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受实践逻辑的支配.实践逻辑是一种无意识的逻辑,情境性的逻辑,时间化的逻辑,是各种利益与力量参与生成的逻辑.分析、研究这种逻辑,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影响了现代教师的职业认识与职业观,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并促进了教师肩负重任、履行自己作为教师角色应尽的义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以及孔子的教师形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都体现了教师文化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教师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让教师心怀热爱,真诚对待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让学生感受文化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寻访文化故址、学习相关的教师课程、参加相应的研讨会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文化[1],教师努力追求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并以自己的信仰、思想、学识、人格去示范并影响教育对象注1。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两方面内容,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从结果看,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结构应由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素养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行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几方面知识所组成。从过程看,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个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和职前教育、上岗培训、在职训练、职后进修四个环节以及脱产和不脱产两种形式的终身一体化过程。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当前,必须借鉴传统教师智慧,进行理论和制度双重创新,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魏宏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1):11-13
以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透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布迪厄的实践逻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寻找到了新的答案。具体表现为:权力资本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惯习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场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述因素使得新课改理念走进课堂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7.
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7-14
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思维逻辑可以概括为“比类逻辑”,这种致思方式对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思维特点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传统比类逻辑的构成要点,分析了比类逻辑与王权专制思维特点的关系,并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对于这种文化遗存的深层影响做了剖析。指出,作为文化遗存的“比类逻辑”思维特点使得当代中国的政治思维在某些层面或某些地方还滞留在中世纪,这是解读当前一些政治文化现象——诸如对于政治权力普遍崇拜和挥之不去的“个人迷信”等等的深层传统文化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辩证分析,趋利避害,使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行为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的提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以促进专业发展。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具有独特的实践观和反思性,以其为基础可以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所具有的实践特征。本文认为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实践中积累: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第二,实践中反思:重视教学经验的反思。第三,反思中超越:培养教师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0.
原晓慧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30(4):65-67
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才能,具有生成性、内隐性、个体性、综合性和伦理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教师实践智慧,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也对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提出了要求。所以,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和实践性反思中实践智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人与文化须臾不可分。文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文化对于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师个体心理的建构上。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身份性人格"。这种身份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相背离,是缺乏批判性的内倾性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与文化须臾不可分.文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文化对于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师个体心理的建构上.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就等于形成了一种"身份性人格".这种身份性人格与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相背离,是缺乏批判性的内倾性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学术界普遍所持的"实践智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教师实践智慧具有可言传性,教师言传实践智慧的过程和实质是解释的循环,教师可以通过亲历教学现场、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叙事等途径言传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教师伦理与教育发展、教师生存及学生成才密切相关,对教师伦理的关切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推进。教师伦理作为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和时代课题,需要在历史、理论、实践的三重逻辑中深入探究其本质发展,阐明其丰富的理论样态,厘清其发展完善的现实路径。其中,在历史逻辑层面,以久远的伦理文化为思想渊源,教师伦理呈现出相应的历史流变;在理论逻辑层面,以文本为主要遵循,挖掘中西方教师伦理研究的学术议题与概念基础;在实践逻辑层面,以育人为根本指向,并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基础上探寻教师伦理发展的实践路径。准确把握教师伦理发展的逻辑,对教师伦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必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注重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是提高现代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正>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遵循教育实践的逻辑,理性理解教育实践的内生性要求,才能更好地创新实践,提高实践的社会效能和形成教师成长的实践品格。实践是主体作用于客体以使客体发生主体所期待变化的目的性社会活动,是理论蓝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媒介和载体。实践是鲜活的,主体在与客体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中,自身也得以改造和发展。教学是实践的,是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刻理解教学,才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推理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友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2):8-17
任何实践都需要智慧,教师实践也不例外。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有多种方式,实践推理是其中之一。实践推理有两种形式:一是逻辑推理,又分为实践三段论和实践推论,二是基于案例的推理。相应地,教师实践推理也有此两种方式。实践推理养成教师实践智慧的方式,一是思考,二是处理新情境和旧案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代教师的起源和身份上,中西方截然不同,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教师文化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点和旨趣。概言之,中国文化在教师本体论上,师道重于师术,强调道德与学问;在教师身份上,社会形象先于职业角色,强调教师的社会属性;在教师标准上,人师优于经师,强调立德树人。中国传统教师文化强调教师要有责任担当、道义担当和使命担当,实现教书、育人、治国的统一,虽然具有专业化不足的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超越了教师专业化,对于今天提倡四有好教师具有历史滋养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