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专电场教学难度较大,教师需要从物理理论及电场本质去论证电场物理概念,分析电场相关知识。在中专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电场物理知识,让学生充分利用唯物主义,理解、论证、掌握电场物理知识,提高电场教学效果,已成为中专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专电场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答对策,以提高电场教学效果。一、电场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电场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中专电场教学过  相似文献   

2.
刘建宏(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教学部教授):构建"课堂全程实践"学习模式,细化面授辅导教师"导学作用"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建设的主体,两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我根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特征,从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出发,在开放教育"律师实务课程"的课堂导学中,逐步建立了以教学大纲知识点为主线、以解决学生提出的现实案例问题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的"课堂全程实践"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研究孔子的学习体验,从新的视角探讨了孔子的学习现: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错误即"过"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因此学习也是改"过"的过程.根据孔子的学习观,重新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内涵,尝试将其统一于"问题与错误",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实质是"观过知人"而后教人的新教学观,即观察学生平时所犯错误的种类差异,教师施以不同的引导,为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电场知识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相当吃力.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电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呢?笔者认为"类比法"可大大降低电场学习难度,下面具体的说明一下有关应用. 一、"类比法"在"电场、电场线"教学中的应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类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初中就已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所以通过类比学生不难得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由"场"来实现的,这种"场"就是"电场".再由可用"磁场线描述电场",类比联系,应当可用"电场线来描述电场".这样一类比,由几种特殊电场的电场线,学生就会很容易总结出电场线的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提出"过程"目标,其理论基础、本质内涵和实践诉求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教育过程观、课程过程观、动态知识观、建构学习观和过程哲学观为"过程"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撑."过程"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知识发生的过程、探究认知的过程、交流合作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实现由封闭到开放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由预设到生成的教学内容的转变以及由结果到过程的教学评价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协作关系,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法学双语教学模式非常切合当前法学双语教学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微粒观的构建是初中生学习化学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能力.初中生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普遍感到较难,尤其是"离子"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20项问题,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以实验探究引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以模型运用帮助学生搭建认知桥梁,以理论建立锻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微粒本身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微粒表征、符号表征、宏观表征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形成科学认识方式,构建微粒观.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避免内容空洞贫乏,忽视先前经验,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课程观、教学观和学法现.新的课程观,是构建数学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和潜在课程的数学大课程体系,在五类课程中,按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实施.新的教学现.以通过主体参与、分层优化、“成片开发”、过程教学、方法渗透、问题解决,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不断提高数学素质.新的学法观,探讨了将学习指导全程渗透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对高职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强调了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展开。  相似文献   

10.
所谓静电场中的"三线",是指电场线、等势线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线.电场中"三线"问题相关内容,是电场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热点内容之一.这部分问题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带电粒子的电性问题、受力问题、运动问题、做功与能量变化问题等.弄清电场中的三线问题,十分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后续阶段对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的学习.下面就这部分问题的求解策略,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呢? 一、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教学观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等.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学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为教而教,固守"教师一知识一学生"的教学路线,忽视了"学生学会"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我们必须摈弃陈旧的教学观,真正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的操作误区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实践为本位"的训练观、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观、以"民主合作"为基础的师生观。走进科学课堂广泛听课后我们发现,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3.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讲计划"教学模式下,要求我们教师能够领会其精神;要求教师以大语文观、大作文观为指导,把理论知识与我们的教学生活紧密相连,力求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惠洁 《成才之路》2012,(4):53-53
正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1.树立"素质教育"的英语教学观英语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交际,而且还要教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2.树立"主动学习"的学生观教师要以服务的姿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英语活动,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宽松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即"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简析了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定量观的要求及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定量观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界定了定量观的内涵;根据化学基本观念建立过程,提出了将知识学习与认知发展相融合的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分析了促进学生定量观发展的教学设计操作过程,概括了促进学生定量观发展教学的特点与注意事项;并以"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的教育,东西方国家提倡的学习观略有差异.几十年来我国学校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观是"学以致用",而西方国家却走在了我们前面,他们很早就提出了 "学以致知"的学习观,更注重素质的塑造.对学校教育,现在国家提倡学校教育要关注"核心素养",它与"学以致知"相比,则提出了更高、更丰富的要求.因此,有些学者提出了"学以致慧"的学习观,因为学生的学习观决定着学生不同的学习境界,最终将导致教育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下面通过"住房平面图"这一教学案例来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观的引导下,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许多一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教学中努力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际上,这也正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思想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于颖  谢仕兴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2):114-1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关注。活动学习观视学习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学习观不谋而合。以活动建构教材,将改变以往教材重"知识"轻发展、重"物"轻"人"的思想,以活动的形式变革信息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充分与行业、企业合作,强调实践应用性,使得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