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枭 《兰台世界》2022,(3):78-80
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过程中,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保障机制。文章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保障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安全保障涉及的内容,主要从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保障组织机制、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和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管静 《北京档案》2013,(5):28-29
在档案数字化扫描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涉及档案实体安全的各种问题,如何保证档案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就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数字化扫描各个工作环节中档案实体安全管理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等问题需要采取的工作方法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2,(1):6
今年以来,鞍山市档案局为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档案备份体系,成效显著。一是建立市档案馆馆藏重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应用省局提供的电子档案安全备份系统,采用具有抗震功能的小型磁盘阵列作为备份设备,完成馆藏196万条目录数据和109万页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档案安全体系"是继建设"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思想之后,在我国现代档案体系建设理念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本文从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现档案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四个方面着手,阐述了笔者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学校档案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建设、发展过程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历史的继承和精神的延续,学校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从过去的档案中吸取经验和借鉴.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学校也都加快了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繁复的数字化文档、音像等电子文档,从内容和结构上都大大丰富了校园的档案资源,同时学校档案管理也完成了从纸质时代转变成电子时代的大革新.随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呈现出创造性的新发展,在简化和提高管理工作的同时,也给学校档案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障档案安全,建立以档案工作者为主体、以完善档案安全设施为基础、以科学管理制度为保障的立体的、综合的、全面的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显得迫切且重要.本文结合学校档案安全管理实际,尝试构建三维体系,以提高学校档案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馆藏档案数字化,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界为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建立数字档案馆而提出。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房地产档案馆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实行档案信息化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其意义深远。档案部门按照"存量数字化"和"增量电子化"的思路,推动档案信息化进程;挖掘档案工作潜力,增强档案服务动力,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一、馆藏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的原则根据目前我们的实践,在具体进行档案  相似文献   

7.
<正>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直把加强档案管理作为推动自然资源业务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自然资源领域各类档案的数字化整合,实现了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利用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1],形成了自然资源档案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充分发挥了自然资源档案信息的作用。一、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制度规范日照市自然资源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主要包含基础网络安全、机房安全、档案电子数据安全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2]。目前已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汇总成《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相似文献   

8.
正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实质是在维护信息内容原貌的前提下对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进行转换。具体而言,就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缩微胶片、声像档案等载体上的内容进行转换,以数字形式记录,成为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息。它包含三层含义:首先,馆藏档案数字化过程。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转换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并建立完备的档案数据库;其次,实现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  相似文献   

9.
正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包括物质、技术、机制和制度等涉及档案安全的各个环节。作为县级档案馆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首先,要靠完善制度确保档案安全。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现实和发展需要的安全指标体系,制定确保这个指标体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4,(Z3):87-88
<正>档案是历史真实的记录,是党和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一旦遭到损坏,将会给国家的档案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此,国家档案局因时制宜提出了建立完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如何建立完善档案安全体系,是各级各部门档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拟结合档案工作实院就如何建立完善档案安全体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档案安全体系的内涵档案安全体系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以及建设、利用、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根据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建立的原则,从基础设施、网络、技术、人员、制度方面建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地区国土资源局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本文以某市国土资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为例,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等方法,发现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加工存在自主加工能力薄弱、制度标准制定建设滞后、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有序安排数字化进度,重视组建专业化加工队伍;严格规范制度标准制定程序,科学设计制度标准内容结构,认真落实制度标准实施环节;树立风险防控思维,完善安全监管体制,优化安全监管环境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策略: 1 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完善安全法规建设.当前,我国电子档案安全法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部门应在我国现有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填补空白、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电子档案法规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包括:①人员安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审查制度、离岗人员用户身份撤销制度等;②系统安全运行机制:机房管理制度、定期维护和定期检测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管理日志制度等;③灾害管理机制:灾害预警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常规备份和容灾备份制度、灾害抢救制度等;④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评估制度、安全等级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能够接收和保管各保管各进馆单位归档的电子档案,对馆藏传统载体档案全部数字化、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利用、馆藏开放档案的互联网利用以及馆藏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存和长期可利用;县直机关以上档案室传统载体档案基本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提高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完善档案信息安全设施、健全档案信息安全制度、建立档案信息安全队伍四个方面,就如何实施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1档案安全体系的内涵档案安全体系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齐备、各项制度完善、整理操作规范的系统工程。包括档案安全政策法规及规范保障、物质保障、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档案馆建设、档案抢救与保护、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档案合理开放利用等档案安全的各个环节。基础设施是基础,制度规范是关键,基础业务是前提。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不损毁,不丢失;二是确保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详细研究高校数字化档案工作中的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基础上,从人员队伍、制度机制和设施技术三个方面研究了保障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沈阳水务集团为了贯彻落实"智慧沈阳"建设,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将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集团档案工作的重点,加快推进"沈阳智慧水务"工作。2015年6月启动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工程,此项馆藏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为进一步完善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2016年继续对馆藏的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等其他档案的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馆藏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将原有  相似文献   

19.
档案安全体系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规范。它包括档案安全政策法规及规范保障、物质保障、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档案馆建设、档案抢救与保护、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档案合理开放利用控制等档案安全的各个环节。基础设施是硬件,制度规范是软件。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不损毁,不丢失;二是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彭延昌 《云南档案》2010,(11):46-48
本文从档案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安全制度建设、气象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建立气象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