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幽默     
白国宁 《高中生》2008,(9):42-42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一句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变  相似文献   

2.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相似文献   

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相似文献   

4.
佚名 《教学随笔》2014,(4):47-47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相似文献   

5.
<正>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他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  相似文献   

6.
<正>不查不知道,一查发现世界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这些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它们的意思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原来的字词有着天差地别。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  相似文献   

7.
<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相似文献   

8.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  相似文献   

9.
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谐音讹传而来的,探询一下这些俗语的来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一句俗语。实  相似文献   

10.
张蔚虹 《现代语文》2010,(2):150-151
《原本老乞大》是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本丈选取《原本老乞大》里的几个方俗语词进行考察,并根据有关文献进行了粗浅的解释,希望能对汉语词汇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通过谐音讹传而来的,探询一下这些俗语的来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播媒体的一种载体,民间俗语更多地体现了传统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在民间俗语中,有关男女两性的描述很多,无论是关于两性的差异,还是关于夫妻关系,以及对女性的期望,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歧视女性的倾向。而这一倾向,实质上与传统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对女性的歧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流传在民间的俗语,亦称口头语,都是有其缘由的,探索这些俗语的来源,颇富趣味。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民间俗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本文从“有助于深化主题”和“有助于人物刻划”两个方面论述了民间俗语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在这方面的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妹随姐嫁,侄女随姑嫁,姐妹、姑侄共事一夫的婚姻制度,就是所谓的媵制。从“媵、侄”二字字形及意义分析来看,中国古代的确有姐妹、姑侄共嫁一夫的特殊随嫁制度——媵制。所谓媵婚,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一夫多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鲁迅曾用“炼话”来赞誉民间俗语。地处福建中部沿海的莆田县,在人民口头上就流传着大量凝炼、隽永的俗语。这些俗语既具有汉民族其他方言区民间俗语的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先对俗语的概念问题作些探讨,然后围绕俗语的主要特点,选取典型语例,对莆田俗语试作比较详尽的评介。疏误之处,诚祈治闽方言的专家学者及莆田父老教正。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许多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语音讹传而来的。探寻一下这些俗语的来源,你一定会发现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民间俗语用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本文从“有助于深化主题”和“有助于人物刻划”两个方面论述了民间俗语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在这方面的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读来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广泛的绕口联是:  相似文献   

20.
华辉 《教师博览》2005,(9):29-29
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读来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为广泛的绕口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