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期五放学,小郦同学请我去她家,还神秘地让我别问为什么.她是我师范时同学的女儿,家也住县城,离我家不到一里远,我爽快地答应了她.她本来在县城小学读书,妈妈偏要让她到乡下小学住校,锻炼自理能力,于是,就到我班上来了.  相似文献   

2.
有人因为扩招得到了一次本来不可能得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说:是"扩招"给了我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有的大学生,因为在大学里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他们抱怨:我在大学里等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3.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他们"紧"了,平时上课根本没有几个人回答问题,对他们"松"了,他们就骑到我头上来了.郁闷啊……  相似文献   

4.
小茜 《大学时代》2003,(12):22-23
美丽的相遇 那年暑假,我病愈后为了调养身体,决定回贵州老家,在那块淳朴的山窝之地,在恬静的日子里让自己慢慢健康起来.弟弟迪上高三了,暑假里要补习.为了鼓励帮助他,我决定陪他上课.每天和他一起吃早餐,然后出门.坐在这个叫晴隆的小镇的惟一一所高中教室里,嗅到了桌木颓败和高中男生汗渍的气味,我心里有些隐隐不安.他们在这里苦读只是为了走出大山,而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孩子只能回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他们中有的即使坚持了下来,也没有钱去上大学.我是在这里出生的,虽在大城市长大,但也算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而且上了大学.我突然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  相似文献   

5.
刘芳 《教育艺术》2003,(7):44-45
大学毕业,来到这所学校,执教已经好几年了。而担任机电(2)班主任也快两年了。在逝去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容易,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就更难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颇有同机电(2)班“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感觉。学生们退步了,失败了,我和他们一样失望、难过;学生们进步了,  相似文献   

6.
小莫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在学校里,因为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往,也没有几个朋友.回到家里,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整天吵着要离婚,有时还把气撒在小莫身上,他也就不愿和他们聊天谈心,索性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出门.一天,父母又大动干戈,忍无可忍的小莫在屋子里开始摔东西,正吵架的父母听到孩子卧室里有动静,冲进孩子的卧室,见地上满是玻璃渣,小莫的手里也都是血.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6,(2):47-48
彭剑斌(青年小说家.出版小说集《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我喜欢《烟斗》的构思和切人角度.老人唯一的儿子死了——他女朋友在工厂里放了枚炸弹,把他炸死了,她自己也死了.这个事件本身就很具有"爆炸性",作者在写这件事时,也宛如在文章刚开始不久就放置了一枚炸弹.这个不同寻常的事件,完全可以单独写成一个故事,但作者把它压缩在一句话里,把那些巨大的信息和能量在短短二十几个字里急剧地释放干净了——在后文中,关于这件事,再也没有提到一个字.这样一种效果就跟炸弹爆炸是一样的,它的能量和震撼也只在一瞬间爆发.  相似文献   

8.
猫咪是很多人家里的萌宠,自然也是我的心头爱.我还有一本专门写猫的书呢,这本书叫作《观复猫小学馆》.书名我看不懂,但里面的猫吸引了我.很快,我把书看完了,发现那个叫"观复"的地方竟然有很多猫,节假日里还有很多小朋友去"撸"猫呢,我的心顿时就痒起来.可是,这个"观复"不在苏州,而在北京.  相似文献   

9.
周倩雅 《贵州教育》2007,(11):14-15
我当班主任的时间虽然不长,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年.但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却带给我太多的感触.当我面对我的学生时,我总在提醒自己:他们还是孩子,我们要求孩子不犯错误,就像要求太阳永不下落一样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里,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经常向教师打"小报告",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告诉老师去。""小报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受害者的诉冤,有的是见义勇为的检举,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们觉得有必要一说,就会向你报告,连我任教的体育课也不例外。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自己更像一个法官,而不是一  相似文献   

