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京津沪区县级教育科研管理第二次研讨会于199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京津沪各区县教科室(所)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汤世雄、北京海淀区教育局局长刘中干、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范小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规划处副主任孙玉洁等到会祝贺并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科室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实施规范、科学的管理与指导。在实践中我校教科室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充分发挥了教科室对教学科研的管理与指导 ,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一、完善管理措施教科室根据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需要 ,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激励措施 ,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1 抓核心我校建立了《通川区三小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保证了学校教科室对科研计划、科研过程 ,科研组织的有效管理 ,是教科室对教科研管理的核心。2 抓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教…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中小学是否应该设立教科室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教科室不像教务处和德育处的任务那么明确,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作用不大;也有人认为,教科室任务单一,除了负责课题的立项申报外别无它事,因此可有可无;更有人认为搞科研见效慢,而抓教学见效快,是学校的主业,教科室没有单独设立的必要.我认为,上述观点是由于对教科室的职责和功能理解片面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认真抓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求发展,向科研要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教育科研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搞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抓好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至关重要。我们的做法是:一、成立一个科研机构——教科室为了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校逐步把教育科研组织从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教育科研机构——教科室,由校长直接领导。教科室设一名主管主任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另有4名研究员分管课题组的实验工作。教科室下设四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有若干个实验教师组成,形成由…  相似文献   

5.
有序的课题网络是科学的、规范的教科研管理策略的必要途径。几年来我们学校探索科研规律,已经逐渐形成了规范的科研管理,达到了有效的课题管理。一、有效的管理网络学校教科室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有明确的管理领导机构。我们学校教科研工作采用“校长领导——教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6日,由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教育局会议室隆重召开。江苏省教科院党委书记方国才、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南京市社科院科技处处长朱未易等领导到会并讲了话;全市13个区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区县教科室主任、教育调查中心网络学校校长、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的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作了题为《拓宽视野,提升品质,整合资源——努力开创南京市教育科研新局面》的科研工作报告,率先提出“教育科研初级阶段”的研究,创造性提出南京市“金字塔科研模型”的建构。会上,为“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7.
区县教科室是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部门,承担着管理、指导区域教育科研工作和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职能。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多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坚持科学管理,坚持机制创新,不断追求科研实效,真正发挥了教育科研的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奖励激励制度、考核激励制度和学术科研激励制度三个方面,对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优化激励机制,增强竞争力;加强宣传力度,落实到位;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奖励形式多样,加大奖励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湖南省高等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认为湖南高等教育科研工作受思想认识、经费投入、职责分工、队伍建设、科研管理的制约.基于高等教育科研是高等教育决策的前提和依据,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要提高思想认识,摆正科研位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明确机构职责,发挥职能作用;优化内部结构,加强队伍建设;注重科研导向,完善科研管理等相关对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省级教科院所的作用,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一、工作推进与改革实践:从实际出发 (一)关注样本差异的整体推进路线 1.四线并举,整体推进 “四线”即行政管理线、项目执行线、学术指导线和督导推进线.行政管理线:市教育局相关职能科室——区县相关股室——学校教务处;项目执行线:市项目办——区县项目办——学校项目办;学术指导线:市教研部门——区县教研部门——学校教科室;督导推进线:市督导室——区县督导室.“四线”力量相互配合,从决策、实施、指导和督导推进四方面确保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管理有效、实施有序、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中小学的教科室处境尴尬,问题出在多方面,根子是教育科研无地位.在一些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过是一种点缀,从属于行政,从属于教研,从属于事务性工作.从机构设置来看,中小学有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等"在编"职能部门,而教科室不"在编",如何设置是学校的自发行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15日宁波市教科所在浙江省余姚市召开宁波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宁波市所属的11个区县科研室主任出席会议并发言。宁波市教科所沈兆良所长主持会议并布置了下阶段的教育科研工作。《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副主编马联芳作了“上海市教育改革的几个热点”的报告。余姚市、海曙区、鄞州区、慈溪市、江东区、象山县、奉化市、江北区、宁波县、镇海区、北仑区的教科室主任潘巨良、徐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简称"教科室")为学校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决策,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日常工作,承担省、市、县、校级科研课题的校级管理任务,是"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科研管理的基层单位。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小学教科室从无到有,在历次课改中逐步发展。本文以八次课改为时间节点,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教科室的发展进程进行阶段划分,从教科室的存在方式、组织性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课题"面"上的管理 学校新一届教科室成立以后,突破课题过程管理检查难这一死穴,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教科室对学校的9个研究课题实施全过程管理,要求每一个立项课题的所有相关资料都必须上传教科研网.教科室制订课题研究的每月常规考核制度,要求每个课题组相应地制订学期研究计划和每月至少两次的课题研究活动方案,做到月月有小结,期中、期末有汇报.对于没有完成工作的,扣除当月教科研补贴,并在网上挂名批评,这种管理方法起到了很强的监管效果;对于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的课题,我们尝试运作了课题网络论证办法,即把课题方案上传教科研网,让所有老师参与评议,提出不同意见.这种交互性教研方式扩大了教科研工作的时间与空间的范围,大大提高了教育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市普教科研事业,从81年首届教育科研规划会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各级教育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市普教科研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组织建设上看,成立了市教科所和各区县的教科室,不少基层学校还成立了教科室、组等各种形式的科研组织,並且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为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从队伍建设上看,培养了一支有一定质量的专  相似文献   

16.
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载体,关系着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当前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小学教科室主任队伍建设是提升区域教育科研发展水平的关键。但是现实表明,目前中小学教科室主任队伍整体教育科研水平并不乐观,参差不齐,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科室主任不多,急需加强建设与培养。为此,笔者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科室主任队伍建设而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明显地促进了区域中小学教科室主任整体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立命之本,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是对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校教育科研层次,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向前推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区教科室把对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列为教育科研管理的中心工作,在管理策略上选择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教科室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群体的科研意识,使教师掌握科研方法,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这些职能和任务决定了教科室具有服务性的一面,因此要立足学校,研究教师,服务教师。结合多年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经验,我认为,教科室对教师的服务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帮一帮。教师参加科研一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质量;二是与时俱进,适应教育新任务新形势的需求;三是为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四是评选专业职称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领导非常关注,教师相当期待,但科研管理部门却力不从心。作为除了学校以外最基层的教科组织机构,即县区级教科室,能否应对这一难题?如果说宁波市鄞州区教科室在九五、十五追求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