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本研究提出构建“1+N”日常教育课程体系培育时代新人的设想并付诸实施。自主研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己铸己》“1”门修身大课,围绕时代新人规格目标定位,采取“日常教育体系”课程化模式,主动建设“N”门“必修+选修+公益”课程资源。从概念与缘起、观念与突破、原则与要求、构建与实施、效果与启示等五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存放着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其发生事故的概率通常较大.该文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旨在通过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监督检查以及强化安全问题整改4个层面,逐步解决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珊  李琼 《贺州学院学报》2023,(S1):81-85+105
内涵式发展强调思政课在不同学段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发展,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衔接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思政课成为立德树人及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课程。“1+1+N”模式可以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教育研究部门的协调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在总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并解析了一体化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基本要义,以期为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259-262
针对高校实验室气瓶管理中人、机、环、管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参照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内容和要求,提出了实验室气瓶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气瓶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安全教育、气瓶状态、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管理责任制4个方面建立高校实验室针对气瓶的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今时代,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是以往的数倍,而学校所采用的考核模式却没有很大改变。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独立之初,便努力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为了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自2013年春季学期起便在全院范围内推行"1+N"考核模式。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为例,介绍了"1+N"考核模式的内涵与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肖静 《江西教育》2022,(44):12-14
在推进“新工科”建设中,随着高校电类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频度与强度的不断加大,安全风险也在提升。在此类实验安全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理论“计划、实施、检查、行动(或处理)”的闭环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监控建设为手段,对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流程进行探索,进而实现高校以三级联动为依托的虚实结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为高校“新工科”的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光明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坚持深入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立足日常教学实践研究新课型,通过开展饱和式教研、重组教学内容、探索大单元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式学习任务群等教学探索,取得了聚焦读写、融通教学、价值提升的创新成果。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指向表达与写作,习作教学基于阅读展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学得通透、用得出来,取得了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互联网+"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如何提升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体制僵化、设备更新不及时、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是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正常工作的进行,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营造的实验环境符合科研教学的需求,定期更新实验室设备,调整与具体操作相矛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综合探讨将PDCA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探讨结合后的优势与劣势。PDCA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划分划分成4段,赋予每个阶段不同的安全管理任务,使整个管理过程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循环过程,使得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达到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安全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建设工作被国家相关部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的内涵以及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特性;以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和安全文化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现代事故致因理论"2-4"模型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构建出了科研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策略图,针对性地从下到上进行个人行为干预和控制,同时从上到下在组织层面进行协调,从而达到对高校科研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风险进行防控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巨恩 《成才之路》2023,(16):73-7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可以实现院校、行业、企业优势互补,保证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文章分析现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并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在试点班级实施新模式,对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专业任选课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本科英语专业任选课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基于"1+N+1"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专业任选课设置的一些思路,以期提高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对高校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也威胁到广大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给高校财产与声誉带来损失。社会各界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高度关注并产生诸多质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机制、人员培训、制度落实及体系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来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实验室种类多、范围广,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社会影响大,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上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将预防作为安全工作的基础,将个人作为安全工作的主体。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发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共同点,即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并将其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出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调动校内安全环保资源、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18):7-8
学校教育目的的和功能的实现需要依托着管理行为进行,而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班级管理形式就是班主任制,这一制度对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基于此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改革。如无班主任制、班主任+导师制、全面导师制、正、副班主任制等。笔者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我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有了一些思考,期望新的思考与改革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完善与发展,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针对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提出了"以人为本、预防在先、安全第一"的理念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1+N”多元融合开展整本书阅读,是将一篇文章作为阅读学习的重点,拓展为多品种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形式。这种系统性的教学手法打破了单篇教学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具有合作性、探究性、深思性的氛围中研读整本书,不仅意味着教育资源以最优化的组合形式出现,也赋予了自身充足的成长空间,可为进一步挖掘自身的语文能力、强化各项素养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一重要因素斯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许多新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不少安全事故。笔者对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发表了个人的一些观点,以图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小三角”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三平面”和“小三角”理论的研究指向、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所差异,但是“三平面”和“小三角”都会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从而使汉语语法事实的描写和解释更加详尽、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