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学习《江西教育》2009.12.【B】总第733期p6的《七年级“开放性数学思维能力”学业评价一例》邓园生先生的文章后,对作者邓园生先生在文章中阐述的观点有质疑之我见。  相似文献   

2.
重读汪曾祺先生为摄影集《胡同之没》而写的序言《胡同文化》.忽觉文章中隐含一种对旧中国国民精神的思考.可与鲁迅先生《呐喊》里许多文章,如《阿Q正传》.对比起来读。两位大师写作风格不同.鲁迅先生直露,火药味浓些,他以刀作笔,直接解剖国民劣弱的心灵;而汪曾祺先生写的文章调侃味浓些,不愠不火,娓娓道来.殊途同归,也对旧中国国民精神进行了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  相似文献   

4.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该如何看待先生这个人物形象,这与文章薪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张斌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语法部分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旨在比较其异同,把握其特点.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邓园生)为了增强普通高中校长的课改意识,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江西省于2008年底分三批组织全省549所高中学校校长进行了集中培训,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  相似文献   

8.
贵刊1998年第12期曾刊登重庆市合川第一中学曾卫东先生的文章《处理二倍角的一个方法》.文中给出的方法是以二倍角的外角为顶角作一个等腰三角形.贵刊1999年第10期又刊登了安徽省蚌埠龙湖中学刘荣发先生的文章《处理二倍角的另一个方法》.文中给出的方法是作二倍角的平分线.  相似文献   

9.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在1917年4月1日《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映衬了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再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发现毛泽东年青时代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对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问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拟就杨昌济先生的言传身教,及与毛泽东的学识和体育的交往进行论述,究其渊源。  相似文献   

11.
我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从《三味书屋》到《藤野先生》再到现在的《药》,算算大概也有五六个年头了。以前年纪还太小,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韵味,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说,说当时社会的黑暗,说人性的丑恶。可是,现在自己也真的能够明白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社会,心中有恨,恨民众的麻木,很人性的冷漠,更恨自己没有生在当时,也同样为医国医民奉献热血与青春。  相似文献   

12.
探究快乐产生的原因是《社戏》教学的一大难点。我有意识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风筝》拿来让他们对比分析,主要采用学生自由辩论的形式。师:刚才,大家一同分析了鲁迅先生三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文章,现在请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快乐是如何产生的?希望大家结合上述文章畅所欲言。生:我认为快乐的产生主要在于有朋友陪。大家在一起玩,有说有笑,自然就有快乐。如果“迅哥儿”没有朋友陪或者由他母亲或外婆陪着去看戏,他能体会到这样的快乐吗?师:好一个“如果”,这个假设很新鲜,值得我们思考。生:我认为快不快乐,与…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读了华南师范大学《中学数学研究》2006年第5期单墫先生的文章《化简,不要化繁》,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这里笔者谈谈对该文中例题的几个思考.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除了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实词以外,还独具匠心,使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虚词.尤其是副词的巧妙运用,更使文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年级:高一  时间:1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巴金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30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生:“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师:对。巴金先生既是杰出的小说家,又是杰出的散文家。《灯》就是作者于1942年2月在桂林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16.
郭瑞炜 《家教世界》2013,(17):51-53
生: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内容具体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呢?生:我觉得把文章写具体的办法很多。师:可以按一定顺序描述清楚。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按照时间先后(如《高大的皂荚树》)、地点变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事情发展(如《中国石》)、不同类别(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总述与分述(如  相似文献   

17.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11,(10):20-21
今年是陈省身先生诞辰i00周年.我们重新刊登他去世前关于数学教育的谈话、为本刊的题词,以及《陈省身传》作者的文章,以资纪念.此文选自张奠宙、王善平著《陈省身传(第二版)》的“尾声”一节.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下一课"?——向詹丹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拜读了詹丹先生的文章《作文教学的“这一课”与“下一课”》,深受启发。文章对郑桂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类比性作文构思》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既有实践探索,又有理论深度,切中肯綮.是一篇难得的教学评论佳作。作者在文中提出,他期待着郑老师在讲授了类比构思的课程之后,能够再有“下一课”,可以让学生“从人生像什么出发.经由人生不像什么的比较而进一步通向对人生是什么的无限接近的理解”。构想是很好的.只是对于这个说法。我还存在着一些困惑。特提出来,请教詹君。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2003年第8期(高中版)发表了张诒三先生写的《认识繁体字慎用繁体字》.文章就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谈了一些看法,我读了以后有些不同的意见.现在写下来和张先生商榷.并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正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富有诗性气质,被称为"缪斯的延长"。在领略了《听听那冷雨》诗意语言的魅力后,让同学们在课后观看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并阅读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听听那冷雨》的主旨。师:大家看完了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以及《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了吗?生:看完了。师:你们明白老师为什么让你们看这些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