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5岁的小郁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平时不太爱说话。看到别人整天高高兴兴的,同学之间谈笑风生,他很羡慕。小郁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天天独来独往,他也不会处理与同学问的关系。上个星期一,小郁座位旁边的一个同学把脚伸到鞋子外面来了,他笑话同学脚很臭,结果人家对他怒目而视,现在他们的关系很僵。小郁感到很郁闷,也觉得自己很孤独,  相似文献   

2.
15岁的小郁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平时不太爱说话。看到别人整天高高兴兴的,同学之间谈笑风生,他很羡慕。小郁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天天独来独往,他也不会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上个星期一,小郁座位旁边的一  相似文献   

3.
敞开心扉     
典型案例:16岁的小郁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平时不太爱说话。他看到别人整天高高兴兴的,同学之间谈笑风生,心里很羡慕。小郁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天天形影相吊,独来独往,他也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小郁感到很郁闷,也觉得自己很孤独,他很想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与同学交往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那年,小郁17岁,正上初三,而且是班长,作为班长的小郁平日里总是凶巴巴的。尽管如此,小郁还是发现有几个男生喜欢自己。但小郁明白,身为班长的她不可以这样,于是她便故意躲着他们,甚至因为一件小事和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初三下学期,班主任调座次,小郁和班里有名的笑星  相似文献   

5.
“儿子上中学后,觉得一切都还适应。他从第一周开始就抱怨说他的英文老师B女士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理由是她不喜欢男孩,更不喜欢他这个亚洲脸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卢恒 《成才之路》2011,(13):20-20
开学第一次看见他,他坐在那个角落里,低着头,脸几乎贴着桌面,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我都没有看见他把头抬起来过。课问他不与任何同学来往,一声不吭地坐着。真是一个奇怪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必读》2009,(12):12-12
我的好友什么都不错,就是不爱学习,不爱动脑筋。作业稍有难度,他就空下不做,等我做好后一字不差地抄下来。我有时也不愿给他抄,他就嘻嘻哈哈地说什么“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啦。”真不知该怎么说服他。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常常感到纳闷的现象是:刚刚出生的孩子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没有什么是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接受的。不管宝宝长什么样,我们痴迷的是什么地方长得像爸爸,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宝宝昨天会什么了,今天又会什么了,明天可能会什么了;喂饱他(她)、搂抱他(她):搀扶他(她)、牵引他(她)、示范他(她)、护卫他(她),接纳、宽容并欣喜他(她)的一切,我们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9.
997年3月11日,《南京师大报》刊登了该校三年级学生丁好写的题为《我们理解自己生活的意义吗?》的来信,信中谈了他上大学后的一些感受。他在信中写道:“上大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外部压力明显降低了,不但课时少了,课堂的强度低了,书面作业减少了,就连精神上...  相似文献   

10.
李叙 《师道》2007,(6):54-55
塞德尔兹博士的自由王国1914年,美国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他的父亲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鲍里斯·塞德尔兹师从于美国心理学教育之父詹姆斯博士。史料显示,最早发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的价值,并向人们推荐的正是詹姆斯博士。作为他的爱徒,塞德尔兹深深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儿子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  相似文献   

11.
宁宁是个好动、凋皮的孩子,他总是惹事,刚开始我很生气,经常批评他,希望他能好好地“守规矩”,做个安静的孩子。慢慢地,静下心来想想,我又发现在他惹事的背后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美国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小时候十分顽皮——逃学,打架,让老师头疼。有一次这所学校的校长皮尔·保罗出人意料地对他说:“你将来能当上纽约州州长。”谁料这句话在小罗尔斯的心里发生了大爆炸。从此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口中不再有污言秽语,他总是挺直腰杆走路,在51岁时他如愿以偿地当选了州长。  相似文献   

13.
一个六岁的男孩在搭积木,他没能把积木按照图中的形状搭起来,试了一遍又一遍。妈妈在喊他:“吃饭了。”他像没听见。还在专注于他的“工作”。好,马上就要完成了,最后三块积木,他在考虑要把它们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男孩显得有些激动,拿着其中的一块在犹豫着……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在教学中建立积极感受下的学习模式,教师安排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行发展,这与行为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缺乏情感的非人性化的学习截然不同。它强调教师应该意识到人的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观产生的基础。这里,我们先简要地概括人本主义三位杰出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1.马斯洛──让孩子成长。 马斯洛在大学学习期间,支持行为主义学派。毕业后,广泛地接触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并打算做心理分析家,渐渐地对人类学产生兴趣。受多种心理思想影响,使他得出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着迷于外显行为和客观性的行为研究,强调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所了解的他——寡言且孤独 欢欢,男,1995年8月2日出生,2005年9月进入本学校读书,2006年9月开始由我任教。欢欢常一声不响地、漠然地坐在教室里。可以一天不说一句话。他极少讲话,不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当有人叫他时,他不敢抬头正视对方,会把头转到一边。低头咬手指。快放学的时候,他会坐立不安,显得很兴奋,并自言自语。  相似文献   

16.
周捷的心事     
沙庆仁 《家长》2009,(2):93-94
周捷的爸爸,您的儿子不是差生,他在学习上他不需要您什么专业的辅导,他只是需要您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期待,有一些触动心灵的关杯……  相似文献   

17.
刘学军 《父母必读》2010,(1):123-123
不管和你玩,还是和小朋友玩,他总要拿第一。只要输了,他就耍赖,或者阻止别人赢,或者干脆退出游戏。他这样输不起,怎么和别人相处呢?  相似文献   

18.
谈暗示     
著名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描写女画家琼西得了严重的肺炎,卧病在床,脸朝着窗口,数着窗后砖墙上在风雨吹打下的长青藤的落叶。她想到,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她就要离开这个人间了。老画家贝尔门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这堵墙上画了一片不落的树叶。一夜风雨过后,琼西的女伴为她拉开窗帘时,她看到还有最后一片叶子挂在藤蔓上。第三天、第四天,绿色的藤叶仍在那里,这最后一片叶子顽强的生命力使琼西燃烧起生活的勇气,她的健康开始恢复,并且很快脱离了危险期。这个故事离奇吗?不!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  相似文献   

19.
章剑和 《教书育人》2000,(23):32-33
1、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  相似文献   

20.
课间,汤志强跑来问我:“你是不是对我偏心?”“你说的这个偏心是偏好还是偏坏?”“当然是好。”他说。“怎么会有这个问题?”我很奇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