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谈到孙绍振,就难免联系到谢冕。这不仅因为他们两人同是“崛起诗”派的著名评论家。而且他们早在50年代末为《诗刊》撰写《新诗发展概况》的专栏文章时,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隔20余年,尽管两人不在一块工作,但对诗歌理论上的重大理论问题,观点和主张是那样接近。他们两人,执教之余,研究颇勤,著文不拘泥保守,立论大胆,时有珠巩之见;下笔时,注意理论的完整系统,同时偏重于激情的抒发,富于创造性,有活泼的想象力。对青年诗人的探索,他们不但大声揄扬,而且还企图用锐敏的哲理和审美判断,去说明复杂的青年诗歌创作现象和新时期诗坛的动向。但他们的某些文章,虽提出了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写得不那么冷静和全面,常常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2.
3.
方玉润对诗歌理论很有研究。其代表作《星烈日记汇要·文学·韵语》,是部日记体的诗话集,起于一八五五年,止于一八七六年,共三百二十一条。在这部集子里,方玉润以閒谈的形式,就二十余年阅历所及,或评点诗友的诗,或议论前代诗人的得失,或有感而发,结合具体事例,较为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批评论、创作论、风格论,是晚清时期一部有价值的诗歌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4.
高适题诗     
高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十分注重生活的真实性。有一次他赴台州巡查,路过杭州的风清岭时,住宿在一座寺庙里。赏月观景之余,高适在墙壁上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5.
偶遇高适     
"诗人之达者"(达,仕途通达)高适,是自唐以来,中国古代诗人中一位大器晚成且官居高位的人。他一生跌宕起伏,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与抱负。一封丘县尉高适挂印而去的消息一日之间便传遍了整个县城。但是,当这个消息传到我耳中时,我0  相似文献   

6.
高适传     
高适,盛唐著名诗人。为人崇尚义气节操,狂放自负,早年游历于梁宋之间,郁郁不得志。奔波二十多载,仕途毫无进展,但是这都没有消磨掉他的勇气与信心,却使得他有机会了解社会现实。后为哥舒翰书记,仕途渐渐亨通,官位终至散骑常侍,后人称他为“高常侍”。他的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多有边塞题材的诗歌,人们把他与盛唐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并称为“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7.
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对于诗人在诗歌中所讽刺的对象,后人却有不同的理解。有讽刺张守珪说、讽刺安禄山说、讽刺张说说、任人不当、边策失误说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把讽刺对象理解为一种泛指,是一种艺术概括,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本诗的复杂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高适在宋州     
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原籍何处?向无定说。《旧唐书》本传说是“渤海蓨人”,《新唐书》本传说是“沧州渤海人”,其实都是指的郡望,而非实地。但他却有个第二故乡,是人人都知道的,就是当时的河南道宋州睢阳郡,宋州睢阳郡的治所宋城,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县。他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便以这里为家,并从这里四出活动。这二十年的流寓  相似文献   

9.
李白和高适     
李白和高适[日]笕文生李白(701~762)和高适(700~765)、杜甫(712~770)一起于天宝三载(774)夏秋漫游于梁宋间,是人们都知道的。杜甫到了晚年,怀念往事,经常在诗里吟咏这次交游。可是在李白的诗集里,却几乎没有留下明显的回顾当时情形...  相似文献   

10.
高适现存辞赋三篇,均作于出仕前。高适的辞赋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方面对前人学习借鉴较多;在语言、句式及抒情方式方面颇具特色。由于高适的个人经历、文学传统及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他的辞赋中始终洋溢着“不遇”还“自励”的乐观之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适与岑参     
高适与岑参是唐代极盛时期最具盛名的二位边塞诗人,时代相当,家数相近,并称“高岑”。同时二人的为人性格与诗歌风格又有差异,形成对比。其仕宦经历与创作过程,在盛唐诗人群体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诗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其对方法论的重视、研究与运用分不开的.梁氏的研究方法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重视继承与改进传统的训诂法和考证法方法.二是积极主张引进与改造西方的研究方法,借重西方的科学精神,来改变我国传统的学术研究中经常出现的笼统、武断、虚伪、因袭等弊病.主要表现在用西方的形式逻辑归纳法来整理和总结乾嘉学派的训诂法和考证法,使之具有很强的思辩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传统的治学方法,运用当时风行于西方的文艺心理学、心理分析法、进化论、因果律、比较法以及归纳演绎法等,赋予研究对象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三是方法的创新,核心点就是科学精神,即求得真材料、揭示研究对象真相的"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13.
高适是盛唐时期一位富有盛名的边塞诗人。其实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仅限于边塞诗,反映时事、表现民生疾苦、感伤身世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多种题材的诗歌,均表现出了语言爽朗质朴、气骨琅然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以至于杜甫论其为人和创作时说:“总戎楚蜀应全为,方驾曹刘不啻过”。  相似文献   

