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缨 《教师》2014,(29):107-107
在法律专门人才岗位资源有限、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多元化背景下,大量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法学本科院系应当从培养法学专门职务人才向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一体多面"法学复合型人才转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学生了解、接触相关行业和企业,掌握必要的技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扩大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2.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一方面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跌入谷底,另一方面法学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这个矛盾反映了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着发展过速、层次混乱、毕业生素质差异较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缺乏就业目标导向等不利于学生就业的问题。为了解决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高等院校应当坚持以就业促发展的教育理念,从招生入手,通过有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全程、全面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3.
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法学专业人才,研究商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策略,促进法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一、商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倩 《教育探索》2007,(7):129-130
近年来,法学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法学本科相比更低,这给在校的专科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目前的就业难题,需要国家、学校、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取得很大发展,但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不合理,与普通院校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趋同,导致其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独立学院应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与普通院校差异化的法学专业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商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法学专业人才,研究商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策略,促进法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法学专业人才,研究商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策略,促进法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友  顾芳  杨新燕 《考试周刊》2011,(57):201-203
为了解目前大学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一般情况.对其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为以后医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作者用改编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表对某高校部分医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e和SPSSl6.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发现在就业指导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最受欢迎的指导形式。占26.0%;希望接受的就业指导中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选择“指导毕业生参加双向选择活动”和“发布需求信息”:在就业信息中参加校园招聘会的占33-3%:有40.7%的毕业生认为求职中存在主要问题是职位描述不详细:在择业期望中有可能到基层就业占72.7%.但是决心到基层就业的仅占2%。这说明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个人辅导需要:就业指导中心收集信息的途径不充足,不能使就业信息更有效、更直接、更顺畅地传达;部分毕业生在应聘时对用人单位了解不多。盲目参加应聘:大多数毕业生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对韩国法学专业大学院的设置、招生、教师配备、法律实务教育、毕业生的律师资格考试及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与韩国法学专业大学院教育目标相似,并分析了韩国法学专业大学院教育制度对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培养方式无法适应以市场为主的就业环境,是造成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改革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是其解决关键。高校法学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加强其实务性和实用性,应当融入其它专业课程设计复合型的教学模块;更重要的是加强其作为"法律人"的基本素养,并将这种基本素养拓展为其就业的可迁移技能,从而将其培养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通才"。这样做虽然会招致某些批判且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它却能使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局。  相似文献   

11.
一组数据的引入 自2009年以来,麦可思研究院已经连续3年发布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79%,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88%)。在对各专业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的分析中发现,20O7届法学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  相似文献   

12.
《广东教育》2009,(8):68-68
据广东省中山市劳动保障局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培训劳动力3.34万人,实现就业3.82万人,其中,新增就业岗位2.13万个。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中山市有2.3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4.1%,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3%,较去年同期上升0.19个百分点。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数达到46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8.7%。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6,(12A):5-5
截至今年10月20日。2006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1.38%,与2005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2.3万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21%,有915位毕业生去西部报到就业。这是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辽宁省为辽宁籍大学毕业生启动了“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寻找就业途径。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面对提供的8000个见习岗位,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只有2668人,仅占见习岗位总数的30%左右,空置率逾七成。  相似文献   

15.
阳光学院法律系法学专业,同学院其他专业一样,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经招收6届13班,毕业两届3个班173名毕业生,目前尚有在校学生10个班579人。经过五年的改革探索,在实现自己培养目标上,努力打造高等法学专业建设新的模式,办出自己特色;在实施法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开拓、改革和创新,应对当前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取得较好的办学效果。两届毕业173名学生,被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法学院录取法学硕士研究生10名,被省、市各级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36名,06年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司法资格13人,截止目前以上“三考”达标人数为59人,占毕业生34.1%。05届毕业生已实现全部就业目标,0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很不错。法律系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被学院确定为办学模式样版,得到全面肯定。他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来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数字——截至今年10月20日,2006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1.38%,与2005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其中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达2.3万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21%,有915位毕业生去西部报到就业。这是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理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方式。结果: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以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和药品营销为主,其中,医疗机构占38.68%、生产企业占17.69%、药品营销公司占10.97%,同时考取硕士研究生也作为求职新路径。结论: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大力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学本科毕业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业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14-116
要解决法学本科学生充分就业问题、提高法学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法律人才,必须对法学教育现有制度进行重新反思。在正确认识法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再从学生的入学条件、教育教学过程的改革,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多元化等方面作整体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构建急需大量法律人才,当前开设法学专业的高等学校数量颇多,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悖论与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等法学教育模式存在弊端,亟须改革。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语境下创建学生参与式学习课堂,融合人文教育、学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环节比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席瑾 《教书育人》2009,(9):96-97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600万,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加之2008年的未就业毕业生,预计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50万以上。社会有效需求与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差异较大,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空前严重。这对于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