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高楼林立望不见星辰,又引进阳历和由基督教创始的公历纪元,大概很少人对于古代天文历法还有兴趣了。庞朴先生这篇《火历钩沉》在少数有同好的专家学者之外可能遭到冷落。不过我希望关心文化思想的人能够读一读。此文题目窄而涉及面广;不一定作出了确凿无疑的结论,却提出了有关文化思想的问题。天文和地理相连,历法不仅纪时而且与生活有关并表示一种时空观念。时空观念的演变从古到今都是直接联系到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但上古人只用肉眼观测,所见的是天体视运动,也不能精密计算。以下试依此解说。  相似文献   

2.
何晓明 《寻根》2014,(2):4-9
炎黄文化的人格化代表炎帝、黄帝,本是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不见于甲骨、金文,在《诗经》《尚书》《周易》《春秋》里也不见踪迹。他们的形象,成型于汉代,距今不过两干多年。本文探讨炎黄文化的原始依据、象征意义与研究路径,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熟知的阴阳历之前,人类曾以星象来记示时间,形成一套疏阔的历法,作为生产与生活的时节依据,但是由于史料遗阙,这种历法已渐渐湮没而不为人知了。本文根据各种片断的文献、考古资料及民俗资料,率先揭示了中国古代——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代前期——曾以大火星(天蠍α)为示时星象,并存在着一套本文名为“火历”的历法的事实,由于这一事实的确认,使许多过去一直难以解读的文献、文物及民俗现象在本文中得到了较为完满的解释。火历虽然由于时代遥远久已消失,但它却在后世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了踪影,因此,火历的发现,不仅一举突破了中国历法史局限于种种晚出的阴阳历范围的现状,丰富了远古中华文明的内涵,而且昭示了后来种种文化现象的奥秘。这一文化之“谜”的破译,将赢得天文学界的深切关注,同时也一定能引起中国文化研究者们的浓烈兴趣。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即"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二十四节气"是在汉武帝时代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布的新历法《太初历》中完整亮相的。落下闳是使用他研究制作的"赤道式浑仪"测定二十八宿的赤道距度,并与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这是落下闳的突出贡献。由他"运算转历"负责历法计算。他是制定《太初历》的代表人物。落下闳的贡献,用现代物理学的语言说,就是将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将太阳运行的周期与月球的相位变化协调起来。落下闳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最大的独特贡献正在于此。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宿联系起来建构的系统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系统。浑天说、《太初历》是既有系统观测,又有逻辑体系。浑天说与《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项经典成果。  相似文献   

5.
历法的发展固然与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有着必然联系,而且,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和神话也一定与古蜀人的历法等科技进步分不开。金沙遗址文化中的象牙崇拜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它既受月亮崇拜等原始宗教等主体观念上的影响,更受历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说“年”     
郑慧生 《寻根》2011,(1):18-19
在远古,我国历法繁多。众历之中,除了颛顼历,其他各家都把正月初一当做一年的开始,把那一天叫做“上日”。《书·尧典》说:“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就是朔日,就是一个月的初一。这一天,舜接受尧的禅让,嗣其帝位。  相似文献   

7.
庞樸先生《火历钩沉》(载《中国文化》创刊号)揭示了一个深沉的课题,令人为之振奋。然于赵宋“以火德王”一段文字有小疵,鉴于该文引起的广泛关注,兹稍议如后,求垂教焉。这段文字说:“赵匡胤起于宋城(原注:今河南商邱县南),国因号宋。这一偶然事实,竟引来一帮北门学士的幽思,他们首先把赵宋与两千年前的微子对于宋勾连起来;惜微子系亡国降君,无善  相似文献   

8.
<正>《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天文类:《大唐开元占经》一百一十卷,瞿昙悉达集。按:《开元占经》,今存一百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未载,《崇文总目》载三卷。皆与《新志》所载不合,《新志》记一百一十卷,其依据为何?是否百一十卷为《占经》本来卷数?须进一步考证。首先,《旧志》不载《占经》,当与《占经》成书时间有关。《旧志》据毋煚《古今书录》而成,该书乃是在开元七年至九年间预修《群书四部录》期间所编,其时《占经》是否成书,还需要考订。《四库提要》对于《占经》的成书时间最先做出判断:卷首标衔悉达曾官太史监事,考《玉海》开元六年诏瞿昙悉达译《九执历》,则悉达之为太史当在开元初。卷首又标奉敕撰,而奉敕与成书年月皆无可考,惟其中载历代历法止于唐麟德历,且云李淳风见行麟德历,考唐一行以开元九年奉诏创大衍历,以开元十七年颁之,其时麟德历遂不行,此书仍云见行麟德历,知其成于开元十七年以前矣。  相似文献   

