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朝清河崔氏的曲折发展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河崔氏兴起于魏晋,到北魏前期已臻鼎盛。崔浩被诛使显赫房支惨重创,一蹶不振,家族重心逐渐转移至徒居青齐地区的房支。北魏后期,崔光、崔亮以其“家学”与身世,适应了魏孝帝改革的需求,仕途腾达,致使家族兴 旺起来。北朝时不表河崔氏有部分成员仕于江南宋、齐、梁三朝时不表河崔氏有时间跨度大,人员众多,为北京其他士族 。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亦有别于其他北方士诞辰地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
关于作品的人称问题,目前有一些分歧的看法。例如,关于第二人称的有无,认识就很不一致;联系到具体作品,分歧就更多了。本文就此作一点探讨。什么是作品的人称?作品的人称又有几种呢? 作品的人称反映了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关系。作者写作,实际上是通过他的作品向读者说话。这种说话的方式,应当和我们平时对别人说话的方式是一样的。我们平时说话、讲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了影视作品的法律界定、影视剧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然后分析影视剧作品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特别是编剧、制片人、原创作者等;最后对国内外关于影视剧著作权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同时提出建议以明确著作权的归属,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唐著名文学家权德舆的生年,据其文集的自述及友人作品的记述,知有乾元二年与上元二年两种说法;向其与崔氏结婚的时间,文集既载作贞元元年,又载作贞元三年,自说难圆。本文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全面考察,认为:权德舆生于乾元二年,一生凡两娶,第一次与李氏结婚于兴元元年,第二次与崔氏再婚于贞元三年;李氏约卒子贞元元、二年之际,崔氏则卒于大和九年之稍后。同时,本文还对权集中的有关作品进行了新的系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副词的归属在语法界的分歧及其分歧的焦点进行了论述,同时对这种分歧的原因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之"在古代汉语中有动词、代词的用法,另外还有什么用法,应归属哪个词类,这在目前的大学古代汉语教材中出现了分歧.通过分析古代汉语词类划分依据,并借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以及考虑与目前中学语文文言教学的衔接,笔者认为"之"动词、代词以外的用法应归属助词一类.  相似文献   

7.
家族主义对家族企业有何价值,历来存在分歧。怎样对待这些看法,离不开以家族主义价值合理性判断的尺度为标准。依据这个标准,家族主义对家族企业究竟具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还是兼而有之,就能给予明确的回答;也能够对家族主义是否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具有存在价值提供依据。至于为何具有“现存价值”,从“‘现存价值’的论据”、“‘现存价值’的基础”和“‘现存价值’的见解”等三个方面能得到较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胡适将今见本《易林》作者断归东汉崔篆,以《刘向传》、崔篆生平事迹及西汉末期至光武中兴的史实,对照此书内容,它只能产生于汉元帝前后时期,崔氏不可能在外戚专权的西汉末与东汉初作此书。胡适“判决”本书作者使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考证学方法”,他没有“严格审查自己的证据”,没有“严格的试验室态度”,不是“论其世”而“知其人”。以不能得到确证的“假设”,剥夺真正作者的著作权,又将“恭维王莽”等强加于崔篆,实是有负于前人,有欺于后人  相似文献   

9.
在著作权领域,因权利的归属原则自相矛盾,引发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的著作权纠纷,廓清著作权权利归属原则,便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以德法为代表的“作者权体系”,一直奉行“创作人为作者原则”,不承认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体现了人格价值观;而以英美为代表的“版权体系”,例外规定了“视为作者原则”,承认雇佣作品,体现了商业价值观;而我国的著作权立法,其价值取向不明,权利归属原则自相矛盾;我国应该取法“作者权体系”,严格确立“创作人为作者原则”,取消有关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规定,同时创制“雇佣作品法定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汝南应氏自西汉以儒学起家,至汉末七世通显。这个家族是汉代有名的经学世家,不仅有良好的家学传承,而且家族中代有以文章显名于世者,尤以应劭、应、应璩最具文名。这个家族发展、绵延的历史,可以说贯穿整个东汉王朝。因此,研究这个家族的学术文化以及文学的传承,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东汉王朝文化与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汉代在谣谚理论研究方面成果卓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谣谚起源学说,劳动起源说、“诗妖”说、“荧惑化童”说等三种最重要的谣谚起源理论在汉代就已经确立;二是谣谚文体观,“徒歌曰谣”“无章曲曰谣”,“传言”“俗语”为谚等关于谣谚文体、风格特征的重要理论也产生于汉代,体现了汉人明确的文体辨别意识。后世历代研究者提出的谣谚起源学说及有关谣谚文体、风格特征的观点实则只是对汉代研究成果的阐发或转述,未能超越汉人。  相似文献   

