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功能完整、上位机界面友好的三相光伏并网技术教学实验平台,详细阐述了实验平台的整体硬件结构和上位机实时监控界面。采用光伏模拟器代替实际光伏电池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光伏特性曲线。实验平台根据需求可切换不同控制策略。设计了上位机监控系统易于光伏并网控制的各项功能,实现对测试结果的实时波形化监测。该平台操作简单、控制精确,可方便完成三相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微电网实验平台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和搭建了模块化、低成本、可编程的低压交流微电网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由分布式电源、线路和负载三部分构成,可以模拟分布式电源经传输线路向负荷点供电的微电网系统.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构成.分布式电源可通过编程运行于恒压恒频模式或下垂控制模式,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多个...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式光伏系统中,逆变器及其调制技术的好坏直接会影响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及发展。以13电平逆变器及载波相移SPWM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在有限的成本下实现了独立式光伏系统性能达到最优化。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巧、维护方便、性价比高等特点。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系统仿真,其仿真结果与理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三电平空间矢量算法(SVPWM)的基本原理,采用一种首发矢量全部采用负小矢量的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给出了小三角形区域判断规则、推导了各合成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合成参考电压矢量的相应输出电压矢量的作用顺序和SVPWM信号的产生方法,探讨了影响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的主要因素。仿真实验结果证实了本丈提出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由DC-DC变换器和全桥DC-AC变换器组成的光伏逆变系统。这种DC-DC变换器结合升压和反激式拓扑,产生一个半正弦输出电流,并且实现了升高压的目的。然后采用一个由低频开关技术控制的全桥DC-AC变换器将电流转换成正弦形式,并向单位功率因数电网提供电力。首先阐述了所创建的光伏逆变器的电路工作原理,最后设计了一个80W原型系统,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光伏逆变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ST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阐述了用于光伏实验台的离网逆变器的软硬件设计及调试;描述了硬件设计,包括逆变电路、死区电路、电源电路、隔离驱动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等;完成了软件设计,包括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最后将逆变器在光伏实验台上成功调试。  相似文献   

7.
为了达到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动态性能的目的,以及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输出的要求,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入手,建立了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解耦模型。结合坐标变换和电流解耦控制策略构造了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结构,对控制器的取值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参数,通过频率分析验证了双闭环结构的稳定性。采用SPWM调制方式对逆变器开关频率进行调节,通过仿真波形验证了固定开关频率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TMS320LF2407搭建了实验验证平台,得到了在给定开关频率分别为2、5 kHz条件下的逆变侧电压电流波形,通过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及PWM输出波形的分析,验证了固定开关频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力系统存在大量的非线性负载,产生的电流谐波严重污染电力环境,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 APF)是一种动态抑制谐波的电力电子装置。该文设计了三电平APF电流环,并使用二阶广义积分器(second-order general integrator, SOGI)锁相环提升谐波补偿效果。为观测APF系统的负载电流、网侧电压/电流等多路电量,设计了基于以太网上位机的三电平APF实验监测平台。平台使用W5300芯片搭建以太网通信电路硬件,使用Visual Studio编写APF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能够有效补偿谐波电流,基于以太网上位机可观测多路电压、电流波形,以及控制系统内部变量,便于实验平台的调试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在光伏逆变系统中,内部电磁干扰是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能否有效地控制内部电磁干扰决定着系统的成败.文章以一款3 kW离网光伏逆变器设计为例,分析了系统内部主要电磁干扰的分布,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需求,提出一种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单相逆变器的设计方案,阐述了所设计逆变器电路的工作原理,采用SG3525芯片进行SPWM调制技术,实现220 V/50 Hz单相交流电输出,并研制一台离网型光伏单相逆变器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单相逆变器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以DSP28335为主控核心的1 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逆变器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进行DC/AC转换,其中前级采用非隔离型耦合电感式倍压Boost变换器,该结构电压增益高且电路损耗小。对逆变器基于PI调节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的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找出最佳的多电平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比较传统3类基本多电平逆变器的优缺点,并重点阐述了几种新型拓扑结构,按照前人提出来的基本单元将它们分类。同时,总结了多电平并网逆变器拓扑优化方法以及研究趋向。最终提出了由最佳的2个基本单元构成的混合T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并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结构相比嵌位二极管型三电平电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拓扑结构)具有优越性;此结构充分利用IGBT和MOSFET各自的优势,减小了谐波含量,降低了变换器的功率损耗并提高了系统的变换效率;通过对比不同新型拓扑结构可知,新提出的多电平逆变器拓扑都是在基本构成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嵌位电路,用混合开关或者用不对称结构来优化逆变器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光伏并网逆变器温升自动测试的需要,设计开发了基于Agilent 34970A数据;件界面。目前该系统已运行在南京中认南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逆变器温升测试中,实践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信号发生器集成电路8038和其它数字电路设计了三阶梯逆变电源门驱信号发生器本发生器有6个输出端。分别是导通角为48.83度的N1和N2,导通角为26.85度的M1和M2,导通角接近0度的最宽端W1和W2.这6个信号是频率相同的同步信号,由这6个信号相互叠加驱动功率电路,就可以实现三电平逆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以DSP28335为主控核心的1 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逆变器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进行DC/AC转换,其中前级采用非隔离型耦合电感式倍压Boost变换器,该结构电压增益高且电路损耗小。对逆变器基于PI调节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的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作为优化光伏发电效率和更智能化的设备,现在已经得到了光大光伏电站的青睐,传统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架构连接方式是通过组件串并联组成光伏阵列后连接大功率并网逆变器,存在当有阴影时组件和逆变器功率不匹配、工作温度高、寿命不长、监控能力有限等问题。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独特的架构使太阳能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具有可以模块化设计、即插即用、安装方便、扩展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光伏发电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光伏微型逆变器作为能量传输的桥梁,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光伏系统的效率高低以及输出电能的质量好坏。基于STM32设计的一款光伏微型逆变器,其硬件电路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采样电路、驱动电路以及人机交互电路。通过MATLAB仿真和实物制作调试,验证了该设计,使其系统的输出能满足并网要求,并能迅速准确地追踪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电压,且当电网断电时,也能快速检测到孤岛现象并关闭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分析光伏逆变器在并网时的安全保护问题,详细分析了孤岛效应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主动式移相孤岛检测和过/欠压/频的被动式孤岛检测相结合的反孤岛效应方案.使用DSP进行数字控制实现逆变器的孤岛检测,完成了孤岛硬件保护电路和DSP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孤岛检测方案快速可靠,检测所需时间远小于国际标准所规定的最大检测时间.检测盲区非常小,确保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开发一款模块化综合实验平台。使用该实验平台可完成一系列实验设计,平台与实验结合起来还可形成一套创新性实验体系。实验体系包括四个层次,验证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组合性实验和创新性设计。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平台的硬件结构、特点、功能和应用,对实验体系的规划做了简要介绍,并给出了一组实验作为例子对实验体系作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双Boost型高性能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提出带前馈双闭环的控制方法,实现并网发电的同时,对电网的无功作了相应的补偿。基于PSIM仿真软件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证实了所提出无功补偿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