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抢救与保护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和我国政府颁布了系列文书和政策,这些为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一直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是在某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进行的,没有考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存在的根本动力。因此,成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保护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以及以农村和学校为传承源是当前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应采取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中,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已经唤醒了人们对其的热爱和追寻。"白纸坊太狮"是北京地区著名的民间花会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古老的民间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拯救"白纸坊太狮"这一优秀文化遗产,2008年,国家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文化特色、发展渊源、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白纸坊太狮"目前发展存在着人才断层危机、培养、管理、资金等问题,从而文章提出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管理、与学校建立研究机构等保护对策。旨在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及实地访谈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殷巷石锁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现存的殷巷石锁技法有三十六种,参与者以男性为主,且学历偏低。殷巷石锁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诸多困境:第一是人才断层;第二是民族文化自觉的缺失;第三是交流平台被打破。要实现殷巷石锁的传承和保护,必须做到加强人才培养和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殷巷石锁的理论研究及建立新型的石锁交流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坚持传统音乐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原则,加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可以采用优化生产、销售、流通的商业化过程,再次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基础上,结合其保护与传承意义,探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研究等方法,归纳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濒危状况,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陕西省高校开设状况、开设优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体系:建设宣传体系、构建传承人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体系及开发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玉溪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玉溪市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一种传承玉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应在现实中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以非物质性传承为主,包括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四个方面.传承内容分为不可变易的基本部分和可进化的发展部分;传承途径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观念影响等;传承方式包括群体传承、家庭(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传承人涉及到遴选、评价、管理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继续,要使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就必须与现在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相结合。但是现在的教育学校教育模式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州从化区属广府地区,又靠近粤北山区,这里中原与土著文化、广府和客家文化交汇,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从传承区域文化出发,需要对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通过对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结合从化区的建设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再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环境的变迁、实践舞台的缺失、武术竞技化的发展以及传承观念和方式的制约,影响了我国传统武术的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认为可以通过立法保护、保护传承人和生存环境、应用数字技术、建立武术博物馆等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1.
当下随着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层面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引导大学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相应的法律保护体制的构建的研究更是迫在眉睫。通过对武夷岩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活动,探寻非遗保护体制的构建之路,以期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的构建提出建议,从而保护我国现存传统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明。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青少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站在非物质文化的高度以武术为例,借鉴国内外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经验,探讨武术文化作为民族瑰宝在青少年中传承的途径,诚希望能为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以河南省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总结了立法保护、展演保护、展馆保护、学术研究四个方面的保护成果;并从文化角度和商业角度探讨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最后提出中原经济区的"非遗"应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重视,区域性大学应利用地缘和民族资源优势,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更好的维护民族的文化命脉,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本土资源。为此,高校应以积极的、理性的心态认知自身独有的优势,充分发挥保护与传承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字化保护的角度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意在寻求完善传统武术保护的途径和方法。在梳理传统武术保护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方法,指出高校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主力。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民间武术文化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视角下,分析了我国民间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的合理性、重要性、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民间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对策:1)构建分级保护体系;2)进行数字化整理和编目;3)培植民间武术传人;4)开发文化表现形式及文化空间活动;5)开展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普及和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界定,并结合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寓意上的特点,提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即原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均衡性原则。从长远看,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在形成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走向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应进行分类指导,按照文化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开发.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主要模式有:节庆会展的开发、民众风情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的现状,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首先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总目标,收集和组织教育内容,然后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如专题讲座、展览、墙报、黑板报、知识竞赛、图书推荐、网络教育、读书活动等,吸收学生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侯丽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2):149-150,152
翼城花鼓严峻的生存状态对于非物质遗产保护来说具有普遍性。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花鼓进行立体的、综合的、全面的保护,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承人的保护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