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瑛  张立元 《福建教育》2005,(10A):28-31
关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教育专家曾作如下阐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艺术,乃是因为课堂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这一论述,为课程实践者们热衷追求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沈奇 《小学教学研究》2006,(6):17-17,21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已经成为课改教师的一种意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然而,物极必反,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途”中的一些错误资源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  相似文献   

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并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于是,课堂孕育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主体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下面就语文教…  相似文献   

5.
黄惠英 《师道》2005,(11):21-2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已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的变化。传统的课堂已完全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承认,传统的教学有很强的计划性,教学过程周密而严谨,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它机械、固定、呆板、把学生统得太死……课堂上,我们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6.
课堂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开放。的确,生成性课堂正是新课程理念期待下孜孜以求的。一、生成与预设相得益彰生成对应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  相似文献   

7.
近读《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4期,一篇题为《上“没有把握”的课》的文章,感触颇深,不禁要为乐艳芳老师敢于上“没有把握”的课的胆识击节叫好。字里行间乐老师向我们表达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与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开放”与“不可预见”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难以把握”。我想乐老师撰写此文也绝不只是想向大家传达这一理念吧,所以尽管承认“没有把握”或是“难以把握”,但我认为还是“可以把握”的,而绝不是“无法把握”的。因此读罢该文,总觉意犹未尽,试就乐老师的观点接下去谈点“生成与预设”方面的拙见。说它“没…  相似文献   

8.
葛颖华 《河北教育》2004,(11):24-25
[案例一]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后,书上综合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组题: 探索几十一乘几十一的速算方法。用发现的规律做下列各题。 学生计算这些题后,通过观察、交流、验证,顺利地归纳出几十一乘几十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张元进 《四川教育》2005,(11):39-39
课例:《金色的脚印》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与讨论,大家对人们眼中狡猾的狐狸有了新的认识,被老狐狸的行为和正太郎的行为所感动?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中肯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们就大胆地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吧?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活动”板块为动态课堂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自然界的水循环》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活动”板块教学中,生成性的动态课堂,使“活动”板块的教学收到了奇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伟达 《师道》2005,(10):22-2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于是,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2.
廖君 《湖北教育》2005,(7):11-12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无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名字——动态生成,也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告诉每一位老师: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形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也需要我们教师以智启智,以情唤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让课堂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尽显精彩。  相似文献   

13.
黄鹏 《湖北教育》2006,(1):62-62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完全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模式去教学,那课堂就成了一部“表演剧”。其实,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即使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所有这一切,都时刻在挑战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  相似文献   

14.
陈明亮 《四川教育》2005,(11):43-43
【案例】:《找春天》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你们是从课的哪些地方寻找到春天的?  相似文献   

15.
打开教科书,就被课文“流动的画”深深吸引:“呜……火车开了!妈妈说:‘快看那,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啊,真的!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多么生动的画面呀!于是我立刻拿出笔来,一气呵成备好这节课。  相似文献   

16.
文方 《湖北教育》2006,(11):40-41
(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生字“障、泰、徒、功、渠”) 师:刚才我听见许多同学读了这些生字,现在同学们都和这些生字朋友认识了,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了。真的很棒呢!不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外貌呢?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以前是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的?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整堂课显现了教者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周密的教学设计。然而,由于教师没能抓住来自一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从而失去了可使课堂大放异彩的一个亮点。课后,笔者重新拾起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贵中 《今日教育》2006,(1S):29-29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教育专家曾作如下阐述: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艺术,乃是因为课程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这一论述,为课程实践者们热衷追求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持。所谓生成.即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偶然性、差异性是其主要特点。生成的契机和成果因师生而异,因文本而异,因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程度.而异,也因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及厚度而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认为,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换句话说,生戍性教学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生命,让每个个性生命在课堂上展现出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