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乔石 《宁夏教育》2022,(12):75-76
文章结合实际从家园合作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丰富交流经验,培养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方面论述了幼小衔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存在作息安排、课程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的不同,孩子对入小学既向往又紧张,加之家长缺乏科学规范的幼小衔接认识,对孩子入小学倍感焦虑,因此,幼小衔接问题始终是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可如今我们面临的现状又是如此:幼儿园单边的衔接需要协调和小学的  相似文献   

3.
吕庆 《学苑教育》2020,(5):94-94
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氛围下,幼儿的学前教育也应在教育高度上有所提升。本文分析了我国幼小衔接的工作现状,对区域活动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借此为幼小衔接助力加油。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多元主体视角下幼儿园主动向上延伸、小学主动向下靠拢的联合教研模式,从“共学”达成专业共识、“共研”发挥教研的实际效度、“共建”实现课程育人等方面入手,发挥联合教研的作用,使幼小形成合力,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协同做好幼小衔接课程双向建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钱晓玲  李文慧 《林区教学》2014,(11):124-125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幼小衔接的现状及热点问题的描述分析,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新理论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陆静  贺蓉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Z1):151-155+160
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是增进小学、幼儿园科学衔接的方式。除了要定期组织小学、幼儿园的教研员、教师围绕相关问题开展研讨之外,需要考查其有效性并针对性改进,以推动幼小衔接的实践能落到实处。在梳理、分析上海市、区、校(园)前期开展的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存在的部分问题和表现的基础上,尝试了有针对性地改进,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教研部门如何结合问题,主动设计并组织联合教研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段蓉 《家教世界》2014,(5X):17-18
<正>教育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两个阶段,既有差异又联系。但在具体实践中,幼小教育之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衔接不够,使幼儿不能很快适应小学学习。为此,笔者尝试从幼儿园、家庭、学校三位互动角度分析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寻有效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徐淑文 《天津教育》2022,(17):42-44
<正>幼小衔接作为进入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其对孩子的自身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和小学学校以及家长展开密切的合作,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以此有效缩小幼小之间存在的差异。本篇文章则针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从学前时期进入到小学时期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也意味着其自身的学习方式和个人习惯的骤变。在进入小学生活之后,多数孩子都很容易出现畏惧、  相似文献   

9.
10.
赵敏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9):97-101
由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得幼儿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经历各种巨大压力,出现较大困难,因而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从小学、幼儿园、家长三个方面探讨毕节地区幼小衔接的策略,对贵州省其他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或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出现的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杨丽芳 《教师》2022,(17):84-86
学习品质作为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交互作用的核心,反映了儿童参与互动和投入学习的方式,是儿童良性循环发展的起点。“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活动不仅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儿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等。文章基于幼儿实际生活场域,提出学习品质培养的相应策略:需要幼儿园从课程意识、教师意识等方面着手;需要教师从珍视生活活动的视角出发,立足幼儿的发展,搭建幼儿学习的支架;更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为幼儿在良好的家庭生活教育中养成学习品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从巧用图示,巧示云图、巧设图序、巧配动作入手,挖掘看图讲述活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幼儿在看图讲述中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幼小的自然衔接,为幼儿上小学以后的看图写话、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惠娟 《家长》2022,(4):186-188
大班幼儿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可否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已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关键内容,引起了教师与家长的高度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且不可取代,其既为小学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期的儿童常常会出现了一些逆反心理的苗头。儿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个案入手,对幼小衔接期儿童逆反行为进行归因,并提出了调适策略,以期帮助家长指导孩子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进入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引子:2021年3月,我参与徐州市鼓楼区华康幼教中心的教研活动。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一位教师抛给我一个问题:"李老师,我现在带中班,我们班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很好,但是为了孩子入小学做准备,还是有升大班时转到学前班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怎样做?"教研活动应该基于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这位教师抛出的"老生常谈"的问题,要不要研究?要怎样研究?和谁一起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备受关注--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的安排、课程设置与组织、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或"断层"--这亟待幼儿园和小学组成"联合体"来共同研究并解决上述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园在教育局基教科、进修学院科研室牵头下联合区域内几所小学围绕"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这一主题开展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各种联合活动,构建幼儿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可供依据的相关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多元互动教研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河西区教研室自2002年承担了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项目以来,一直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创建多元互动的教研模式。所谓“多元”是指与教学研究相关的各个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和教研员。概括地说,多元互动教研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教  相似文献   

19.
皮涛 《江西教育》2022,(7):11-12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它贯穿儿童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很多儿童在幼儿园里能够做到"认真听、愿意讲并且具有文明的习惯",然而进入小学后,却出现了大量不愿说、不会说的现象,很多儿童不敢在公众面前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这说明,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了脱钩的现象,我们需要调整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而实现儿童...  相似文献   

20.
教科研队伍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股中坚力量,在指导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基层教研室应适时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作为"教师之师"的教研员则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创新教研方式,不断提升教研品味,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一、突出问题解决,教研主题系列化教研活动应主题化、专题化、系列化,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以问题解决推进教研活动,比较有效的策略是开展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