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三十年了。长期以来,范长江同志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回忆中,他三次对我的谈话,使我终身难忘。坚持战斗岗位第一次谈话是在一九三八年武汉陷落之前,约在七、八月间。那时我才从西战场八路军五台山总部绕道西兰公路回到武汉,而他是经历了徐州突围和江西赣北战斗之后回来的。最初,他关心着在华北战地的摄影记者小方和通讯记者邱溪映等的下落。不久,忽然有人告诉我,长江决定离开《大公报》。当时我们不同意他在紧要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当武汉抗洪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市防汛指挥部领导请每个记者在纪念簿上留言,我写的是“参加武汉抗洪报道三生有幸”。确实,作为人民日报一名驻地记者,能经历并报道这场大决战,是非常幸运的。今年6月武汉进入防汛抗洪以来,我就开始跟踪报道。两个多月中,我...  相似文献   

3.
王琦 《青年记者》2016,(20):67-68
在王小帅的电影中,总是能看出一种“漂泊”的味道.影片主人公的经历渗透着不确定的痕迹,他们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游走,不停地寻找着,也失去着,始终得不到追求的那份归属感.这些与王小帅本人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他一直说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上海、贵阳、武汉、福州、北京,他也说不清他属于哪里,他的这种苦涩在《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我11》《日照重庆》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女作家方方写道:“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对陈国华来说,武汉于他的意义不仅仅是熟悉,更多了创造与经营,这里有他的妻儿,有他的家庭与事业,他在1996年创立的武汉华银印务历经12年,仍然延续着踏实强劲的精神,一如他本人。  相似文献   

5.
1998年8月,在包头市召开的全国城市报纸群众工作和舆论监督研讨会期间,很多同行向我了解武汉新闻界围剿传销的经过。我就此作了一次大会发言。鬼使神差,传销突然火爆3月22日,武汉晚报社读者接待窒接到一个被传销狂潮卷到武汉来的汪先生的电话,说有事要咨询一下。记者请他到报社面谈。汪先生说一周前他的亲叔叔打电话到温州,告诉他武汉的生意好做,要他带上5000元钱快点来。赶到武汉,  相似文献   

6.
这份自传交上去后,过了一天又一天,录取通知书却一直没有下来,我终于又一次名落孙山.后来推测,更可能的情况是本来已经写好的录取通知书被我自己的自传给剪掉了,我的忠诚老实就是那把剪破通知单的剪刀. 蒋介石机要秘书之子唐翼明经历极为丰富,命运极为坎坷.他年仅6岁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身为国民党高官的父母留在了衡阳乡下,此后孤身来到武汉上省实验中学.后来他成了武大中文系的研究生,成为第一位在台湾讲授当代中国文学的大陆学者.以下是他的讲述.  相似文献   

7.
我到大古岭     
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有许多难忘的往事。1965年春天,我步行到大古岭去采访的一段经历,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至今仍常常萦绕心间,久久不能忘去。那年春天,正是农村备耕的繁忙季节。我接受任务要去采访山区教育情况,就从武汉乘船沿江东下,初次来到湖北黄梅县。黄梅地处湖北、安徽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  相似文献   

8.
30多年前,高原同志与我一同在武汉共事。在那以前,他虽只有高中毕业的学历,可是,那时他已经是我们那个出版社设计组的一员主力了(先后在中南文艺出版社与湖北人民出版工作)。那时,他搞的还只是书籍封面的设计,可是,当我在“文革”以后回到武汉与他见面时,他除了封面设计的水平大进之外,还创作了不少的版画与篆刻,而且,都在一般水平以上,使我吃惊。高原的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省级出版界的较高水平。之所以说达到了较高  相似文献   

9.
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同志本来是想参加这次武汉图书馆新馆开馆典礼,他因为有事不能前来,所以我在这里代他宣读一下他在开馆典礼上的致词。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记者、作家萧乾百岁诞辰.我回想起了他。大师风采令人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汉黄鹤楼重建落成。武汉邀请全国一些学者、专家、书画家来黄鹤楼举行笔会。世界著名的老记者、卓有成就的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作为贵宾应邀前来参与笔会。我是湖北的记者,时任六届全国人民代表,也应邀敬陪末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心仪已久的他。  相似文献   

11.
在武汉,许多年长一些的老人,特别是企业界、音乐界的老人都听说过企业界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国著名音乐大师周小燕的父亲周苍柏老先生.但是关于周苍柏先生的诸多经历及细节仍不为大家所知,笔者搜集了多方面的资料,现将周苍柏先生的经历,向世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那就是我!”爱泼斯坦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是去年10月12日上午,他在武汉参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看到1938年庆贺《新华日报》创刊的合影照片时说的。现任《中国建设》主编的爱泼斯坦,从十五六岁起献身于新闻事业,1938年,他年仅二十三岁,就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到武汉采访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月9日,他出席了中共代  相似文献   

13.
武汉的码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化特征 武汉是我们的故乡,也是生我养我的一片热土,我是生在武汉,长在武汉,所以说起武汉有很多说不完的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我在撰写《新华日报史》过程中,通过访问在新华日报工作过的老同志和搜集的文字材料,对潘梓年的一生经历有了较多的了解。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在此,我要对他在《新华日报》的一段经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今晚我和你》是武汉艺广播电台每天晚上22:00~23:00推出的一档夜间热线谈心节目。《今晚我和你》的当家主持人亚新,主持节目六七年,他的名字早已经和节目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支撑,相得益彰。2005年,亚新被评为武汉首届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他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对主持人要求的素质以外,我认为他还具备了“听”、“说”、“解”三方面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流落楚汉我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初左右来到武汉。那时正是所谓台儿庄大捷以后不久,街头到处还散满着爆竹的残骸,空气里还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就在这时,我因陈同生(那时他叫陈侬菲)的介绍得识范长江同志。据同生对我说,老范拟脱离《大公报》来同我们一起搞新的新闻事业。我对老范最初的印象,是他还年轻,充满着朝气。当时他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总理一段话令中国动漫业深思,他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  相似文献   

18.
采访开始了,对面的他侃侃而谈,我在记录。我突然迟疑了一下,我问自己,我这样一字不漏地记下来,然后传递给读者,但是他说的每句话都是真话吗?如果有真有假,我又怎么知道,他说的,那句是真,那句是假? 我当然可以察言观色,但他久在江湖,经历过多少惊涛骇浪,早已练就遇到任何问题,都面不改色心不跳。他想在我这么一个稚嫩的记者面前隐藏,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19.
一本颇见功力的史传─—《谭延闿评传》评介梁念琼谭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嬗变的历史更替,并分别在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充任了较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他出身清末翰林,做过民国初年南北政府的督军、省长,当过广州、武汉...  相似文献   

20.
“八一三”战起,日寇的魔爪伸到了上海,上海成了“孤岛”。有一天,我去徐家汇附近,看见法租界以外的一条马路上,日本兵要我们同胞经过他们岗位时,行利致敬,一不服从,就拳打脚踢。我心中非常愤恨,决定进内地去打日本鬼子。恰好这时候,我接到陈良从武汉寄来的一封信,说陈诚要他转告我,数年前我在南京同他会晤时,他曾请我到他那边帮忙。当时,我曾答应:你们一旦距日本人打起仗来,我就一定去同你们一起打鬼子。陈诚问我是否还记得这句诺言,并希望我马上去武汉和他们一道抗战。与此同时,北平研究院因北平沦陷已无形解散,我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