14.
高适是盛唐时期一位富有盛名的边塞诗人。其实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仅限于边塞诗,反映时事、表现民生疾苦、感伤身世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多种题材的诗歌,均表现出了语言爽朗质朴、气骨琅然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以至于杜甫论其为人和创作时说:“总戎楚蜀应全为,方驾曹刘不啻过”。  相似文献   

15.
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边塞诗是一个群星难灿的流派,尤其是高适、岑参两位,既是其开拓者和继承者,又是当时诗坛的校使者和中坚力量,在推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体风格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功勋。他们继承了“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传统,深入体验边塞生活,积极进行边塞诗创作,且艺术上日臻成熟,达到了边塞诗的鼎盛。然而,尽管他们有着比较接近的人生经历,也有许多艺术共识,但其创作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是同中有异.一、高适、岑率的边塞诗集申表现了时代精神,是典型的盛唐之音.隋唐以来,由于边境战争耗霞万土扩大,各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气骨”含义阐幽发微,并以此发端,对高诗进行全面剖析,认为高诗的“气”指的是作品的思想情感,这与作家本体的意气有关。由于作家本体意气骏爽,故其诗在思想情感上才呈现出一股纯正清明之气;高诗的“骨”主要指作品语言的端直坚实,端直坚实才算为“正骨”。高适诗的骨力具体表现在庄重、典雅、质朴、明快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适新里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见《沧州地名志》载:“高适,字达夫,唐渤海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夜珠高村人”。这一新的说法使我产生极大兴趣,就此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地方志。彭兰在《高适系年考》中认为高适是唐德州蓚(今河北省景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一九六二年编)认为高适是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沧  相似文献   

18.
一个偶然的机会,见《沧州地名志》载:“高适,字达夫,唐渤海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夜珠高村人”。这一新的说法,使我产生极大兴趣,就此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地方志。彭兰在《高适系年考证》中,认为高适是唐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年)认为,高适是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沧县)人;傅璇琼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认为孙钦善在《高适年谱》中说得对,高适蓨人乃是称其郡望……实际上高适与蓨毫无关系”;《乐陵县志》载:“高适渤海人”;《南皮县志》载:“高适渤海饶安人”;《天津府志》载:“高适沧州渤海人”,但传后又说:“北魏迄唐,渤海地广,高氏人繁,不能一一分属,莫若仍旧。如欲取舍标新,必须有据,新通志析元裕沐于此郡,尚留常侍于河间,殆用旧书作渤海蓨人,才思  相似文献   

19.
高适交往僧侣、皈依密宗,曾接触到一些佛教义理,其诗歌中常引用佛教词语,一些诗作中还流露出淡忘世事、追求清净的心理。高适创作十余首登,临佛塔寺阁之诗,诗人常在高阁巍塔上感叹造物高远,并联系佛教义理生发感悟。高适对佛教义理理解始终肤浅,诗中描述的澹然空寂之心灵境界,反映诗人于仕宦困境中矛盾犹疑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高适是活跃在盛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以雄健的魄力,昂扬的激情,开拓了边塞诗的新境界。杜甫对此曾给予极高的评价:“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其边塞之作,正如殷璠所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表现出雄厚浑朴,悲壮苍凉的风格。正是边塞诗的成就,奠定了高适在盛唐诗坛上的崇高地位。然而,高适的诗歌创作决不拘于一端。人们一向认为,边塞诗与山水田园诗是盛唐诗歌的两翼,高适在诗国的天空中飞翔时,他的另一翼也是相当有力的。我们通检高适的诗集,便会发现,高适毕生为诗凡二百四十一首,边塞诗计有四十四首,山水田园诗也有四十首左右。只是后者向来未曾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是被遗忘了。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高适及其诗歌创作,本文拟对其山水田园诗做一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