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从文化---历史层去解读美术符号,这就涉及到新课程所着力推荐的美术传承文化的取向。关于这一命题,近来学界屡有提及。笔者觉得,美术传承文化应当从我们当地鲜活的乡土文化入手。那如何将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让孩子更多地介入乡土文化的交流呢?笔者观看了大地的工作---第四回《刺桐花开》后,受益匪浅,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2.
<正>以构建校本课程的方式,开发与利用乡土美术教学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内涵,并以美术自身独特的方式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这已成为广大美术教师的共识。但一般的校本课程是基于教师编写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法写成的,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点、生长点,也缺乏儿童的稚趣。为此,笔者进行了基于学生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研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向学生广泛征集  相似文献   

3.
高山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57-58,72
作为乡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乡土美术,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作活动的产物,具有本土人文学科的社会特征.对广大城市少年儿童进行乡土美术教育,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体系.因此,乡土美术课程肩负着在城市少儿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调查与探究、融入与引导、利用与拓展的方式进行本土文化的传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既可弥补美术教材地方乡土性的缺憾,又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审美感知、体验与创造,使本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浓缩着历史的影子,是中华民族地方文 化的见证,是当地百姓在劳动与生活中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魅 力,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美、理解美、创造 美,将审美教育渗透美术教育之中,让学生在艺术情感中享受 快乐,是美术学科的重要功能。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本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它将生活与美结合在一 起,它的审美创造是爱与美、善与美,是美的统一。乡土文化的 开发必将为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 学习的兴趣,对优秀的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乡土情怀,以 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材地域的适用局限性越显突出,教师们不难发现,有的一些课题内容并不适合本地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这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而开发、利用、融入本土文化却是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即增添了教材的地方性、乡土性,又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究中拓宽了审美领域,使学生在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增强审美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审美与创造的能力。为此。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进而参与文化的传承。并表达和创造文化。下面,笔者结合实践探究中的感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乡土美术对民族最本质的文化思维方式和基因进行了传承,并且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将乡土美术与油画教学进行融合是对学生走向民族化油画道路的有效指引.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油画教学中还未过多的进行乡土美术的融入,可以说是乡土美术的一个空缺状态,这就需要对美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因此将乡土美术在油画教学中进行应用,同样是乡土美术中民族风情、内涵、理念等特色通过外来文化形式发扬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小学美术课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认为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将泉州非物质文化带入小学美术课堂,从四大方面进行论证:了解优秀文化,开拓艺术视野;运用信息技术,营建开放课堂;注重课外活动,支持文化交流;关注学生实践,践行文化传承。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进一步让小学美术课堂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9.
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小学美术课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认为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将泉州非物质文化带入小学美术课堂,从四大方面进行论证:了解优秀文化,开拓艺术视野;运用信息技术,营建开放课堂;注重课外活动,支持文化交流;关注学生实践,践行文化传承。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进一步让小学美术课堂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0.
正践行:八闽大地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三位来自闽南、闽东、闽北的美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摸索迈出了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一步。从这些先行者的身上,我们能够发现将这种融合拓展、延伸,对于传承乡土文化与推进学校特色创建的积极意义。这个"多赢"的局面恰恰验证了乡土文化与学校发展,与美术教育相辅相成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乡土地理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认识、了解乡土从而热爱乡土、建设乡土。客家文化是在客家族群中一直保持下来并富有个性的文化传统,在客家区域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成为新的课题。从客家文化的视角看,乡土地理教学具有新的特点及意义,客家文化传承与乡土地理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在所调查的5所乡村学校中,师生的乡土文化传承总体状况不理想。乡土文化传承态度均值高于文化实际践行,教师与学生在乡土文化传承上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调研的数据,教师和学生要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教育支持。对于学生,要基于耦合理念实施多维度教育;对于教师,要基于地方性知识,从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多元文化品性以及乡土知识教学转换能力方面提供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13.
牛斌 《成才之路》2021,(13):96-97
将乡土文化渗透于美术课教学是美术课堂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美术课堂渗透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开放美术课堂、注重艺术鉴赏、浸润乡土文化、借助乡土材料、发挥乡土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乡土教材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机组成部分.乡土美术是本地历史积淀的文化造型的载体,对乡土美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美术文化的感情,使民族情感的“根”深深地扎于学生心中.怎样巧用电子白板并使其与乡土美术教材完美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美术学习舞台,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剖析:乡土资源、美术课程、校园文化,这三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王福阳和黄坚两位教授,从大艺术观的视野出发,结合教育现实和文化现状,立足于在文化传承中实现资源创新的价值导向,展开剖析,提点策略。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启发,寻得实践探究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正雕塑是指美术中的浮雕、圆雕、堆塑等科目,是新课程美术体系其中一个模块。雕塑除了与绘画有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之外,雕塑由于它的表现形式和制作过程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因而,在实践过程中,综合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采用多元化的素材作创作题材,了解和认识雕刻自身的美感;认识有关的材料以及因选择不同材料而须采用的加工技法、技巧及工艺,造型手段的不同,进行创新综合探索。一、探究潮汕乡土文化的传承在雕塑主题创造上,我们在众多的题材中选择传承潮汕乡土文化为创作主题,在潮汕乡土文化主题上结合多元化文化,使潮汕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将美术学习和文化学习紧密结合。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是体现这一要求的最佳路径,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主要针对如何让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美术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照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进而参与文化的传承、表达和创造文化。"根据这一基本理念与导向,笔者充分发掘闽北山区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如:对武夷山的"古汉城遗址"、邵武的"和平  相似文献   

19.
<正>发掘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重要方向。笔者依据新课改精神,开发了基于浙江慈溪文化的选修课程《寻绎慈溪文化的源流》,课程入选"宁波市第五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并最终通过"浙江省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资格审核。总结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实践,笔者认为:要发挥乡土文化选修课程以文化人的教育引领作用,应善用乡土文化资源,处理好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利用乡土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又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和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乡土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