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缘分     
缘分鲁山县教委王连明十几年前,我在村小学代课。学校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不错,但教学条件不算好。学校没有什么图书资料,能月月看到的刊物,惟有《河南教育》。我一登上讲台,就和《河南教育》相遇,应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有她的指导,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少走了不少弯...  相似文献   

2.
我与《上海教育》的缘分始于数年之前。当年,自己还是一个刚刚踏上校长岗位的青年干部,热情、朝气而充满干劲,唯独缺少经由岁月赐予的沉淀……我也曾迷惘、也曾困惑,正当我茫然不知所措之际,“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拜读了《上海教育》,顿觉脉脉的书香萦绕身心,作者们在教育教学中点滴感悟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文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应该说,在工作期间,自从知道  相似文献   

4.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永恒的朋友     
如果说与你相识是一种缘分,那么拥有你便是我一生的幸福。我爱你——《陕西教育》,我永恒的朋友。 相识你纯属偶然。那是一个秋雨如愁丝的下午,我阴沉着脸,坐在办公室里,因为我又对学生发了“火”。不知为什么?管理学生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或许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种错误吧!百般无  相似文献   

6.
这个暑假,我结束一年的援疆支教工作,从新疆喀什回到上海暂作休整。没想到的是,在上海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上海教育》7B杂志。说它特殊,因为这期《上海教育》刊登了杂志特派记者前往喀什采访上海教育援疆情况的报道,而我有幸成为了被采访对象,我和维族学生跳长绳的照片还上了杂志。  相似文献   

7.
芦苇 《宁夏教育》2010,(10):15-15
我订阅《新华文摘》《名作欣赏》《读书》《世界文学》《作品与争鸣》这5种杂志,都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从事教育工作后,常年接触的杂志中,阅读《宁夏教育》的历史更长,几近30年。一个人和一本杂志保持如此长久的关系,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不浅的缘分。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是我很喜欢的期刊,也是和我很有缘分的朋友。与《教育文汇》相识相交以来,我读了《教育文汇》的大量优秀文章,受益匪浅。我也先后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6篇文章,还被邀请参加了5次《教育文汇》笔会。  相似文献   

9.
祝愿《上海教育》一马当先我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当听到《上海教育》杂志全新改版的消息时,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位熟悉的工作伙伴的新面容。当我手捧着改版后的《上海教育》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时,老师们都争相传阅,焕然一新的《上海教育》杂志让我和同事们惊叹不已。因为《上海教育》杂志正从原来一本正经的宣讲者,成为一个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内涵的全新杂志。她引人注目的封面,有着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版面设计,敏锐而又前沿的教育视点,  相似文献   

10.
史峰 《教育文汇》2007,(6):45-45
我是山东的教师,《教育文汇》是安徽的刊物。山东安徽虽然隔着山山水水,但正应了一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地域空间的相隔并没有隔断我与《教育文汇》的缘分,让我续起了与《教育文汇》这份“命中注定”的机缘。  相似文献   

11.
30年前,《福建教育》经历了一场凤凰涅椠般的锻炼后,在改革开放春风将起之时复刊,又和广大读者见面。我和《福建教育》的缘分也从这时开始。  相似文献   

12.
怀着对未来教育的美好憧憬,我如一叶扁舟,践行于学校教育发展的浪潮间,不断接受着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洗礼。因为《上海教育》催我描绘着21世纪的教育蓝图。五年前,《上海教育》举办了一次“‘闵行杯’——我心目中的21世纪学校”的征文活动。当接到要求组织师生参与征文活动的通知后,作为一名学校教导处的中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江苏教育》是全国教育期刊的品牌,我觉得好用、实用,爱用。多年来一直订阅,拜读佳作,感悟真谛,可谓受益良多。与她相识是一种缘分,缘于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教师。当时间静悄悄地滑过,便愈发感知《江苏教育》带给我内心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新朋友     
认识《上海教育》刚满一年,恰逢《上海教育》即将迎来50岁“生日”,我坚信:我和《上海教育》的感情定会至少延续50个年头。虽然我很喜欢看书,可是自从去年工作以来却很少买书,倒不是因为没时间,只是这时再也不能向父母亲要钱了——明白了钱来之不易,况且自己每个月只有千元左右的薪水。只好把以前的旧书再来“新读”,并自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一天,轮到我在学校值班,发现家长接待室里有不少  相似文献   

15.
走向成熟     
我作为一名极普通的读者和作者,因为很早就与《上海教育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真正为她走过十五载风雨历程臻于成熟而高兴,谨值其100期面世之际,提笔写几行文字,略表我“祝贺、感谢、希望”之心情。 首先,我拱手祝贺《上海教育科研》取得辉煌而可喜的成就。十五年来,《上海教育科研》推出了大量的教育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的教育科研人才,同时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引起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正因如此,1992年  相似文献   

16.
信息     
《上海教育》编辑部: 我从朋友处看到一本《上海教育》杂志,对我很有帮助。我准备订阅一份2003年度《上海教育》,现向你们了解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7.
“缘分”大概是一个来自佛教的概念.我虽不 信奉佛教,但还是觉得这个词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特别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凡事只要搬出“缘分” 二字,大家便心领神会,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对我而言,“我与《教学与研究》”这样的题目 就意味着一种缘分.当编辑把这篇命题作文的任 务交给我时,我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世间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却无比珍贵。它的名字叫“缘分”。正如佛教大师所说,人在大街上走,两人互不相识,能擦肩而过,就需要300年的修行。我与《河南教育》相识相交已逾23个春秋,这份缘分的修行到底该用什么时间单位来计算呢?  相似文献   

19.
刚走上教育岗位时,一脑子茫然无措,在老教师指点下狂读各类教育书刊,《上海教育》走进了我的视野。可是,翻来翻去,总觉得与我相关的太少,我需要太多具体的课例、翔实的教案、一对一教育学生的言辞。越是找不到我越要在能用得上的篇章中细挖掘,因为大家都说,在国内教育杂志里,《上海教育》算得上顶级刊物。虽然能在实践中照搬照用的篇目仅是少数,但我依然坚持阅读,就当是完美中的不完美。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中学特级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各地出版的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科学论坛》就是我心仪的刊物,每期杂志送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浏览目录,然后,抽出闲暇时间,仔细阅读。我们有一个学科中心组,对一些特别优秀的文章,我复印十多份,发给中心组成员仔细阅读、保存参考。一本来自于巴山蜀水的教育理论刊物.竟然在遥远的黄海之滨拥有了固定的读者,也算是一种缘分吧。我们青岛的历史骨干教师每期都能看到《教育科学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