题材作为其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在造像碑上刻画大量表现传统宗教中的长生和成仙思想的图像.这对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整体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该地区造像碑从一开始就与我国传统宗教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佛教的东传,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固原,留下了不少石窟和大量地下出土的各种佛雕造像。有魏晋、隋唐等时期的。各个朝代的雕塑艺术都发生了变化,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造像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州市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出土以后 ,立即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它们那变化多端的造像风格 ,各具特色的人物造型 ,维妙维肖的面部表情 ,都为我们展现出一种特殊的佛教造像艺术特征。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教造像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为青州出产的石灰石。这种石灰石 ,质地细腻 ,硬度适中 ,易于雕刻。青州地区有着传统的石雕工艺技术 ,汉画像即为汉朝的代表作品之一。青州地区有着极高的石雕工艺传统。龙兴寺出土的窖藏造像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创作出的一批佛教艺术精品。这批精美的佛教艺术作品 ,刻有佛像、菩萨像、飞天…  相似文献   

5.
此稿着重分析了泰安北魏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在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之后,讨论了典型青州风格形成时期,广义青州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佛教造像,以及青州地区继续吸收外部因素,和青州风格对外部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6.
麦积山第133窟藏有18块完整的造像碑,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对这些造像碑的发现、题材、风格、雕刻时代、入藏时代等问题作了探讨性论述。  相似文献   

7.
佛教造像是佛教思想传播的承载体.它也是各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民众的审美意趣、民族自信心的体现.佛教造像的形象塑造反映出各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底蕴、审美观念和民族向往.佛教造像艺术与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继而出现各时期不同的美学风格,使中国宗教文化更加精彩,并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冈石窟代表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造像特色,龙门石窟是其延续和发展。这两处石窟清晰显示了佛教造像这一外来艺术逐渐汉化的过程,也是我国由北到南各民族文化逐渐融合,最终形成理想造像样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明道寺造像中,部分造像的主尊与两胁侍之间、背光上部八字形飞天之间或圆雕造像的袈裟上浮雕佛传故事、经变故事等。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七件造像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参考相关佛教文献,对部分造像的浮雕内容进行了阐释。雕塑艺术与题材同南朝、河北地区及古青州地区出土造像中的类似浮雕内容进行了比对,从中可以看出其受南朝与河北地区的影响,但其自身的地域性风格特点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琬祎 《考试周刊》2009,(13):44-45
在贵州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菩提达摩佛的铜造像,为明代黄铜制造,通高36.7厘米。佛像头颅显出光突平滑之顶,其耳后周围以一个个小曲状发卷环绕。头面向前微抬,双目瞠开,双眉紧皱,两只大耳向下垂之,高鼻梁,张嘴露齿,面容清瘦。佛像赤裸着上身,肩胛凹洼,骨外凸显,前身腹部凹人,腔前的肋骨分左右,历历可数,节节清晰,后背露出背甲与节节肋脊,显示出了苦行僧的真实形象。宽松的僧裤挽于膝上,褶裥叠叠飘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行修炼的刚强意志。  相似文献   

11.
西魏北周装饰图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容上不仅有佛教纹样题材,而且加进众多中国传统动植物造型;不仅有西域传来的凹凸明暗画法,又融入了多层次的晕染法,用笔流畅奔放,笔法由北凉北魏简洁、鲜明、质朴、奔放风格逐渐转向细腻柔和、层次多变;色彩清雅而华丽,新的色彩构成关系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这是敦煌装饰图案在风格上更为成熟和民族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崔光实际上是促使维摩信仰在北魏中晚期广为盛传的关键人物,他对孝文、宣武、孝明三代帝王的影响,左右了北魏维摩信仰的历史演进,同时也是平城时代后期云冈出现胡服坐榻维摩像的导源。这一画像形式几经演绎,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汉装坐榻维摩形象,并对后世维摩画像产生了影响,宋元绘画中的坐榻维摩即发端于云冈,并经龙门、莫高窟渐次演绎为坐榻维摩的图像系统。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北魏墓志中的词汇,对《汉语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进行了补充,有助于《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虽历来注家多怀疑非李商隐文,却无史料可证实。从《修华岳庙记》文中出现之人名、人物在生活时代上的重合以及“阐皇风于五叶”所透露的信息来看,《修华岳庙记》文应为北魏文成帝太安年间作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27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出土一件北齐天保七年石造像,底座右立面的内容被定为"太子出四门游观图".本文依据经典记载,通过对犍陀罗到我国中原地区相关造像的比较,认为该造像底座右立面表现的是儒童菩萨本生故事.  相似文献   

16.
恐怖主义活动和民族分裂势力严重阻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俄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各自的发展中也面临很多相似的问题,两次车臣战争的成败得失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北魏后宫始创于道武帝时期,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后宫人员有了明确的等级、地位划分,孝明帝还根据《周礼》的记载,并参照汉晋南朝的后宫服饰确定了北魏后宫人员的服饰,将她们在后官中所处的地位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北齐乃至隋唐后宫服饰等级制度之先声。  相似文献   

18.
以北魏墓志文献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对《汉语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还可以为大型辞书编纂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魏爵禄制的实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准备阶段,是在财政税收逐渐改善的基础上完成的。实封制下,各级开国爵主名义上是整个封区的国主,却没有治民权,封户与他们之间也不存在特殊的依附关系,其所食爵禄相当于官俸。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创作和批评为例,重点分析自然山水和人适性自然的生命意识间的联系,即人在自己内心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体验获得了自由,体验的过程就是把外在的世界包含在自身的生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