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成功者。每个教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子女成为栋梁之材。然而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并非都是坦途,往往是“欲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和挫折。于是战胜困苦和挫折就成为走向成功、成才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在对学生、对子女的教育中,应加强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强化挫折教育,更具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挫折是什么呢?沮丧说,挫折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失败说,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懦弱说,挫折是成功的绊脚石;而我要说,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的,人必先历经艰辛,磨炼意志,才能成功。挫折是压力,是动力,是清醒剂,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挫折中走向成功的。面对失聪,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发出“我不向命运低头”的呐喊,终于成了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决不放弃,发出…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辉煌。其实,挫折也是一种美丽,挫折也能使人走向完美,关键看我们能否战胜它,顽强地面对。  相似文献   

4.
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耐挫折”教育要本着针对性、激励性、渐进性的原则进行。进行“耐挫折”教育,观念更新是前提;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阵地;课堂教育是切入点;学会战胜挫折是目的。  相似文献   

5.
不容忽视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也具有偶然性,即挫折随时可能产生,难以预料。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与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砺人的意志。人在…  相似文献   

6.
论挫折     
品酒,我醉在酒香里;品书,我醉在书香中;享受挫折,我醉在战胜挫折后的喜悦中。挫折是鱼儿被海浪冲上了海岸,挫折是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折断了双翅,挫折是人生旅途上的绊脚石,虽阻碍人的去路,却给人以动力。生活是树,喜悦、快乐、幸福是果实;友情、爱情、亲情是花朵;事业、成就、成功是种子;知识、智慧、科学是根;挑战、斗争、奋斗是茎;而挫折、失落、迷失是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交汇成生活,生活因挫折而丰富多彩。享受挫折,既非敏感于挫折,又非沉沦于挫折,而是体验挫折、挑战挫折,继而战胜挫折。许多人都羡慕别人的成功,然而却忘了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剖析了邓小平同志战胜挫折的原因:具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乐观主义的精神;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具有沉稳老练的气质.重点探讨邓小平同志战胜挫折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启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认清挫折的本质;准确把握挫折的特性;充分认识挫折对人生的积极价值等.  相似文献   

8.
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人遭遇各种挫折时避免心理失衡、行为失常的能力,即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挫折,为使孩子免受心理伤害,战胜困难,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其挫折耐受力,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具体有以下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对于我们中学生,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信是学习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心态决定命运,成功始于自信。拥有了自信,我们就能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就有信心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然而,现在有许多中学生缺乏自信,常常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在挫折面前悲观失望,影响了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有关基本理论,从培养跨世纪现代人素质的目标出发,对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注意兴趣培养,提高教育综合效应”;“培养与强化竞争意识,适应时代需求”;“提高战胜挫折能力,尽快走出挫折误区”;“创造成功条件,培养学生自信”;“提高教学社会效应,发展学生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学的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具有形成学生新时代健康个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形式众多的宗教地名,真实记录了昭通五教共存的历史。诸多宗教地名作为历史的见证,诉说着等级森严的社会压迫中先民们艰难前行的人生道路,以及他们在身心交困的境遇中苦苦挣扎的心路历程。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地名,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使后人还能感受到先民们曾经的挫折与希望,成功与失败,光荣与梦想。  相似文献   

12.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耐挫折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学生个人就业、创业、立业的客观需要。鉴于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耐挫折的教育和培养可采用如下方法:培养正确的挫折观;强化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系列挫折教育;利用各种挫折提高耐挫折能力;在比较中认识挫折;通过近现代史的渗透;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艰苦磨练;发挥心理补偿功能;利用榜样的力量;运用高目标、小步子策略。  相似文献   

13.
挫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如何认识挫折,就成了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通过从学生和学校这两个角度对挫折的性质进行辩证分析,探讨了就挫折向成功转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先民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注定”遭遇灾难、曲折、失败和痛苦,同时他们为生存而进行挣扎、拼搏、奋斗,使中国神话具有了浓烈的悲剧意识。多样的神话悲剧积淀在民族群体意识的深层,转变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对中国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简.爱》通过对女主人公曲折经历的描述,塑造了一位对生活、爱情和社会采取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在挫折和不公面前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从她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中,她的独立、倔强,以及与命运抗争的性格充分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史;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史。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85年历史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命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自青年时代起就牢牢确立起了把自身个体生命溶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中的崇高生命价值观。在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受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当他们处在生命价值实现后的人生顶峰.有“名”有“权”时,却又表现出了极度的清醒和冷静。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斗争事业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恪守和彰显的生命价值理念,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黄克诚人格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理想境界和人类优秀品德的大人格。具体来说表现在: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困难面前勇于战斗,敢于负责;在是非面前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在坎坷面前坚韧不拔,忍辱负重;在得意的时候严格自律,克己奉公。黄克诚人格达到了共产主义理想人格的是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相统一的崇高人格,是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研究应着眼于指导国人开发潜能,走向成功:儒家学说可用于铸造良好的行为模式;佛家禅宗学说可用于激发潜能;道家学说可用于增强应付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十四年(1921-1935年)屡遭失败和后十四年(1935-1949年)逐步成功的实践证明:只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