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加爵的杀人动机之一,是想融入同学中却时常遭到嘲笑,使他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个小丑。看了报道,身为教师的我,心里沉甸甸的。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有许多原因,但人际困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尽菲薄之力。一、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念生活中,我们会与许多人交往,但各自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碰撞摩擦和情感损伤。这时候,我们是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小“恶”,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大“善”,还是相反呢?在人际交往中,动辄反目成仇的人是…  相似文献   

2.
马加爵不像是一个凶残暴戾的混世魔王。从他落网后的交代和与他相熟的人的介绍来看,他是一个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普通农民的儿子,因为长期郁积的孤僻阴暗的情绪得不到舒缓,终因生活琐事而导致了恶性爆发。我们无法洞察他犯罪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但从零零星星的报道中看到了一点:经济的贫困导致他心理的贫困和人格的扭曲,并最终走上了犯罪。一、贫困生的心理特征自卑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从农村来的贫困生连在校的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无论是穿着打扮、生活用品还是学习用具,都不如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他们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  相似文献   

3.
马加爵因和同学搓麻将发生纠纷,嫉妒在心报复杀人,犯下国法难容的滔天罪行。嫉妒心理较为普遍,尤其是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具体表现在:妒才:妒忌他人的知识、才华、学习成绩胜过自己;妒德:妒忌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热心助人、品德高尚的人;妒能:妒忌工作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人;妒名;妒忌在评模选优、学科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人;妒貌:妒忌容颜、身材超过自己的人。嫉妒是一种不良心理的反映,往往因别人胜过自己而怀恨在心,使自己处于焦虑、烦燥、失衡的不健康心态之中。存有嫉妒心理的人,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摆正自己奋斗的航向,不能正确估计…  相似文献   

4.
反思马加爵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学生马加爵逐夜锤杀自己的四名同学,然后亡命天涯直至被决处死刑。血腥尚未散尽,5月16日上午8时许,江西医学院大四学生薛荣华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中午时分在一个公共电话亭投案自首,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每每听闻这样的悲剧性事件,我们会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和肇事者感到无尽的痛心和惋惜。两起  相似文献   

5.
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再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本文在该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反思。反思之一:应及早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反思之二:应及时帮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解决切实存在的心理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规教学、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情绪疏导等方法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加爵谋杀案”终以马加爵落网并被判处死刑而告终。但事情并未结束,它留给我们颇多值得思考之处:为什么一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才会沦落为杀人犯?它究竟给我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4月24日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马加爵,今年22岁,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今年2月上旬,马加爵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为琐事争执,认为邵瑞杰、杨开红等人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  相似文献   

8.
马加爵案件的出现,使人们不禁回想起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事情。尽管这两个事件性质不同,后果迥异,但在某些方面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充分暴露了当前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的缺陷和悲哀。一、他们都曾是学习的佼佼者刘海洋的老师,高中时的学校德育主任邢女士介绍“刘海洋在这所学校曾是响当当的名字,不光成绩好、守纪律、懂礼貌,而且热心班集体的事情,学校曾号召全校同学向他学习,3000多名学生中只有他穿着打补丁的校服。1998年他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的。上了大学之后他还常回来看望中学老师(这一点和许多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9.
马加爵案件引发的深刻教训足以使人警醒,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中弱势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由于经济、学业或者生理心理问题,造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存在障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一生的发展。从周围同学来说,应该给予弱势学生以包容、理解、尊重和关心;从家庭、学校和辅导员来说,应该给予弱势学生以关爱。同时,弱势学生自身也要开阔心胸,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0.
再谈马加爵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真正想要杀死另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的生死是他要面临的最重要的抉择。杀人必先杀己,杀己后也就无所谓杀人。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个体成长需要怎样的教育”和“教育应当有何作为”三重关系,已成为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战略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惟有明确教育内在要求,进一步拓展教育评价系统,方能彰显教育自身之独立人格,实现学生个体科学发展。文章通过对马加爵案之剖析,对大学教育诸盲点和脆弱心理生成之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加爵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校园凶杀案已经尘埃落定。但这个案件的发生无疑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留下无尽的思考。文章试图通过对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分析,找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建设上的一些缺陷,并提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参考性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生存于人的善念,毁于恶念。人,应当具有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14.
马加爵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他的爸爸马建夫对儿子的希望是“升官加爵”。作为寒家子弟的马加爵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2l世纪,这个理想是合理的,更是崇高的。当不具备更多的社会资源时,通过智慧来达到理想,相对于需要“第一桶金”的经商和变幻莫测的仕途来说  相似文献   

15.
马加爵杀人逃亡28天后,终于在海南三亚落网。据有关媒体报道,马加爵从小就是一个沉默乖顺的孩子,5岁就懂得体贴父母辛苦,煮好稀饭,盛好等他们回家;初中曾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还把一个中等班级带成了全校最好的班级;高中时期曾因迷上武侠而成绩滑落。后来仅用半年时间苦学就一举中的,而且名列前茅;大学时生活俭朴,从不开口向父母要钱。然而,这个“天之骄子”却锤杀了四名大学同窗,也毁灭了自己。这个恶性事件,给五个家庭带来了悲剧。马加爵的犯罪,是他严重人格障碍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马加爵忽略的一个必然。透过马加爵…  相似文献   

16.
宋彬  齐彦 《青年教师》2004,(8):28-29
涉嫌杀害4名同学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被绳之以法后,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对此,师生都很关注,作为心理老师的我也想了很多。“马加爵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有震惊、惋惜、痛心,更应当有反思和引起教育的关注。马加爵的犯罪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主要是心理问题、人格问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4-4
即将押赴刑场的马加爵,近日独家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采访.尽管马加爵罪不可赦,死有余辜,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说出的一些话,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索.其中,他对自己的总结和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些行为的评价,对许多人尤其是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更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加爵事件已经一锤定音,但是在人们心中,仍然笼罩着种种困惑和疑虑,挥之不去,令人窒息。归结起来,还是那个最关键的问题:马加爵究竟为什么会杀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界对“马加爵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两个根本弊端,即未从人与人的互动对其进行考察,也缺乏从根源上对“马加爵事件”进行解析。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深入探讨“马加爵事件”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从马加爵的心路历程反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试图从马加爵成长的心路历程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马加爵从小亲子关系淡漠、青少年时期闭关惟学、大学生活难以融入群体,加之不良嗜好的影响,使其人格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表现为自卑敏感、压抑怪僻、任性自私等方面,最后走向杀人之路。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存在几个问题:重技艺轻人、重学历轻素质、重外表轻心灵。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