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将工程训练综合竞赛和素质教育建设相结合,推动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以大赛为导向,深入而全面地执行“做学融合”工程训练的基本教学理念。在交互式教学中,实施问题分析与探索式教育教学模式,并将学科竞赛与工程实践环节相互融合,探索全周期实践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此项赛事的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质,是一种有效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陈玉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33+235-233,235
为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卓越焊接工程师,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的要起,对《金属材料焊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施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改革,选择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资料作为案例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结合科研项目开设开放型实验作为选修实验,并在创新实践训练环节中设置“异种金属焊接技术探索及焊接性研究”方面的课题,作为理论课程实验的补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内容融入原教学内容,达到了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焊接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理论基础培训内容与课程培养方案相融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老师科研项目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机械竞赛与课程设计相融合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尝试将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结构设计竞赛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的深化形式,已在国内外大学中广泛开展,而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需要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为例,结合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本校模型及其他各校模型,从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融合模式的优点、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初步的教学成果与一定的竞赛成绩,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协作与实践能力,能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及其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告学专业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实际策划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是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机制的构筑,分析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作为一种实践、交流机制,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并将大广赛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探索"大广赛"与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改革、企业品牌传播等方面的深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7.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全国高等院校交通专业学生参与的学术型科技创新竞赛项目。本文研究了基于交通科技大赛平台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机制和实践活动,分析了交通科技大赛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并将带来竞争性学习机会,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育缺陷,锻炼学生多方而的能力。最后提出面向交通科技大赛的创新活动组织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8.
陆华  山玉林  司民真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9-170,161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楚雄师范学院搭建了六个实践平台,即实验教学"8+2"模式平台、设计性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平台、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平台、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科研项目及参与学生教师科研项目平台。平台建设以来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实验》、《物理通报》、《实验科学与技术》、《光散射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9篇,获得国家专利一项。在"全国大学生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迟岩  解源  洪磊 《教育探索》2005,(5):12-13
高等教育新的教育目标,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我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代新人.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的实践.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大赛条件平台,设计竞赛内容、程序与评审方法等,组织开展本科生创新实验大赛,进而研究分析创新实验大赛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实验课程进行了设计与建设。首先阐述了实验课程建立的背景和原因,然后介绍了实验课程的具体内容与教学方式,此外,为进一步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还建立了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并在实验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课程面向有意参加全国信息安全大赛及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学生。课程内容包括信息安全、计算机相关技术、文档写作、项目答辩等各种技能的系统性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通过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促进《纺纱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教师可将纱线设计大赛贯穿于《纺纱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平时授课和实践的过程中就得到纱线设计大赛相关的训练。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纱线设计,课程结束时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评价,所得成绩与学生课程成绩挂钩。事实证明,应用这样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虚拟仪器在焊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套焊接综合实验虚拟仪器系统在焊接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为例,探讨了虚拟仪器技术对降低实验成本,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数量,提高开放型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竞赛方式和训练方法与课程教学有效地衔接,探索借鉴技能大赛的方式与内涵改革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技能大赛的组织方式制定课程教学模块,按照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编制课程教学训练规则,使用技能大赛的评价方式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使更宽泛的学生群体受益于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15.
陈晓荣 《家长》2023,(32):61-63
<正>实验作为生物学科教学的重点,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模块。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要求学生透过实验表层现象探索生物学本质,此为提高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深度学习理念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转变了形式化、模式化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验模块展开探索式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本文对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展开研究,分析了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生物学实验创新与优化的意义,探讨了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的时期,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本文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创新精神的内涵,结合我校电类大学生的学科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杏仁创新大赛是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与美国加州杏仁商会在国内共同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创意活动,目的是引导高校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指导美国大杏仁创新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针对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在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尝试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高职翻转课堂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以任务为载体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据此模式对任务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深刻挖掘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高等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专业融合不足、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衔接不好、知识向能力转化不畅等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依托学校航空航天模型实践平台,建立了多学科联合、多专业融合、多层次共享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这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效果,并且这种培养模式对各类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