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惕“真事实假新闻”蒋莉在南方某城市,各新闻媒介曾同时宣传报道过某村主任捐资修路的事迹。一时间,这位村主任成了当地名气颇大的先进人物。实际上,这个村主任是靠侵吞集体财产发家的,为了掩盖自己违法乱纪的“事实”,他有意制造了一桩个人捐款修路的“事实”,并...  相似文献   

2.
1995年第4期《新闻知识》披露了“1994年六条假新闻”。这些假新闻均系杜撰编造所为,且作者均属非专职记者。事实上,近年来出自专业记者笔下的假新闻时有所闻,只不过这种假新闻常常是以“真事实”掩人耳目,非知情者很难发现罢了。 一位新闻界老前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1993年,在南方某城市,各舆论媒介曾同时宣传报道过某村主任捐资修路的事迹。一时间,这位村主任成为当地名气颇大的先进人物。实际上,这个主任是靠侵吞集体资产发家的,为掩盖自己违法乱纪的事实,他有意制造了一桩个人捐资修路的“事实”,并请来当地官员及记者参加剪彩。由此看来,修路是确有其事,而“先进人物”则名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新闻?新闻前辈有言在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上新闻基础课时,老师一再强调:除了是“新近发生的”外,它还必须是“新鲜的、有价值的事实”,才能成为媒体采用的新闻。而今,这个定义遇到了挑战。这就是不少地方给宣传干部和下属单位下达的“指标新闻”:某个部门要在某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多少篇,全县一年必须上稿多少篇。为了保证上稿总数的完成,还把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制定了奖惩措施。 重视宣传、特别是重视对外宣传,应该说是好事情。把一个地方的优势和特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及先进人物的事迹…  相似文献   

4.
白文斌 《记者摇篮》2004,(2):33-33,36
尽管人们对于如何定义“新闻”这一概念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先有事实发生, 后有新闻报道。“新闻的本质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陆定一语)。”虽说“新闻是事物发展最新状态的记录”,这个“最新状态”也仍然是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它不可能“跑”到“新闻”报道之后。  相似文献   

5.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以报道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么,新闻工作者为了某种目的,可不可以自己去“策划”、“制造”事实,并且由他自己来报道这个事实呢?“新闻策划”论的同志不但认为可以,而且把它称之为“新闻的新增长点”,据说这种做法还“丰富了新闻的含义”云云(1),真是礼赞有加!“新闻策划”也好象真的“丰富了新闻的含义”,惹得众多新闻界同行的关注,竟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我拜读了一些讨论文章,发现对这个概念原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些同志所讲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工作的策划;而另一些同志讲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定的可能性,与“新闻”必须是事实的定义明显相左。个人觉得,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各有些道理,但“悬疑新闻”这个新名词本身就很悬疑,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8.
王军艳  郑智斌 《新闻世界》2009,(10):112-113
最近读到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性。笔者觉得,“悬疑新闻”这个新名词本身就很悬疑,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9.
五个“W”加一个“W”──对新闻真实性和“舆论工具说”的思考刘景毅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件成千上万,经过新闻媒介传播出之后,这个事件就成了新闻事实。普通事实在未被传播媒介报道之前,其五个“W”仍保持着事实的原样,而这五个“W”一旦加上另一个“W”即传播效...  相似文献   

10.
某地连续爆出不少轰动全国的新闻,这些新闻大多是批评性报道,又几乎都是中央或外地新闻媒介报道出来的。发人深思的是,当地新闻媒介对这些新闻却保持了惊人的缄默。按理,当地发生的新闻,当地的新闻媒介置身其中,理当知道得最迅速,了解得最详细,应当最早加以报道才对。然而,并非如此。对于这个奇怪现象我们把它称作“新闻的‘出口’转‘内消’”。所谓“出口”,就是当地的新闻媒介不敢发表当地的批评稿件,而将轰动新闻“出口”给中央和外地新闻媒介,进而转“内消”,并非转“内销”,就是说这类新闻被曝光后,在全国特别是新闻发生地群众中引起强  相似文献   

11.
河北电台经济频道北方快车晨光号“建楼读报”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个栏目所涉及到的不光有新闻事实,更有对这些新闻事实的评述。在“观点”、“思想”、“理论”已成为新闻本身的今天,这个栏目的思维与判断更凸显出教育听众、启发听众的巨大作用。下面就近来收听“建楼读报”的感受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甚至新闻界以外的很多人都知道,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新闻教科书上就这个问题也讲了许多年了。今天,还有重复的必要吗?最近,回忆起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一次讲座.使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并未讲透,实践上远未彻底解决。他说,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观点,也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陆定一同志讲: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坚持“用事实说话”.便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新闻观。用事实说话也是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但是这一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读者需要故事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将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了“年轻人想读什么样的报纸以及为什…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与“小姑娘”事实,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新闻工作者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是在和事实打交道。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报道事实,这个事实必须是真实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这恐怕没有任何争议。问题在于,事实这个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每个人在使用“事实”这个概念时,其实际所指往往有不少出入。于是,许多争议由此而来。记者要报道事实,要尊重事实,要忠于事实,不能弄虚作假。这些,都是新闻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问题。重复论述也没有错,不重复也不要紧。…  相似文献   

15.
近期的《新闻战线》上有同志议及《倪志福的星期天》,认为倪志福同志星期天做家务的事情“生动,有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位领导干部的优良本色,读后感到可亲,很有教育意义”。他进而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先进人物,既爱工作也爱生活,既有事业心,也富人情味,内心世界丰富多采”,于是呼吁“还先进人物的本来面目”。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反对新闻报道中先进人物的“脸谱化”、“模式化”,当然不错。报上先进人物千人一面的情况确很严重。但是,那位同志开的药方是“深入家庭”之类,这就很有问题。至于坚信先进人物  相似文献   

16.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也忍不住哑然失笑:好一个“大而无当”的论题啊!不过,细细想来,我要和某些同志讨论的内容,竟是新闻的根本所在──事实。事实之于新闻是一个前提的问题,没有事实则没有新闻,事实决定新闻。当然,事实又不等于新闻,没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不会成其为新闻的,而未经传播的事实同样也成不了新闻。总之,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这一点是不可移易的,不是有人把新闻学又称之为事学吗?但是,近来读到一些宏论,什么“新闻策划”呀,什么“驾驭事实”呀……我直感到自己思想落伍,跟不上形势发展。在我授课的研究生班上,同学…  相似文献   

17.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入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大读者的报道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更多一些。但是,接近实际这个地理优势,要变成采写优势,还须付出极大的主观努力,我自己努力的途径,就是学好“三级跳”。  相似文献   

18.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而导语是消息的灵魂,是消息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写好的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导语?撰写导语的思维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它有两个要素:“事实”和“说话”。这里的“事实”,当然是指“新闻事实”;这里的“说话”,则是指报道这个事实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事实”和“说话”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关系是客观和主观、点和面、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如何撰写导语,其实就是在导语写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二者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诸要素中,除了五个“w”和一个“H”外,还有一个“M”(meaning),即事实的实际意义。这个“M”,是新闻中的惟一一个揭示现象(事实)与本质之间联系的部件,这一部件运用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与否,新闻价值有时须通过“M”才能得以体现。 “事件意义”在一篇新闻中担负着实现新闻价值的重任,是值得人们重视的一个衡量新闻“成败”的尺度。新闻价值通过“事件意义”体现的情况大体有三:  相似文献   

20.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人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