11.
※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刚到美国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逛街。在一个百货商场里,我刚转过一个衣服架子,就看到一位成年男子蹲在那里,两手抓着一个小女孩的两只小胳膊,正在讲:“爸爸不是跟你说过,小孩子在商店里不许……”小女孩眼泪汪汪的,一副不太情愿挨训却也知道自己错了的表情,大概刚才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吧,我没有往下细听,可是对美国父母及时管教子女的举动倒是印象深刻。而且,即使在这种时候,他们也注意让开通道,不妨碍其他顾客行走和购物。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我确实发现大多数美国儿童又活泼又有礼貌,于是我就留了心,注意观察他…  相似文献   

12.
两天前收到一封学生来信,反映在他们班任教的一位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就信中所涉及的问题,我和那位教师坦诚地交换了意见.我既肯定她工作态度好,教学认真负责,又就学生来信中所提及的一些现象帮她作了具体的分析.那位老师频频点头,诚恳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表示自己一定会在工作中改正.我又在学生所在的班级作了适当的反馈,学生也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我的"闺蜜"     
小的时候,我有些内向,没什么朋友,就喜欢拿着铅笔在练习本上乱画.后来学了写字,便开始把自己的心事写到日记本里,其实也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写想象作文,我便在日记本上先练习:"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有一只小白兔,它很活泼,有很多朋友,所以它不会被欺负……"我知道这其实是我当时理想的生活,写出来以后,我高兴极了.从这以后,每当有不愉快的事发生我都会记到日记里面,我发觉这样能改善我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说到情感共鸣的力量,我对它的了解是在大学时代。当时我选修了一门儿童心理学课程,被分派到离学校不远的小学去工作。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为四十多个孩子提供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都有。他们有的来自双亲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但他们的父母全都忙于工作,无法按时接送他们,因此只能留在学校里让老师照看。  相似文献   

15.
女儿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题为《家里有个病人》的作文。她妈妈见她写得还比较生动,有特点,就说她可以投稿,还示意我是不是可以在当地的报社里找个熟人,把它给登出来。她说第一次若是成功了,对孩子的鼓舞一定是非常大的。我说不能这样,不能让她从小就养成要想达到自己的愿望就得“找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读树"     
至今,那棵树依旧独立在窗外…… 那里曾有一排树。"年轻"的树,颇有些招人喜欢,他们欢快地在微风中轻轻荡漾…… 然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都过于短暂,就像我们的童年,一转眼就不见了。就在那天一阵暴雨,夺走了那些美丽的树的生命,他们的叶子全被打掉了,一面墙倒塌,几棵树凌乱地歪倒在稀泥里…… 光秃秃的田野里,也只剩一棵树了。 从此,无声代替了欢快的低语,代替了他们的歌声,代替了他们的欢乐。 我用怜悯的目光看着这棵树,为什么你就没有被压  相似文献   

17.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自己也怕惹人瞋目:“都三十几岁的人了,还不觉羞涩地谈什么成长?”但细想起来,自小就与语文有解不开的情结,自小学到高中,我的班主任都是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或许是他们对语文的爱感染了我,才使我有机会步入语文的殿堂,在语文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成长,最终我也成长为一名语文教师,快乐着他们所有的快乐!一记得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是有着蔡芸芝先生一样气质的年轻漂亮的胡老师,她上课时温婉的语调、亲切的话语在我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于是,我时常幻想长大了也要梳两个小辫站在讲台上读书给自己的学生们听;于是,怀抱着这样…  相似文献   

18.
大家好,我是一条草狗.我不知道我的爸爸妈妈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第一个家在哪里.我只记得自己曾经到处流浪.有一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士在马路上看到了我,就把我带回了家,小主人给我起了个名字--"聪聪".怎么样,好听吧?从此我就在这安居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男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数码宝贝卡片、粘粘纸等小玩意到幼儿园里来.一下课,几个人便凑在一起大呼小叫玩得不亦乐乎,有的甚至连上课、午休的时候也不闲着.尽管我多次强调上课、睡觉时不能玩,可有的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为了活动的有序进行,我常常把他们这些"宝贝"收起来束之高阁.嘴上说过后就还给他们,可事实上几乎没有算数过.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里,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经常向教师打“小报告”,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告诉老师去。”“小报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受害者的诉冤,有的是见义勇为的检举,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们觉得有必要一说,就会向你报告,连我任教的体育课也不例外。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自己更像一个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