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虽为青少年开通了心理咨询的通道,但实际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旧比较严重,根据系统生态学理论,可知单靠学校的力量不足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因此,可以依靠家庭的力量,探寻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路径。一、家校协同管理,丰富青少年情感和生活体验家长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家庭教育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中的作用,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但社会竞争压力的变大,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也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青少年群体在日常的生活背景下,既面临着来自家庭教育的压力,也面临着来自学校的学科学习的压力。同时,家庭教育环境下对于该部分的知识也缺乏正确的认知。本文主要从家校协同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利用家校协同的方式对于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保障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据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逐年增多态势。今年全国两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牵动着众多代表委员的心。全国政协委员张忠凯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刊邀请了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如何协同”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4.
李伟 《成才之路》2024,(5):141-14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各高校应统筹家庭和学校资源,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以合力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并能用理性、积极、健康心态去看待事物的大学生。基于家校合作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家校认识不统一、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交流与合作平台缺乏或利用率低等问题,高校应和家庭达成合作共识,树立家校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断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家校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提高家庭参与度,并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波 《宁夏教育》2023,(12):77-78
文章简述了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结合实际论述了家校共育视域下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小学的3839名学生家长和114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责任的看法不够全面;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方式比较单一;家长和教师参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程度不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不够满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的家长和教师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力有限是首选因素。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应形成家校协同预防共识,提升家校协同预防能力,强化家校协同预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社会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在给青少年提供获取知识与信息极为便利的渠道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角色错乱、人格异化、道德弱化、交往障碍等弊端和危害,甚至会使青少年沉溺其中,产生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所谓网瘾,是指上网者因长时间或习惯性沉浸网络之中,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而难以自我解脱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立足教育改革新时代,面对"00后"青少年的新特征,学校与家庭唯有在心理教育目标、理念和行动等方面用心携手,科学建构协同协作的新格局,才能助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优质化、内涵式的新发展。要注重引导教师和家长在全员育心、人人有责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要遵循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征和新问题,贴近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新实际,帮助教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9.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中,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履行职责,更需要家庭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近邻文化,是从传统的民俗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文化,如何发挥这一文化的作用,如何将近邻与家校协同育人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家校协同育人、近邻文化出发,研究了目前近邻文化和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的近邻文化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利用近邻文化去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是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保证,也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不可或缺的有效力量。拓展高校家校合作广度深度厚度信度四个维度,助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实现育人资源优化配置,使心理危机预防干预能力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然而,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流程中,家校如何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极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家校配合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学校应重视了解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健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途径,探索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模式,以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玥 《辽宁教育》2021,(2):67-69
建立科学、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形成教师引导、家委会助力的共育模式,有利于提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水平,促进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既是对学生自律能力的巨大挑战,也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机遇,更是促进家校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然而,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流程中,家校如何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极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家校配合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学校应重视了解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健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途径,探索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模式,以强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一、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家长的心理素质及其在教育子女时集中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在“双减”的背景下探索建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途径,以求达到减负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协同共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立家庭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树立优良家风、增进家长协同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学习型家庭;建立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建立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国家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监管教育机构、协同调动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5.
16.
融媒体的出现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协同面临的问题(家校合作意识淡薄、家校沟通渠道单一、家校协同机制弱化)带来了新机遇。本研究尝试从优化协同育人理念、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入手,实现高校与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双轨互动、双向转换、双重责任,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协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静 《科幻画报》2023,(3):189-190
在科学育人观的推动下,广大教师开始立足家校协同建构人性化、趣味化、主体化以及实效化的育人环境,努力推动小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科学落实与高效开展。因此,教师立足开展家校协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传统节日与开展劳动教育的契合性,并借助节日氛围、节日活动、节日饮食、节日礼物、节日习俗等活动进行劳动教育。这样,小学生就会获得一个人文化、快乐化、趣味化以及启迪化的成长环境,切实促进小学生的积极劳动、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正>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注重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科学。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均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且他们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容易处于不协调状态。随着青少年独立自主个性、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他们的学习任务繁重与竞争压力大,青少年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有必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为研究青少年心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学校愈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并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下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力求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衔接改善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为中学生打造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本文围绕家校共育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并针对具体问题和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一线教育者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网络正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和观念,也给家校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通讯手段,能够打破传统家校联系的封闭性、单一性,让家校结合更具开放性、互动性。作为辽宁省家长学校先进单位,大连市西岗区香二小学在家校携手、共建育人环境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学校曾多次被评为辽宁省、大连市家长学校先进单位。在西岗区实施教育现代化和小班化教育的背景下,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现代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