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岩的小说以其鲜活灵动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广大读。但海岩创作的真正出发点是向青春的纵深处打捞理想和爱情。在当前日益浮躁的创作氛围中,给坛吹进一股清新的“海风”。既使学走进大众,又使学持守理想,这就是海岩创作给予当代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岩小说主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岩小说体现了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推崇与追求 ,在作品中 ,他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 ,赞美了纯真的爱情 ,歌颂了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海岩小说体现了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推崇与追求,在作品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赞美了纯真的爱情,歌颂了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海岩小说是言情小说,作品中作家独具匠心地对情的酿制,对爱的理解,理想性和现实性并重,思想教化和情爱色彩并举,极至其外,悲情其中,构成了爱情与金钱、地位和阴谋的结合体,以至海岩笔下的青年男女身上爆发出来的爱情,往往炽烈奔放,汪洋恣肆,甚至无法收拾.也许这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中流行的逻辑,但它始终指向人们的梦想,指向人们久已淡漠了的关于爱情的信念.这既反映了海岩对当今爱情的理解,又迎合了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海岩对传统的女性形象做了突破.他所塑造的女性的爱情观和事业观不再拘泥于世俗传统的风格.<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既伟大,又平凡,既具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失爱恨情仇的凡夫平常心.这一切使我们看到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青春理想”主题进行梳理,认为在历史转型时期,当人生观和价值观标准发生扭曲的时候,个人理想往往和时代理想产生错位,个人理想不再指向时代理想,而是表现出多元阶呈的状态,面对理想选择的青年往往表现出迷惘和尴尬。某一时代“青春理想”主题的文学表现,既受制于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又离不开文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向,但作者又能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海岩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多数作品都能成为畅销之作,在当代阅读群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引发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究其原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悬念跌宕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悲天悯人的创作情怀是他的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海岩的小说多以某一案件的侦破过程为主线,其中又纠缠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其作品大多是悲剧性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共鸣,从而引起读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笔者认为造成海岩作品中人物悲剧的原因有社会、性格、过失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与影视的结合在当代文艺界十分寻常。海岩的很多小说都被编排成剧本搬上荧幕。情节是这类小说取胜的关键,同时,小说没有现实性就没有观众。海岩小说抓住了人性最脆弱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场景,使金钱和爱情两个对立的价值观进行激烈的交锋,在虚构的战火里我们领略到了真正来自现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12.
海岩小说为中国通俗小说建立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能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对青年心理有较准确的把握与表现,又适度加入时尚文化的诸多因素,由此为转型期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通俗文化文本。他把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要求与通俗文化的娱乐本性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通俗文化作品的社会职责与经济目的。海岩小说这一重要特质对我国的主旋律文艺创作,对我国的通俗文艺更好地实现社会教化功能都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海岩小说永恒的主题,爱情的理想性、都市性、爱情+侦破的结构、爱情结局的悲剧性构成了海岩小说的主要风格特点。海岩通过这样一种写作模式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命运与爱情的独特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海岩创作的一系列电视小说凭借现代情节的精心构造,理念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的暗相契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海岩的电视小说和影视剧开始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低迷迂回的状态,海岩的热潮已经逐渐呈现"冷却"的状态,论文将从海岩电视小说的创作表层和大众文化的深层面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海岩电视小说逐渐"冷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海岩小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爱情观以及对情爱与性以及人的生存的深沉思考和探究。海岩的小说极具故事性,其中真正动人的是故事的情爱内涵。同时海岩小说的故事充满了悲情。悲剧具有审美快感、悲剧冲突使得故事情节狂澜迭起,这也是他的小说为广大读者广泛接受、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主题是儿童小说的灵魂,其统领着结构的模式、题材的提炼和题材的表现,没有主题的儿童小说是不存在的。百年中国儿童小说从诞生之初就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着力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主题,即“启蒙教育”、“青春成长”、“苦难新生”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贯穿儿童小说现代和当代两个发展时期,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儿童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的儿童视角小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成长”主题。不同时代少年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也隐喻了作家本身在不同时代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汪曾祺的儿童小说也是他自己“成长焦虑”的折射。  相似文献   

18.
海岩每一篇小说中的一个或多个主人公几乎都是成长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这种现象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单亲现象"最重要的作用是促成了小说主人公独特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成长”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杨红樱在创作中以张扬快乐为手段,以健康成长为旨归,融入了许多关于教育与成长的思考。本文从成长的内涵、成长的引路人、成长的启示三个方面.探析杨红樱校园小说创作的成长主题,追问生命个体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长的青春     
《班主任》20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