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刘波 《兰台世界》2016,(19):146-148
明代的京营制度从永乐年间的三大营制一变为景泰、成化时的团营制,二迁形成武宗时期的东西两官厅制,再到嘉靖年间设立戎政府。在此演变过程中,内外官虽然都曾参与到对京营的改革,但是由于他们不能解决权力政出多门、兵役占用、文官任职短暂等一系列的问题,京营制度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2.
凡康城 《兰台世界》2022,(11):155-159
永乐十七年(1419),朝鲜方面在明将刘江取得望海埚大捷之前,就将倭寇将要侵袭明朝沿海的消息通报给了明朝政府,明成祖敕令刘江提前做好准备,因而望海埚之役的取胜和朝鲜方面的通报不无关系;洪武和永乐两朝在环渤海地区所设卫所、巡检司,均辖有一定数量的墩堡,一旦有警,墩堡迅速将消息传至沿海卫所,使得沿海卫所提前有所准备;洪武年间,明太祖就下诏“滨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二艘,巡逻海上盗贼,巡检司亦如之”[1]卷201,3007,因而地方沿海卫所、巡检司有巡逻海上搜集倭寇活动的职责。至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在环渤海地区收集倭寇情报的多种渠道对加强这一地区的海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晴 《北京档案》2010,(9):48-49
明代北京城垣主要包括内城城垣和外城城垣两部分,内城城垣是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经过洪武、永乐、正统三个时期,缩北垣,拓南墙改建修缮而成的。而外城城垣的建设是在嘉靖一朝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明代官修书籍中的《洪武北平图经志书》、《工部志》等均已亡佚。《永乐大典》曾辑《顺天府志》20卷,由于《大典》罹难,主修光绪《顺天府志》的缪荃孙从《大典》劫余中只辑得其中的7—14卷,虽称《永乐顺天府志》,因《大典》成书时“北京宫殿”尚未正式动工,故缪氏所辑虽失原书首尾,其告缺部分与北京宫殿的营建并无直接关系。其后,景泰朝所纂《寰宇通志》、天顺朝修《明一统志》对宫殿的记载均只寥寥数语;弘治《会典》不载紫禁城尺度;万历《顺天府志》无紫禁城相关著述。因此,现存明代官修书籍中推一记载紫禁城规制的著作实只万历…  相似文献   

7.
万历《开封府志》是现存明代开封府最全的一部府志,其编纂是在明代修志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其凡例十三则和序跋,有益于了解明代志书的修纂原则及意旨,为方志学本身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此府志是由地方官员主持,地方名士和儒学生共同参与编纂的。在坚持“鉴古知今,存史教化”的思想指导下,体例上遵循永乐凡例,亦有一地之特色。作为稀见明代府志,万历《开封府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明代开封府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料。充分发掘万历《开封府志》的价值,有利于开展开封府地域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掖大佛寺,不仅以其庞大的佛教殿堂和巨大的卧佛塑像昭著于世,而且以其丰富的藏经为世人注目。大佛寺藏经,汇集了明代永乐至清末近500年间的六大类、共7000余卷佛教典籍,内容浩瀚,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我国佛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雕刻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初刻初版本(北藏)佛经;开始雕刻于正统六年和万历年间的泥金书佛经;永乐万刻年间的姑苏坊刻本佛经;清代墨书手写经;永乐十七年编印的佛曲;藏文佛经;清代早期的佛经雕版以及清代墨书手写经等。张掖大佛寺藏经自明英宗…  相似文献   

9.
明代晋江的海防格局,基本是在洪武朝建立起来的。以后由于城池和海防设施年久失修,加上倭寇、海盗的破坏,无法发挥其防御职能,修缮和重建迫在眉睫。修建后的海防设施更加高大、广阔、坚固,对防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奠定了晋江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晋江的海防设施主要有城池、水寨、瞭望墩台、炮台、碉堡和烽燧等。  相似文献   

10.
明代潮州府巡检司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明初主要布局在沿海港口,填补了卫所防御的空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随着卫所体系的建立,巡检司也相应调整了驻地,成为卫所的重要补充;嘉靖中后期设立柘林水寨后,沿海巡检司的海防地位进一步降低。而山区巡检司却在嘉靖年间大量添设,成为山区防御的主体力量。巡检司可以应对小规模的骚乱,对乡村安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力量有限,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大典本《徽州府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收录了一部《徽州府志》,其佚文已经辑佚出来收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一书中。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线索,大典本《徽州府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十卷本《新安志》。大典本《徽州府志》佚文存在着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2.
《永乐大典》是我国五百多年以前编成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它是我国最珍贵的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明代初年,明成祖朱元璋对藏书还比较注意,早在北伐进军时,他就命征虏大将徐达把元大都(北京)的藏书运回南京。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登基后,就开始下诏征求遗书,并建立“大本堂”收藏。到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又一次下令征书。到了明成祖即位后,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七月开始编书,总负责人学士解缙,另外还有140多人参加了这项工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成初稿,定名为《文献大成》。到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在《文献大成》的基础上,又大规模地进行补充,扩大收录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因为这书是在明朝永乐(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年号修成  相似文献   

