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观虽有助长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消极因素;但也有促进各民族团结、凝聚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对中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高校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有利于抵制民族分裂,促进社会稳定和中国梦的实现.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良好的师资队伍等问题,需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原则、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统一中国以后开始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叙述我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阐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结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试用课本《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就中学历史教学如何阐述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问题,谈几点意见,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民族关系是否和谐,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关系着现代化大业的顺利实现.分析毛泽东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与实践、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跨界民族研究是我国边疆学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与邻国跨界民族的形成十分复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疆域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多重情况的相互叠加是其重要成因。同一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政治上区别为不同国家的民族。跨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政治隶属关系。在我国,跨界民族与国内其他民族的关系是统一国家内部各民族和而不同、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跨界民族聚居地方隶属多民族统一国家格局,不仅拥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有现实延续性,并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是现代多民族国家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辩证统一的一对矛盾体,二者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只有正确认识并积极促进二者的协调统一,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国家认同感,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民族定义不是普遍真理,而只是源于西欧历史的特殊理论,它不适用于中国。但是在我国“民族识别”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我们从语言、地域、经济以及心理素质去深入探索民族的本质——文化。民族是文化关系的“纽结”;民族的本质就在文化之中。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的核心和深层本质,就是民族所以为民族的核心和深层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界定;论述了无产阶级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中国境内的主体民族汉族已经形成.内地与缘边各民族间存在的发展差距,使彼此在文化上、心理上产生激烈的冲突和差异.随着国家统一和边疆的开发,人口迁移和民族迁徙,各民族问的文化交流与交融,既推动了汉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家形态,是认识世界格局和构建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民族国家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是推动国内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民族国家创造了国家民族.国家民族的"民族性"集中体现为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是处理国内各类民族事项的基本依据.检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向上不足、向下有余"的方向性失误,不仅出现了明显的"民间化"、"民俗化"走向,而且存在着潜在的庸俗化、低级化倾向.因此,应在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国家建设中,重新修订或确立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基点;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民族建设中,重新修正或设定民族传统体育的解读语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观也应运而生。但总的看来,尊夏贱夷、以夷变夏的观点,即汉族歧视少数民族的情况一直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实现民族团结非常重要。通过阐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论述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探索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武术教育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构成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化学和历史学视角对古代武术文化中教育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武术文化的教育思想特征主要为:儒家文化的修身观;道家文化的养身观;佛家文化的防身观.在新时期我国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时代背景下,武术教育思想又融人了新的时代内容,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顺其自然"与"征服自然" ——中希古代健身理念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对"身心关系"、"人天关系"认识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古代中希健身理念的差异.认为:古代中国"一体二用"身心观,在肯定生理(形)健康是心理(神)健康基础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精神对形体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在处理客观规律(天命)与主观努力(人为)的关系上,既强调了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也指出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意义.古代希腊的先贤对"身心关系"的理解,尽管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的基本模式都是"二元并存".古希腊强调的是:选择灵魂(理性)的需要而不是躯体(感觉)的需要,按照人的理性需要去影响生命运动;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健身理念对中国古代人们选择的体育保健行为与古代希腊人所倡导的健身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最终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体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国家建设的意识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要致力于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研究以文化认同理论、文化三层次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民族国家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原则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核心原则是强化国家认同。基本原则体现为:在民族传统体育物质实践领域应坚持包容性原则、社会关系领域应坚持平等性原则、意识观念领域应坚持统一性原则。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基本原则下的十一项具体原则,并通过计算各级指标的指标权重集合,最终构建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原则体系的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塑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复杂的民族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明显的民族价值取向的学习动机,传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特点。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的局限性。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来指导正确的民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王朝疆域版图之内各族居民在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下,相互认同而实现的空前民族统一,体现出当时东西南北各族对以秦汉王朝为代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下的全方位认同。这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民族内涵及其关系格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机,这种直接以统一帝国疆域划定的规模空前的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出现,对于后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对少数民族学生正确树立和理解“五观”“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各民族高校包括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都存在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预定学习效果的情况。本文结合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阐述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策略,从而使其真正发挥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处于反帝反封建的关键时刻,重建民族精神刻不容缓。强烈的民族情绪促使作家们对民族历史传统的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力图从文学艺术上去理解和反映民族历史的命运。历史剧因时而空前盛行,文坛上涌现出了大批史剧家,郭沫若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郭沫若以历史剧来表现急剧变化着的时代,通过极力宣扬古代人民的优秀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祈望在抗战中重建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民”和“族”已经普遍使用,并已确立了族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合成词“民族”概念是个舶来品,其含义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前苏联民族理论的影响。只有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的基础上,在“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两个维度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民族”概念的中国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