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后的对日斗争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满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共同进行英勇的抗战,其斗争规模较为宏大,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坚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 ,日本提出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的路线 ,大陆政策初露端倪。田中上台后召开“东方会议” ,并密奏天皇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的方针。至此大陆政策完全形成。此后 ,日本为侵略我国东北作好了各种准备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3.
日本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强调日语的“国语化”;片面强调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推行其奴化教育方针,培养忠于日本的“会说话的工具”,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东北青年一代的民族情感和国民素质。事实证明,教育的民族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曾采取强制手段对商会等民间社会团体进行整顿和改组,实施严格监督和控制。经过整理后,商会的力量的确有较大的削弱,但并非完全失去独立性,处于屈从政府意志的附属地位。“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市商会的民主抗日活动不仅超越了“在商言商”的信条,而且逾越了政府政策所许可的范围,与政府政策的导向形成鲜明的对比。上海市商会所发布的宣言通电从舆论上给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迫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尽管商会的意志和要求屡屡遭致政府的抑制和漠视,但上海市商会为维护商人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采取的行动证明商会是一个具有明显独立人格的商人团体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给东北各阶层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伤害.使其社会心理由最初的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向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抗日心态"转变,同时这种转变也是促成东北抗日救亡高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继承父业执掌东北政权后第一次大的对外军事行动.从张学良要求收回中东路的初衷看,他是爱国的;但由于他采取了武力接管的方式和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军事行动的失败.这种失败的结果从大的方向看,造成了两个负面影响第一,它使日本看到了东北军的软弱,更坚定了侵华的决心,加快了发动事变的步伐;第二,它对张学良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后,张学良在思想上,对东北及东北军各方面的实力,对外关系及对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的态度上,都产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些对"九·一八"事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严重挑衅。事变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关于日货进口额的锐减,抵制日货运动必然是其原因之一,然满蒙问题、日货走私及长江水灾亦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故对于抵货运动之经济效果还应慎重考量。  相似文献   

9.
"外交保障占领",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若槻内阁按照以前做出的预案而做出的重要方针,核心是追认军方的行动合法,尽力以外交手段美化军方的侵略行为,以使让世界各国"谅解"其占领的合理性。日本政府一方面连发声明、说贴欺瞒各国,为关东军的侵略辩护,将中日纠纷责任推给中方,渲染自己的"不扩大"方针;另一方面又为军方无视须与政府"商洽"的约定而不断扩大事态感到越来越难堪,终致若槻内阁垮台。12月13日,犬养毅组阁,抛开"外交保障占领"的遮羞,赤裸裸地奉行支持军方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其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也是其军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策划这一阴谋并使其顺利付诸实施,日本侵略者蓄意歪曲事实,利用种种手段,欺骗民众,大肆制造侵华舆论,并使这种舆论成为当时武装日本国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伪公然歪曲历史,提出东北是“独立国”的谬论。妄图以此为伪满的成立寻找历史依据,也为日本占领东北披上合法的外衣。对此,中国史学界广大仁人志士据理力争,除了揭示日伪反动言论的本质外,他们还按诸典籍,以历史文化为主要武器,并结合地理、法律等知识,论断和确认了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日伪的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12.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的、集体安全组织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调解活动中 ,曾采取一些措施 ,对日本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强权政治基础及体制结构缺陷所造成的国联的软弱无力、国联内外西方大国的相互掣肘最终又不免使其调解“九·一八”事变陷于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3.
从九一八事变前夕到1931年12月10日国际联盟通过派遣调查团的决议,中日双方在是否直接交涉和第三方是否介入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1931年10月8日日军轰炸锦州之前,中方同意在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有条件地直接交涉。此后,中方要求日本先撤兵,然后再举行谈判。由于坚持不懈的外交斗争,中国在多数情况下得到了国联的支持。表面看来,日本政府曾一度主张通过直接交涉解决“中日争端”,但日本关东军侵华步伐加快,日本关于直接交涉的外交活动,竟成为日军拒绝撤兵并继续侵略和占领中国东北全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新疆"9.25"起义成功举行的原因多被归结为陶峙岳将军个人的深谋远虑与处变不惊,而对中国共产党对于起义的作用缺乏全面的揭示。为此文章拟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一起义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影响,其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九大上得以充分肯定:林彪取代刘少奇,成为毛泽东选定的新接班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整套理论作为概括形成的“文革”的重大理论成果,得到广泛宣传。而“九一三”事件的爆发,则在客观上无情地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纽论和实践的彻底破产。此后,无论怎样强硬地坚持和宣传“文革”取得的伟大胜利,都已是难以取信于民了。  相似文献   

16.
一战后,为了保全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已经攫取的各项利益,日本以求通过协调外交来变换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政策。但是,当日本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欲望无限膨胀时,这种同列强间的协调侵略政策必将被强硬政策所取代。于是,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和退出国联,向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发起严厉挑战,并最终退出世界裁军条约,一手造成了太平洋地区的无条约时代。  相似文献   

17.
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首先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十八大精神,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其次要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做到十八大精神进课堂具体化;第三要努力开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在民族危机下各种爱国力量汇聚而迸发的救亡运动。本文主要就运动的领导力量,它实现这一空前广泛的社会动员的渠道和途径,从而体现出它是一次真正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促使进步政治力量和爱国社会力量的联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通过中国革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其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尼共(联合马列)九大分析了当前的世界形势和尼泊尔的国内局势,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具体措施,并以党的百年梦想的方式就尼泊尔宪法起草问题制定了纲领性政策。九大还选举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机构。虽然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政治立场,但党内民主制度化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尼共(联合马列)的未来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