13.
正京营创设于永乐年间,分为神机营、三千营和步军营,统称三大营,在明代军事体系中的地位较为重要。从明中叶开始,京营日趋腐朽,明思宗即位后,对京营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改革。目前学术界对京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前期和中期,(1)本文以崇祯时期的京营为研究对象,以期抛砖引玉,增进对明后期京营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吏部司官实行分省配额,这是明代的创制,在明代官员群体地域构成上独具特色,值得探讨。明代吏部司官分省配额几经调整,最终确定为南、北直隶各二员,江、浙等省各一员,两广一员,云贵一员。该制成化时始见端倪,由此一直到隆庆为调适过渡期,虽确已实行,但尚不严格;迨至万历朝,始进入成熟阶段。吏部司官分省配额是明廷地缘平衡政治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实践,客观上确实起到了维护地方势力平衡、保证铨选公平的作用,但也为官员按籍党争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着四大镇馆之宝,分别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系金代潞州(今山西长治)民女崔法珍断臂化缘30年募集巨资刻成的一部佛教大典,刊刻时间大约在金皇统九年(1149)至金世宗大定年间(约1173).明代刑部尚书陆光祖在万历十二年(1584)所作《嘉兴藏刻藏缘起》中如此描述:"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产鬻儿应之者."《永乐大典》、《金史记事本末》均详细记载了崔法珍化缘雕刻藏经一事.据《永乐大典》第4650卷载,金大定十八年(1178)崔法珍把经版献给朝廷后,金王朝赐她"紫衣宏教大师"称号,后专门设坛为她剃度.  相似文献   

16.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作为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蒙古统治集团中的中心人物,三娘子不仅化干戈为玉帛,促进了汉蒙和平,还维护了汉蒙通贡互市,促进了蒙古右翼的经济发展,三娘子的一生,对汉蒙关系的和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修《永乐大典》乃朱棣控制文人、改造文人的“修人工程”;《文献大成》不符合“毋厌浩繁”旨意的原因是客观上主编的投入不足,主观原因是解缙的文献思想没有“毋厌浩繁”;要分清哪些人参与《永乐大典》的编写班子,要将《永乐大典》的编写分为三个阶段:《文献大成》编写阶段,重修筹备阶段,加速编写阶段;注意永乐四年加大力量重修《文献大成》;重修《文献大成》值得大写的人物是陈济;解缙对重修《文献大成》的作用有限;《劝善书》颁行于永乐五年十一月癸丑,被录入重修的《文献大成》,此事可见《文献大成》修纂分工严密;《永乐大典》之名在重修《文献大成》成书之前约十个月已有之;《永乐大典》修书时间为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十一月,而不是“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永乐大典》成书时间存在“非五年说”“六年说”“八年说”等异说;存在永乐年间重录一部《永乐大典》之说。  相似文献   

18.
修《永乐大典》乃朱棣控制文人、改造文人的“修人工程”;《文献大成》不符合“毋厌浩繁”旨意的原因是客观上主编的投入不足,主观原因是解缙的文献思想没有“毋厌浩繁”;要分清哪些人参与《永乐大典》的编写班子,要将《永乐大典》的编写分为三个阶段:《文献大成》编写阶段,重修筹备阶段,加速编写阶段;注意永乐四年加大力量重修《文献大成》;重修《文献大成》值得大写的人物是陈济;解缙对重修《文献大成》的作用有限;《劝善书》颁行于永乐五年十一月癸丑,被录入重修的《文献大成》,此事可见《文献大成》修纂分工严密;《永乐大典》之名在在重修《文献大成》成书之前约十个月已有之;《永乐大典》修书时间为永乐三年至永乐五年十一月,而不是“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永乐大典》成书时间存在“非五年说”、“六年说”、“八年说”等异说;存在永乐年间重录一部《永乐大典》之说。  相似文献   

19.
正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在科举制度基础上创设的一种选拔和培养高级文官的制度。其创设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入选者称庶吉士,于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衙门观政,永乐二年(1404年)开始专于翰林院进学。之后庶吉士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官员,并对整个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殿试结束后,从二甲、三甲进士中再考选优秀者入翰林院进学,即为"馆选"。  相似文献   

20.
清人所著《续通典》与《明史·职官志》等史籍对于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表述模糊,给后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错将整个明代或宣德十年(1435)后作为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时期。将《明神宗实录》与万历初期户部尚书王国光所纂的《万历会计录》等史料对于明代户部十三司的职能变革的记载进行结合,可还原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职能扩充的过程,从而得出明代户部山东清吏司带管全国盐务的起始时间应为万历三年(1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