9.
张毅 《中国文化》2013,(2):53-63
童书业对《左传》的研究,无疑是现代《左传》研究中最富有价值和启发性的部分。在他的研究中,对古史传说的考证占有相当的比重(若将《春秋左传研究》与《春秋左传札记》合而观之,约占两书全部篇幅的十分之一),内容覆盖三皇五帝直至夏、商两代,下与西周的历史考证相衔接。从这部分卓越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左传》所载古史材料的学术价值,也不难看出童先生对其价值的了解和重视。但是,如果通读《春秋左传研究》及《春秋左传札记》,难免会觉得,他对这些古史材料的态度,略存一丝矛盾。在《春秋左传札记》"春秋时之学问"条,他谈到当时典籍之稀少:  相似文献   

10.
刘咸炘继承考信求实的传统,又受民俗学影响,关注史事传说的传播衍化,与近代疑古思潮产生了交集。但他的精气鬼神信仰与富于进化色彩的近代神话观念相冲突;他区分史流、小说,强调古史简册与儒家经典一脉相承、理性征实的特质,淡化了儒家重塑古史的问题;他采用传统的理性化思路解释远古传说,带有较强的保守倾向。他在古史研究领域有选择地吸收考古学、民族学成果,借以维护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未能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互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神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与神话袁珂一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领域,孔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我国文化业绩多方面的缔造者:如象所传他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等等。作为文化领域中重要源头之一的神话,过去曾经有过一种误解,仿佛孔子出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一般认为,它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部上古世界文化大观。由于它保存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3.
关于《灌顶历名》与颜真卿书法的关系,中外学者多有涉及。但这些研究只确定了《灌顶历名》具有浓厚的“颜体”意味,对空海法师继承了颜真卿书法的具体方面罕有涉及。本文试从颜真卿特殊的笔法、字法入手,对《灌顶历名》与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祭侄稿》、《争座位帖》进行全面对比和研究。权为引玉之砖,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西方有部《旧约》,被视为“古史之源”、“文学宝库”,基督信徒所奉行的圣典,名曰《圣经》。东方也有部“圣经”,其名曰《易》,故称《易经》。它被视为“中华文化之本源”,“东方智慧之渊薮”。《易经》这座神秘的殿堂奠基于先民手持石斧的时代,落成于中华古史的青铜盛世,即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  相似文献   

15.
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泾川县西王母文化的遗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文献记载记载西王母神话传说最多的古籍,主要有成书于战国、又经秦汉人增删的《山海经》,汉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下士所撰的《淮南子》,晋武帝太康年间汲人从魏襄王墓中发掘出的《穆天子传》,六朝人借班固之名而撰写的《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另外,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魏晋南北朝时借东方朔之名所撰写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的《搜神记》中亦涉及到了。至于汉魏乐府、唐代诗歌等作品中将西王母神话传说作为古史加以联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成都"的得名,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山海经》等古史文献的研究,论述了岷山即古史传说中上帝及众神所居的"圣山"昆仑山(海内昆仑山)。昆仑山分三成(层、级),又名成山。"成都"得名源于"成山之顶的上帝下都",即天庭、天堂。成山下包括成都平原在内的"都广之野",为和谐欢乐的人间乐园。"成都"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即"天堂.圣山.乐园",是远远高于"伊甸园"、"香格里拉"的文化概念。开明氏五世蜀王迁都,为标榜蜀国上应天命,借用天堂之名作为新都城之名。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神话与寓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神话与寓言袁珂一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大师,出其余绪以研究神话,竟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中国神话的开山祖。他在1929年出版的《神话杂论》和《中国神话研究ABC》(现均收人1981年百花文艺社出版的《神话研究》中,后者更名为《中国神话研...  相似文献   

18.
歷來研究《九歌》者,多由王逸《九歌章句序》申發,討論其創作原委和主旨等,然疑點亦多,衆説纷紜,迄無定論。本文結合屈原《天問》等作品,综合考察文學與圖像的關係,論定《九歌》是屈原觀楚"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而作,它與《天問》分别寫"天地山川神靈"和"古賢聖怪物行事",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史和諸神的體系,也成爲早期中國南北文化交融的一個範例。  相似文献   

19.
中华学人     
袁珂研究员简况  袁珂 ,1916年 7月生 ,四川省新都县人。 194 1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 ,曾从许寿裳先生受“小说史”及“传记研究”课。 194 6年随许先生到台湾 ,在省编译馆任编辑、编审 ,开始研究中国神话。 50后代初 ,在重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任教。后调作协四川分会任创作员。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1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神话研究 ,著述甚丰。主要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神话故事新编》、《中国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李志超 《寻根》2005,(3):49-53
恩格斯曾指出,天文学是人类最早发生的科学。中国也不例外。本文要讲的是中国天文学的最早的精确史料—《国语·周语》的一段文字。它足以证明,周武王的史官们已经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其知识体系足够称为科学。为了帮助不熟悉中国古天文的读者、特别是海外出生的年轻人理解本文,先要讲一点有关的基础知识:阴阳合历规则和岁差原理。现在全世界华人仍以夏历与公历并用,春节是夏历的元旦。夏历不是夏代的历法。考古学的夏代是龙山文化或二里头文化,还没有文字。夏历是东周初期晋人之作,晋为夏墟,故称“夏历”。夏历与中原其他古历的共同点是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