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艺术教育的使命在于不断丰富和提升儿童的诗性智慧,引导他们以更加多样、和谐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更美的意象世界。艺术精神表明:艺术是诗性与物性的统一,原创儿童艺术体现了艺术精神,儿童用先天的形式感表达着质朴的诗性智慧。我们强调儿童的美术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儿童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朱学荣 《现代语文》2007,(9):128-128
艺术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情感性的活动,是创作者体验的过程,比较理想的儿童艺术教育应该一方面充分地保护儿童原有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提升他们的诗性智慧,使他们在不失去自身完整统一性,从中体悟生命、感受意义;同时,引导他们以更加多样、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达这份诗性,创造出更美的意象世界。在现实的儿章艺术教育中,为了找回传统艺术教育久已失去的艺术精神,我们可以考虑走向体验的儿童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3.
严咏梅 《江苏教育》2014,(13):45-46
"艺术英语"教学力求以"儿童文化"儿童精神"为引领,给儿童以智慧的启迪、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让学生自然、自由、自在地生长,实现儿童精神与言语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4.
精神追求:儿童艺术教育的必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人们往往过多关注儿童艺术技能的获得,有意无意地忽视艺术教育活动中儿童的精神追求.如何在精神层面思索儿童艺术教育的真谛,是广大儿童艺术教育者无法回避的课题.教师要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自然、随机地激发儿童与艺术对话的渴望,在对话中不断提升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最终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方红 《教育导刊》2010,(3):19-22
儿童精神研究经历了从属阶段、独立阶段和推崇阶段三个阶段,儿童精神逐渐从成人文化里分离出来,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关注.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儿童精神"并未获得真正的尊重,儿童精神面临渐渐消逝的危机.对此,教育须守望儿童的"精神家园",其基本理路就是精神教育的实施和儿童哲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么娜 《文教资料》2006,(8):126-127
一个人的艺术天资,往往在儿童期就显露出来,而良好的素质对于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是极为重要的。艺术的培养,有利于社会人的气质及个性的形成,儿童美术教育就是培养未来艺术人及个性人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胫胝教育。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日益成为素质教育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留守儿童阅读量匮乏、对电视过度依赖及网络媒介使用不当等问题,文章从高校动漫工作者实施帮扶角度,构建留守儿童动漫教育服务体系模型。模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手段考察留守儿童动漫教育问题,并就体系构成要素及实施路径等问题对动漫教育服务建构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与众多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对策相比,该模型在帮扶时效、指导思想及帮扶环境开放性建设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目前的学校教育一般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而缺少艺术精神培养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普遍把精力用于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艺术教育则不太重视,使年轻一代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更让人遗憾的是本来是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语文学科,也只形成了死记硬背字词句章,应付大量的分析题的工具。为了能让学生取得语文成绩暂时的“高分”,教师不惜满堂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依然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取向和技艺学习取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旗帜鲜明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南》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彰显艺术的美感教育,强调艺术的自由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中,“经验”的圆满被视为艺术的特征,即当人们的日常经验达到了一定的完满程度,就可以被称为艺术了.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还存在着分裂化、技能化和功利化等问题.根据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首先应树立起“大美育”儿童艺术教育观,继续开展综合艺术教育改革,同时关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师》2018,(6)
幼儿质朴的诗性智慧正是艺术精神的体现,文章通过对幼儿园开展诗性智慧美术教学的意义、影响因素、诗性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化内容的选择、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落实、自由化审美和创作活动开展的论述,明确了陶行知艺术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坚定了追寻幼儿美术教学中诗性智慧的艺术精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郭军丽 《教师》2008,(12):66-67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迅速提升。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能,更注重的是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感悟力和创造性思维,而“写生和创作”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一剂良药,当然写生和创作只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坚持开发“创作潜意识”教学理念应贯穿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这对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感悟力和创造性思维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 ,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创作与自然的关系、艺术风格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化是基于其天性和需要并通过同伴交往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定义了儿童艺术,儿童艺术反哺着儿童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沉默的自由主权、缺失的游戏精神、消逝的诗性逻辑以及破碎的感觉和反应.儿童文化缺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成人文化的专断控制,最深层原因则是对儿童以及儿童艺术的误解.重构儿童文化需要重新认识艺术中的儿童,确保儿童文化不受侵蚀;需要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与能力,净化儿童文化环境、丰富儿童文化资源;需要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立足儿童文化的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15.
“游戏精神”是最具有儿童精神特点和审美意味的心理状态,对满足儿童精神成长需求,培养儿童热爱写作的态度有重要意义。儿童写作教育应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改变写作教育重“实用”轻“审美”的倾向,以利于儿童最终形成既符合社会需求又体现自我个性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向惠凌 《今日教育》2006,(12):47-47
我们常在儿童绘画中看到: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的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整个画面通常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良好的画面效果呢?儿童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最好能“顺应童心”。  相似文献   

17.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动着我们的思绪:  相似文献   

18.
美术,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喜欢涂涂画画、喜欢鲜艳的色彩,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在儿童美术活动中,绘画是最主要、最常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多数人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误解,从异、同两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指出了它们在使用语言、关注领域和对共性规律的把握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从艺术与科学关系的视角出发.透视我国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艺术学科边缘化、强调艺术知识技能训练以及忽视学科的交流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育正在消弭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的世界被各种技艺的学习所占满,精神世界受到忽视,笔者从儿童的生理、个体以及文化等三个维度来尝试解析儿童的精神需要,以及儿童在一定的精神需要不被满足后可能会出现的如依赖性、占有欲等也许会伴随学生成长而带来不利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