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于丽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15,(2):106
古希腊理论家对于音乐本质的认知深刻影响了西方音乐理论史的思考路径和思考方向。古希腊理论家从丰富的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出发,探讨音乐的本质问题,并形成多种理论范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念维度和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3.
花春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47-48
本文通过服装表演音乐所应具有的品味、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和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服装表演音乐的美学观及其审美体验,它对服装表演音乐的研究、服装表演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正先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1)
托尔斯泰的美学观如其世界观一样,是极其复杂的。19世纪80年代他站在俄国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以道德作为衡量和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审视了欧洲文学艺术领域及其历来被推崇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也包括他本人的创作,进行大量的否定。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告诫艺术家要“深入到一般人的生活中去”。托尔斯泰认为真正的艺术必须创新,创新主要是用新的艺术技巧表现生活中的新东西,和颓废派艺术家只是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有本质区别。托尔斯泰强调艺术必然具有感染力,并把感染力的大小归结为艺术家的真诚程度。作家强调“以情动人”是正确的,但这里过分强调感情有损于作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声无哀乐"论的研究,旨在考查《声无哀乐论》在中国古代美学、音乐美学乃至整个古代美学系统理论中享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对魏晋时期这一开创美学新风和新的美学观念诞生的重要时期做深入的了解,进而丰富中国古代美学的内涵。考查该文,对于进一步了解嵇康的人格本体论、审美自觉论以及这种理论对整个魏晋美学思想文化史的新变和新的美学观念形成产生的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声无哀乐论》研究成果作了新的补充,并结合现代社会作了实践性的阐述,使这一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渗透到现代文化中去,有利于促进现代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促进个人美学境界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层次的提升,深化美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24-130
在当代西方的哲学美学背景下,期望透过达尔豪斯的视角,探究"体系即历史"式的音乐美学的目的、特点及意义。作者认为,达尔豪斯的音乐美学不是不要体系,而是要重建音乐美学的体系于历史基石之上;目的是要弥合体系与历史之间的鸿沟,以期达到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互为支撑,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7.
8.
杨寄荣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4,(2):63-66
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富足并没有带来心灵的安乐,反而加剧了人们的困惑失落。当我们反思这个现状的时候,发现心灵的失落与信仰的缺失有关,因为信仰能够带给人们精神的引领。关注社会转型期信仰的构建维度,对中国信仰缺失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如何建立真正融入我们灵魂的现代价值系统,成为全民族的内在精神力量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9.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审美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老子美 相似文献
10.
1917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然而知易行难,美育在教育中的价值一直是被低估的。教育美学观主张创造教育美,强调学生审美学习活动。因此美术课程的教育美学主张重塑美术学科的价值取向、构建全新的教育美学观和完善美术课程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的语言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汶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4):1-9
在全球化日益高涨的今天,在大力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学术思想成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国本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宝贵遗产。文章拟对我国古代美学中的语言美学观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世界性和当代意义。从中国古代语言美学观的内在构成看,可以将这方面的诸多理论归纳为儒家、道家、禅宗、诗家四大派理论,即儒家的“文质彬彬”、道家的“言不尽意”、禅宗的“不立文字”、诗家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12.
潘颂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1):30-33
著名诗人臧克家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新诗理论批评家之一。他的新诗形式美学观经历了20世纪30、40年代的滥觞期,50至70年代中期的发展期,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成熟期,先后提出了“不赞成要一定的形式”、“诗要三严”、“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诗要三顺”等新诗形式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顺应20世纪40年代对美学合学科规律性与合革命目的性相统一的历史性需要,蔡仪美学观表现出“学科的自觉”意识。一方面它坚持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原则,纵贯从文艺本质到文艺典型再到现实主义创作观的整个体系,表现出合规律性的美学建构意识;而另一方面则以合革命目的性为指归,因强调唯物主义-现实主义的绝对正确性而陷入了机械唯物论的窠臼,使“真理”接近了“谬误”。 相似文献
15.
美学的发展必将走向科学主体的道路,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主体论美学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主体性问题。现从科学主体论美学的观点来分析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在价值维度,从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实践论”的三个核心取向阐释了德育共同体的实质内涵,端正了高职校企德育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维度,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崇德强技”人才观发展、打造“匠心文化”德育特色品牌的三个时代课题对高职德育发展蓝图进行全新擘画,明确了高职校企德育共同体构建的现实逻辑;在实践维度,从消融德育主体利益壁垒、建立校企德育导师制体系、技术赋能德育模式创新发展的三个实践路径提供了校企德育共同体构建的实践方案,为建设校企协同德育工作体系、推动高职德育创新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审美观的形成不仅受审美活动本身的影响,还要受宗教信仰、哲学观念、伦理思想、受教育水平、地理气候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学观既是个人审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个人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根植于农耕社会的武强年画,它的创作出自农民之手,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年画创作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感情、生活需要、心理追求,它的美感根源来源于农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19.
张金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41-42,48
庄子的"朴素"美学观的宗旨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推崇的"朴素"的审美理想,不仅吸收了老子的思想精髓,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主要通过向自然本真的复归、无色的平淡朴素之美以及有无相生、虚实相济等独特的美学概念和范畴来阐释的。庄子的"朴素"美学理想对后世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美术与文学中波及的印象主义音乐伴随着它那独特的美学观,始于它独一无二的作曲技巧,不仅在其历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还成了世界演奏家们的主要曲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