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宋文学中,一种新出现却又迅速普遍化的现象特别引人瞩目,即仙女化妓和妓女化仙,正是在时代文学愈演愈烈的仙妓合流发展趋势中,作为道教重要女仙的月精嫦娥也开始了妓化的展演轨迹。无论是诗词中的吟咏,亦或是小说中的描写,嫦娥形象逐渐褪去了沉静淡雅、超逸出尘的女仙品性,而呈现出凡心大动、凡情炽盛的妓化特征。探究女仙妓化现象的深层文化动因,即为道教神仙观念世俗化的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十六回本《扬州梦》的主要人物陈晚桥,其原型是“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这篇小说描绘了十八世纪前期扬州社会的众生相和风俗画,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结构上多用书中人物讲述往事的形式串联故事,故事情节大部分可以从《扬州画舫录》、《板桥集》等书中找到出处。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三种人:文人、盐商、妓女。盐商和妓女的故事都是从文人口中道出,小说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得相当准确。  相似文献   

3.
婚恋题材的传奇被视为唐小说中的“珍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类文本中,人仙相恋又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传奇中的人仙相恋情节,其神仙意象大都由女性扮演。大体说来,这些女仙可分两类,一是天仙和地仙,另一是被喻为仙女的人间妓女等风情女子。观照含有两类仙女意象的传奇文本,从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说来,在仙女与凡男相爱的文本中,仙女意象重在从女性的层面来反映社会生活;而在人间“仙女”与男子情恋的文本中,则推移到从男性的角度来显现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4.
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即“化美为媚”的观点。所谓“化美为媚”,就是指在动态的描写和叙述中展现富有审美意味的字或者词的妙用。这类词语,往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为安 《作文》2023,(10):40-44
<正>点面结合是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手法。所谓“点”,指的是最能表示人、事、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点面结合在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董永遇仙传说里的“仙”从“天之织女”变为“三仙女”之一再到“七仙女”之一,数量从一到三再到七。究其原因,或是受到中国古代数术思想、星宿文化以及不同时代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学特征的影响。七仙女群像的生成对董永遇仙故事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开始衍生出其他六位仙女的传说故事,“七仙女”群像已经成为一种深切反映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民俗符号。  相似文献   

7.
插叙说略     
插叙是一种常用的叙述方式,所谓插叙,就是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插进另一段叙述;插入的这段叙述结束后,再接上原来的叙述继续写。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先纵情铺叙,极写勤劳善良的秋先觅花、买花、浇花、奠花、伴花、护花、惜花、赎花、医花,真正是“得了花中之趣”,爱花成“痴”;继写“奸狡诡谲,残忍刻薄,恃了势力,专一欺邻吓舍,扎害良善”的张委闯园、攀花、逼卖、毁花;接下来本应进一步叙述,描写张委的凶恶、无赖和秋先的反抗、斗争的,但暂时撇开两人的矛盾这个原来的主要叙述不管。插入了一大段关  相似文献   

8.
论明代狭邪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狭邪小说人物构成多呈士、妓、商三角关系,商人在狭邪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叙事特征表现为叙事层面的多重化和叙述视角的转换;通过妓女重“情”与鸨母重“利”的冲突,凸现出明末社会思潮的特征;对同性恋的描写则表现出了明代士人性爱对象的错位及异性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9.
仙妓合流是唐代诗中出现的学现象,其中,仙女与妓女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学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唐代许多女冠兼有娼妓之身份,其根本原因要从宗教理论和社会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描写士妓之恋并非始于关汉卿,早在唐传奇中就有《霍小玉传》、《李娃传》等歌颂妓女忠于爱情的优秀作品,元杂剧中马致远的《青衫泪》、贾仲明的《玉梳记》以及张寿卿的《红梨花》等也都有描写。虽然这些作者抱有对妓女的同情,但大多数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或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单纯地赞美妓女的声容技艺,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过多地强调妓女的“忠贞”。而关汉卿不同于他们之处在于:通过塑造个性鲜明的风尘女性来展现她们捍卫人格尊严和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以及在抗争过程中显示的胆识和心性,从而寄托了作者对风尘女性的…  相似文献   

11.
《留东外史》是中国留学生文学的开山之作,因为书中充斥着对留日学生嫖妓的描写,自诞生以来备受误读和诟病。其实作者描写中国留学生嫖妓,是为了炮制一个日本“卖淫国神话”,隐藏着把日本“妓女化”的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性政治”意味。作者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感情,和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所谓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辞海·文字分册》)在作文中,学生不会描写者大有人在。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再现。但叙述再现的是粗略的过程,而描写再现的则是具体的细节。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元代,基于种种原因,文人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沦落至社会底层。他们开始用与以往文人全然不同的体会和目光来描写身边的人与事。与他们同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因与他们接触频繁,更是成为他们主要的描写对象出现在元杂剧中。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元代文人不再以赏玩的态度来描写他们,而是以平等的目光,体恤的态度来描写与她们的交往过程,将她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元代以前不曾有的鲜活美丽、真实动人的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14.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篆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造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见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策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遣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正>小说《红楼梦》成书之后,清代文人永忠曾写诗赞叹:"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延芬诗稿》)"情人"指"有感情的人","曹侯"指曹雪芹,"文笔"指文章遣词造句的风格和技巧。诗中赞美曹雪芹叙事写人,摹景状物,都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在这里,我们试对《红楼梦》中的叙述和描写手法略作介绍。所谓"叙述",是介绍一件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交代一个人的语言行动。《红楼梦》中的叙述,借鉴了古代史官叙写历史的方法,因而形成了两个特点,第一,叙事者在交代一个历史事件时,必须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7.
《再见了,亲人》节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关于本文的叙述人称问题,目前存在的普遍意见认为该文属第二叙述人称。其理由是,作者对文中的被叙述对象(大娘、小金花、大嫂)采用了第二人称“你”。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和《写作》两本书分别对“人称”和“叙述人称”做了如下定义:所谓“人称”是客观存在的称谓问题,指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的某些名词或代词;所谓“叙述人称”就是指作者叙述的立足点、观察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身份,站在什  相似文献   

18.
从宗教史的角度看,道家学说中对“至人”等的描述已具有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神仙的特征,乃是源远流长的神仙观念和神仙信仰的源头之一。在神仙传说基础上,形成今传两部重要仙传著作——署名刘向的《列仙传》和署名葛洪的《神仙传》。《列仙传》特别强调仙人长生的特性,特别突出服饵的作用,特别突出仙人治病的特异能力。比起《列仙传》里的粗略描写来,《神仙传》则极力夸张仙人的神秘能力和神通变化,描写了许多学仙成功的人物。从小说史发展角度讲,《列仙传》和《神仙传》的编撰正值古代小说体裁形成的时期。乃是后来源远流长的这一类作品的滥觞,正是在这一方面凸显出其在小说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了文人对前朝风流的想象和追忆。这类小说之所以能在晚清时期盛行,还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它们是末世的一种白日梦。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名妓与文人的逸乐空间,到现代的大众文化空间,现代作家怀旧感的产生,说明传统文人与秦淮空间的和谐关系被打破,出现了断裂。当代《夜泊秦淮》系列则对秦淮空间进行了历史解构。从空间文化角度分析秦淮河在传统、现代、当代作家作品中的嬗变,可看出,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秦淮空间不但建构了“文人一妓女”主题模式.而且也拆解了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