12.
刘向《列女传》编撰完成于西汉成帝时期,之后,历代学者在各类文献中著录了此书,然而,不同时代对于此书载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汉唐学者的重教化,宋代学者的慕古,明代学者重视版本的外观以及清代学者的重收藏,通过研究这些著录可以窥见历代学术风尚一斑,而对于《列女传》历代接受史的研究还有待于在此基础上做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两汉音乐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音乐赋十四篇,留存音乐内容之赋三十篇。其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乐舞形象,阐释着汉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汉音乐赋研究已涉及源流、题材、艺术手法、思想等范围,但缺少对具体的乐舞内容的系统论述。我们应利用汉代美术作品和出土文物交验互证,挖掘其丰厚内涵,以呈现汉代经典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4.
楚辞在汉代奠定其学地位和传播基础,而作为一种体的确认是在魏晋六朝时期。《楚辞》和《楚辞章句》的面世推动了屈骚在魏晋六朝的传播,而这一时期的传播方式与接受角度都有新的变化,从重情而转向了尚辞。随着体辨析的风行与大量的章别集,总集以及书志的出现,魏晋六朝人对屈骚的认识逐渐从模拟怨情转而关注其艳词,并以艳词作为骚体的特色,从汉人的辞赋不分到齐梁人的骚赋分立,从汉人的区别屈宋到齐梁人的屈宋并举,体现了这个时期学观念的演进与学思潮的变化,楚辞随之而成为了独立的类。  相似文献   

15.
汉魏之际的家族文学,无论是家族形态,还是家族创作都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东汉家族文学主要表现为赋和奏疏章表等政治应用性文体。但至建安时期,由于文学观念的增强,诗歌精神的复归,以及文学审美认识的提高,文学家族的创作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仅文体上诗歌等纯文学形式的题材得到大量创作,而且其它形式文学的艺术成就也趋于成熟和个性化。蔡氏父女和曹氏父子是这个过渡阶段的典型代表,他们直启颇具现代文学意义的家族文学。  相似文献   

16.
学的嬗变,既表现为风格的流变、创作技艺的日臻成熟,也体现为情感的丰富与变迁。历代人都给予了王昭君特殊的关注,歌咏她的诗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相对而言,六朝诗人多“怜其远嫁”;唐代人多伤其“不遇”;宋人则多慰其失落;元代以后人们多颂其功业。在这一过程中,汉晋以来所确立的哀怨情怀逐渐被消解。这种情感的变迁是和时代思潮的演进、社会环境的改变及士人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焦氏易林》历来被认为是西汉焦延寿的作品 ,但自明朝起便有人怀疑不是焦氏所作 ,而是东汉人崔篆所撰。本文运用详实的文献并结合《焦氏易林》文本内容 ,认定其确为焦氏作品  相似文献   

18.
拓拔鲜卑统治者的心态与崔浩国史之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崔浩事件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国史不过是引发的导火索。从广阔的上考察,是北魏胡汉上层矛盾的反映。同时这种矛盾又不简单是胡汉上层之间利益冲突、政见分歧的矛盾,而是民族矛盾的一种反映。其发生的深刻根源在于胡汉民族间的化、心理隔阂,以及化落后的军事征服拓拔鲜插在执掌国政时面对经济化比其高的汉族、汉族士人,特别是士族高门而产生的并深埋于心的卑怯心理。崔浩国史的纤细过失引发了这种卑怯心理的恶性变态,从而导致拓拔统治疯狂地屠戮崔浩干族高门。  相似文献   

19.
~~商山四皓后裔源流@郝臣杰$商洛市档案局!陕西商洛726000~~~~①周术《周氏宗谱》. ②唐秉《唐氏宗谱);崔广《崔氏宗谱》. ③吴实《吴氏宗谱》.  相似文献   

20.
张衡在学变迁的东汉时期,与抒情本质相适应,力图运用新鲜的语言、自然的意象来创造艺术形象。在大赋领域形象追求时有创新,小赋中有写意的形象创造,其诗歌更表现出借鉴乐府手法和融合人情怀的形象之美。这一切尽管尚不完善,但为当时及后来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