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我国反对克隆人——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声明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类活动。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确保人类的尊严和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2.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查、分析了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密切相关的几个伦理学问题:人胚胎地位的伦理学争议、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伦理学问题、世界各国克隆技术的政策与法规,等等,特别提到了生殖性克隆对社会伦理造成的巨大冲击。结果表明,各国政府普遍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而反对生殖性性克隆(克隆人)的研究。最后论及了一些学者对“克隆人”伦理学问题作出的相关预测。  相似文献   

3.
政治宣言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根据表决结果,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一项政治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研究。这项宣言还需要得到联合国大会的批准。在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对宣言投了反对票。关于克隆克隆是英文cl one的音译,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分为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两者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在目的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人的生殖性克隆是为了产生一个完整的人——即所谓的“克隆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克隆人”的出现将对现有社会的家庭结构、伦理体系造成巨大冲…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11月 2 5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 (ACT)向全世界宣布 ,他们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这一人类胚胎克隆技术上的突破引来各方关注。虽然ACT公司表示 ,他们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 ,而是为了获得治疗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 ;并声称一旦治疗性克隆研究获得成功 ,就可以利用克隆胚胎所得到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诱导培养成各种目标器官的细胞 ,甚至组织和器官的整体 ,来修复或更换人类各种受损组织、器官 ,造福于人类 ,但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都对克隆人类胚胎所引发的伦理及科学上的问题作了迅速的反应。许多国家政府在表示有限度、有控制地允许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同时 ,对克隆人或人类的生殖性克隆实行或正在实行立法禁止。为了使读者从生物学知识方面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及治疗性克隆研究及时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刊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张红锋、叶希韵两位老师 ,请她们就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近日,邪教组织雷尔教派科学家宣称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克隆婴儿诞生,无论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如何,都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克隆人问题的激烈争论和认真思考。克隆技术属于人类科学探索的一项最新成果,其技术本身无可厚非,但克隆人一旦合法化,社会必然面对着对伦理原则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6.
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器官移植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克隆技术等这些前沿的生命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强烈冲击着人类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东野圭吾医学三部曲中的《分身》《变身》,正是以克隆人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生命医学技术为题材,给读者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伦理世界。把人类的亲情、爱情、生命伦理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联系起来,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面对现代医学进步,人们遇到的伦理困境和应该坚守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7.
克隆人技术可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日益得到世人的宽容或支持,而生殖性克隆仍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理性剖析这一现象蕴涵的内在本质,不难得出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有理由相信,随着克隆技术的进步,生殖性克隆终将和治疗性克隆一样被人们逐渐接受。  相似文献   

8.
现在,关于克隆人的争论聚焦于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上。主流的思想认为克隆人违反了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中的不伤害原则和尊重原则。但这种观点有以偏概全之嫌,对克隆人技术的用途应区别对待,有些会违反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但如果把成熟的克隆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手段用于满足不育夫妇生儿育女的需求,并不会违反这两个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类克隆:技术与伦理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克隆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因而它的发展是难以阻止的.应对人类克隆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生命伦理学不仅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提出新的实践规范,同时也要做好道德哲学革命的准备.在技术进步和伦理发展互动的视野中,"能做"与"该做"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该怎么做"的问题.禁止生殖性克隆,发展治疗性克隆是当前的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克隆技术是当今世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宪法学考虑的是:克隆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科学研究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考量克隆人的影响。克隆人的出现影响的首先是宪政的基本价值,即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亵渎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也会对宪法最基本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产生颠覆性的冲击,会造成新的奴役制度和新的不平等的现象。对于克隆人的挑战,宪法学应该正确厘定科学研究自由的范围和界限,应该区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克隆:支持和反对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持和反对人的生殖性克隆及治疗性克隆的有各种伦理论证,综述这些论证并提出反论证,即可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反对生殖性克隆的站得住脚的主要论证是不伤害论证和人类尊严论证;支持治疗性克隆的主要论证是其对治愈多种疾病的巨大潜力,而且人类胚胎的伦理学地位并不妨碍有控制地利用胚胎于治病救人的人道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伦理理论对人性的假定以及人的什么特征对伦理分析是关键的都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分析也有差异,不可能达成共识。关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为了获得器官、组织的克隆把人类作为一种手段并且创造出更多的需要,是不合理的;克隆作为个人对生殖方式的偏好选择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将其普遍化,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Internationally there is concern that many science teachers do not address socioscientific issues (SSI) in their classroom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are controversial. However with increasingly complex, science-based dilemmas being presented to society, such as cloning, genetic screening, alternative fuels,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nd vaccination, there is a growing call for students to be more scientifically literate and to be able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on issues related to these dilemmas. There have been shifts in science curricula internationally towards a focus on scientific literacy, bu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many secondary science teachers lack the support and confidence to address SSI in their classrooms.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project that developed a pedagogical model that scaffolded teachers through a series of stages in exploring a controversial socioscientific issue with students and supported them in the use of pedagogical strategies and facilitated ways of ethical thinking. The study builds on existing frameworks of ethical thinking. It presents an argument that in today’s increasingly pluralistic society, these traditional frameworks need to be extended to acknowledge other worldviews and identities. Pluralism is proposed as an additional framework of ethical thinking in the pedagogical model, from which multiple identities, including cultural, ethnic, religious and gender perspectives, can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人始于脑生之后(即受精卵发育10周时脑功能启动之后),终于脑死之时。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特点是拥有感受性,感受性的存在是其享有完整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们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条件。这样,以脑生/脑死,换句话说以感受性的存在与否为标准,人就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二是普通的人(亦可称为伦理人)。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尽管也是人,但因不具备感知能力而难以享有与普通的人同等的道德地位。在发生权益冲突之时,生前之人与死后之人要让位于拥有感受性、因而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普通人(伦理人)。这一点不仅为堕胎,而且也为治疗性克隆提供了重要理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尤其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对社会或人类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利用它们干预人体的过程中涉及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本文试图通过对人生命本质的伦理学、生物技术的伦理本质、伦理问题的探讨,建构生物技术的伦理学规范,从而探索安全的生物技术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生物技术进行伦理学的守护,使其遵循一定的道理或规则,更好地为人类谋福祉。  相似文献   

17.
传媒娱乐化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世纪90年代以束,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伴随着我国传媒市场化、商业化浪潮的兴起,传媒领域还掀起了一股娱乐化的浪潮。虽然,对当前的传媒娱乐化浪潮下定论尚显为时过早,但时传媒娱乐化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反恩却很有必要,因为,传媒娱乐化中经济伦理问题、人文关怀失住、对道德意义的消解及传媒娱乐化在价值导向上的背离等问题不仅关涉传媒自身的道德建设,也直接关涉到当前我国社会重建中的道德建设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而科技与道德的问题就突显出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科技时代的道德追求就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实生活为基础,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大框架下,加强我国的道德建设,科技时代的道德追求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