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做家长的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同时,使孩子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数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算题。可作为家长的你,想过让孩子“说”数学吗?其实,如果你能让孩子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说出来,不仅能巩固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很想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那就让孩子向我们说一说吧。比如学完后,你可以问孩子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他可能会  相似文献   

3.
因孩子不好好吃饭而焦虑的家长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在让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头疼不已,常常要闹得鸡飞狗跳.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很多父母真是操碎了心,不是担心孩子吃得太少,烦恼孩子挑食的坏毛病,就是头疼孩子吃饭不能乖乖坐着吃,这些问题弄得家长时常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个大课堂,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是我们每个家长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听到孩子一声"我发现了",家长的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呢?我在教女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13,(11):20-20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父母的“复印件”!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如何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读杂志特邀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V和大家分享“把孩子温柔地推开”微访谈。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学习数学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可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在生活中取材,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化课外作业设计,激发孩子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7.
学习指导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孩子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数学还很陌生,作为家长要经常辅导他们,使他们能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爱好数学的兴趣,并且通过辅导发展孩子的思维水平。方案一: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孩子弄清算理。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孩子学习数学时常感到枯燥无味,做家长的在辅导时要创设情境,通过实物、画图等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掌握知识,这不仅让孩子弄懂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孩子的作业做成456+78,家长不能简单地说:“你怎么搞的,45减+等于9啊。”有一位家长做得就非常…  相似文献   

8.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9.
宫明兴 《山东教育》2020,(3):113-113
最近网络上疯传的一组图片,讲述父母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心酸与痛楚,斩获无数家长的强烈认可: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像极了一句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这就是许多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家长要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进而主动学习,成了摆在父母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召开家长会 在开学前召开一次新生家长会,由园领导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园情况,让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及基本教育目标;讲解三岁孩子的主要心理特点,请家长对孩子入园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安抚幼儿情绪,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在家里多和孩子聊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送孩子时不要停留太长时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不安心,中途不要偷偷来探视,要相信老师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在对家长的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今日中国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而且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问题父母。父母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让孩子真正改变,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下一代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期盼。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为什么希望把"婚姻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家访,能让老师亲眼目睹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家访,能让老师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家访,能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鼓励……家访的重要性,每一位班主任都心知  相似文献   

13.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一)育儿观的偏颇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近乎变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好…  相似文献   

14.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生活中,找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因每晚与父母争看电视而闹得全家不宁;有的孩子一到夏天,吃冰棍喝冷饮没有节制;还有的孩子一到别人家串门,就随便翻动人家的东西,使父母十分难堪……种种现象说明家庭生活中没有一定的规矩,不仅给家庭生活带来许多烦恼,也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毛作祥 《辽宁教育》2013,(4X):39-40
<正>从孩子来到世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开始教他说话,教他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习生活的常识,养成基本的习惯。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反过来,孩子是否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呢?家有稚女,我在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也常被那种童真和纯美深深震撼。细心静品,倒可以让我们悟出不少生活与教育的真谛。以孩子为师,尊重和发现儿童以孩子为师,并不是让稚气的孩子获得师道的尊严,而是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多一些谦虚,尊重孩子,重新认识和发现孩子。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的"未来规划师"自居,为实现他们一  相似文献   

17.
鹰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父母把鱼头给了年逾古稀的爷爷,把鱼尾给了年过花甲的奶奶,把味美的中间一段分给了孩子。对于这对父母的做法,我不敢苟同。也许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爱孩子;可我觉得如果家长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养尊处优,而不注重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孩子多方面的锻炼和教育,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必须做好配合教育。其中,经常地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亲子交流,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兴趣和工作,感觉到父母对其在幼儿园中的情况非常感兴趣,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在园情况,增进家长和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还可使家长把准孩子的兴趣、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弥补幼儿园集体教育的不足。同时,亲子交流引导孩子用简单的口头语言讲述幼儿园学习、生活情况,同伴的趣闻等,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独"的不足,可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亲子交流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一是孩子讲述幼儿…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作为班主任,我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大尊敬家长,嫌家长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的“新潮流”。有个别学生还以能顶撞家长为荣,以此炫耀自己的本事。一位家长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进步,这是让我们家长欣慰的。但他在家里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瞧不起父母,常对我们发脾气、顶嘴,闹得家庭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