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品德课堂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仍然会有追求形式主义的走过场,把课堂等同于花哨的秀,单纯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略了孩子的主体性,不以孩子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活动终将是无效的。本文借浙教版三下年级《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为例,从目标制定、活动内容设计两方面来阐述“读懂孩子的渴望.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设计活动”的观点并呈现了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根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课堂上应"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立足课标,通过对执教《衣食的来源》一课,探索在课改中结合教学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激活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恒心、有担当的一代社会新人。而这一学科的活动设置需要凭借活动的有效开展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4.
李铭萱 《中国德育》2013,(24):67-70
《家里来了客》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教材,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甚少看到有老师在展示或者是竞赛活动中选用此课教材。细读本课教材,其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是值得研究并极具现实意义的一课。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途径,精当的教学手段,本课的教学极容易沦为“形散神无”的说教式教学,致使学生走出课堂后,只拥有容易遗忘的浅表的收获。基于上述思考,我着力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5.
刘萍 《安徽教育》2013,(1):52-53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授品德课的过程中,笔者在深深地思索:如何使一节品德课发挥它的实效性?一、做好课前准备,丰富活动资源"课前谁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素质教育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课前准备"必不可少,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在轻松的环境中释放内心压力,表露心声,促体会,促感悟。运用活动的形式进行品德教学,让活动成为教学的载体,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主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教育者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品质,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新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应指向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简言之,品德与生活课因活动而精彩,在教学中需以"活动"来盘活课堂,通过游戏活动来激活兴趣,通过操作活动来熏陶品德,通过欣赏活动来生成感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顾新红 《生活教育》2014,(23):86-86
该文以《我是教室美容师》为例,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化教学设计,指出"美"需要触及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比如游戏、竞赛等等,从而掌握各种生活能力,对低段儿童而言,活动是启迪智慧,锻炼身体的有力手段。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感受,去判断,从而受到启发,并产生自觉实践道德的一种愿望。笔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活动为载体,并通过活动创设活力课堂做了一些探索,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课程已开设多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如何实施好这门新课程?如何提高的教学实效?如何让学生沿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应该从课前探究、课堂活动、课后实践活动三方面利用多种策略,巧妙设计<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凸现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力和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是倡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正好符合新课程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的教学理念.笔者曾教学了新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生活的世界》的《多彩服饰》一课,在此,谈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要达成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就要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课堂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如下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活动目的;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使活动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5.
品德教学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打下基础。,当前的品德课堂中,由于存在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障碍,很多学生不愿发言、不敢发言、不会发言!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赢得成功的机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途径,给予发言的自由,培养发言的自信,力促发言的自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6.
品德教学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打下基础。当前的品德课堂中,由于存在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障碍,很多学生不愿发言、不敢发言、不会发言。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赢得成功的机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途径,给予发言的自由,培养发言的自信,力促发言的自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本课程呈现体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活动方式。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启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也备受瞩目,而其活动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民主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沟通中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在交流中完善了学生的认识。在对话教学中引入两难问题的解决,学习两难抉择,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20.
周珊玲 《文教资料》2013,(36):186-188
故事对儿童有普遍的吸引力.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被不同学科的广大教师赞同和认可.为此,有必要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可行性与实践方式.本文以《失败怕什么》一课为例,就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