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产的报道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10,(14):100-100
那篇稿没能发出,当时虽不无遗憾,后来却感觉庆幸。那是一次特殊年代的难忘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康鹏 《青年记者》2004,(2):33-33
2003年12月9日,台湾名艺人柯受良突然在上海死亡。由于柯受良以飞车特技闻名于演艺界,有“亚洲第一飞人”之称,因而,他的猝死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各媒体纷纷将其作为吸引受众眼球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惜拿出大幅版面对此进行炒作。  相似文献   

3.
4.
南木 《青年记者》2008,(1):65-65
"虎照事件"给我们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大,有人认为,对"华南虎"的持续关注,是媒体在履行其社会责任.因为在争论中,人们在一步步逼近真相.  相似文献   

5.
6.
新闻采访中,不少同行每每以“网鱼”做比方,把获取价值大、可读性强的新闻当成捞到了“大鱼”。但数年的新闻采访实践,使我对新闻有了一定的感性触摸和理性认识,我觉得新闻采访的路子与其说是像“网鱼”,倒不如说像猎人打猎更贴切。因此,在新闻从业中,我主张自己能成为一名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采访要把握好报道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媒体上出现了一种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全新采写形式——体验式采访报道,它生动活泼、贴近群众,赢得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8.
9.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新闻前哨》2003,(6):47-47
陈力丹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不论是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还是高级记者,都是专业技术职称的一个级别。那么,记者的“专业技术”主要应体现在哪里呢?很多人以为在写作水平。写作对记者来说确实很重要,但是谁都清楚,消息、通讯、时事评论这些新闻体裁的写作,比较于各种文学作品来,属于文化快餐,是较为容易的一类文体。这种“专业技术”的水平再高,设立中级职称就该到顶了,就像“技术编辑”的职称最高只有中级那样。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给地方报纸及其记者素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假如地方报纸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难以立足于媒体竞争中。跨区域新闻采访作为地方报纸纯地方新闻的重要补充,意义非同一般,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的需要,都迫使地方报纸越来越重视和开展跨区域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14.
1我是在一条长长的走廊尽头见到这位老人的。当时他在新华社办的一家报刊当编辑 ,大约正准备退休(或许已经退休)。因为是老乡 ,我刚从外地采访回来 ,便到他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会。秋日的阳光照耀着。他的桌上堆满了资料书籍 ,只有一小块可以编稿写字的地方 ,身子一前倾 ,就像埋进了书稿山中。看得出来 ,他的工作极其勤勉 ,为人也忠厚谦和。这些都是从事新闻工作不可或缺的好作风好品质。当时谈些什么已经忘了 ,大约并没有要紧的话。作为一个资深记者 ,他到了值得敬重的年龄。但他肯定没有教导我的意思 ,反显出一种亲和力。离开他的办公室后…  相似文献   

15.
今 年第4期的《新闻记者》刊登了王建和夏萌先生的文章 ,就《海口色情交易大曝光》报道涉及到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了争论。据笔者所见 ,这是《新闻记者》第二次就隐性采访中的道德是非开展讨论了 ,前一次是关于2000年湖南嘉禾高考舞弊案的讨论。这两次讨论说明 ,使用越来越频繁的隐性采访方式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正在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一、记者“隐身”应有严格限制一般说来 ,假扮身份是隐性采访前的第一道“工序”。从许多采访事例来看 ,记者“扮演”的角色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羊城晚报》曾于1998年8月25日头版刊出…  相似文献   

16.
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是新闻工作中常有的现象。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具备高度的保密意识。过去一提起军营,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其实,说军营神秘并不过分,因为军营是军事禁区。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年代,地方记者进军营必须通过层层审批,采写的稿件也要经过严格把关,唯恐出现泄密事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军民共建活动越来越频繁,地方慰问部队活动,部队支持地方建设空前活跃。这样一来,地方记者成了军营的常客,多彩的军营生活和火热的军事活动使这些记者笔下的稿件熠熠生辉。但是,有些记者由于缺乏保密意识,稿件泄密现象时…  相似文献   

17.
周云龙 《青年记者》2010,(11):57-57
别看电视台的记者们拍过高官,录过百姓,神气活现的,他也有怕的,最怕采访一种人——那些被誉为"祖国的花朵"的孩子,因为他们在答记者问时,俨然一副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架势,而说的却多半是正确的废话,不是"今天听了这场报告会,深受教育",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8.
看着稿件在编辑老师指导下刊发,感受到自己在报道路上成长的快乐,不由想起自己刚学报道时的一些往事来……  相似文献   

19.
对德国世界杯报道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媒体作了全面密集的报道,不少媒体表现出应有的理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如假新闻泛滥、采访中的冲突与违规、主持人激情有余、专业不足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欠缺及竞争的无序性。实战强大的记者阵容按照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对外公布的数字,韩日世界杯的正式记者为3600人,本届世界杯记者人数却已经上升到5000人之众。德国世界杯32强共有736名球员,平均下来每位球员将被6.8名新闻记者“包围”,新闻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上届韩日世界杯中,由于中国队首次打进了世界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