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建构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的过程。传统语法把这一意义建构成过程简单化,认为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等于各组成部分名词的意义总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家、意义特征理论学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解释,但都有很大的缺陷。概念合成语言学理论对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建构做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关系名词是一个有着代表和边缘成员的语言范畴,专门用来表征一种固有的领属关系。名2为关系名词时,名1名2组合会产生复合词、短语词及短语三种类型。本文运用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对以上三种类型的产生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邱丰 《华章》2011,(22)
在英语词汇中,复合词占有很大的比重,复合词本身具有的能产性和灵活性,为英语词汇的丰富和增加做出很大贡献.以概念合成理论的视角对英语复合词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可以真正掌握英语复合词的构词规律,拓宽英语词汇量,进而能够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结构义理论为指导,根据辞书释义的实际情况,可归纳出"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七种主要结构义。此类复合词的结构义是由语义结构义和语法结构义"的"组成的,其中语义结构义是指在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的语义结构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名名复合词是语言经济原则促使下的一种包含关系小句的语法语义组合关系,表层结构中体词与体词的关系在深层结构中隐藏着复杂多变的谓词与体词的语义关系,名词与名词间的语义关系及其语义解读需要语言以外的世界知识或语用知识。  相似文献   

6.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一些研究表明,转喻比隐喻更基本,往往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为隐喻提供基础。隐喻和转喻共存于一个连续体中,二者相互作用的模式非常复杂。目前,国外认知语言学家共提出了五种隐喻和转喻互动模式,其中,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对半喻式名名复合词的生成机制最具解释力。本文将在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下详细阐释半喻式名名复合词的生成动因。  相似文献   

7.
“切糕党”这一新异名名词组是如何进行意义构建的?双重加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试图运用双重加工理论中提出的理解策略来分析解释诸如“切糕党”这类新异名名词组的意义构建,并得出此类新异名名词组的意义构建采取了关系连接策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英汉都有名谓结构,但二者有本质区别。汉语的名谓结构源于汉语的本体属性,是严格意义的述谓性质,英语的名谓结构是系词或动词省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语中的名名复合结构,即本文所谈及的光杆NN结构看起来是要么组成名词短语,要么组成一个复合词。但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光杆NN结构具有一些既跟名词短语又跟复合词不同的个别组合特征。本文通过对光杆NN结构进行的有些试验方法,得出光杆NN结构不遵守泾渭分明的名词短语和复合词的二分法,而更符合分以连续统(continuum)为基础的名词短语,结构词(constructs)和复合名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框架语义学出发,研究宋词中名名复合词及其英译的框架对比。框架语义学认为,要描述一个词语的意义,需把它置于相关框架之下。由于存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译者经历等因素的不同,源语框架与译语框架会存在各种差异。本文探讨了宋词中名名复合词英译的框架内外转移,对比分析源语语义框架与译语语义框架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完全分离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汉语逻辑关系的衔接词多数时候是缺失的,需要依靠听者根据上下文自己揣摩。英语逻辑关系是靠衔接词和语法来表达,是显化的。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本质是传递交际意义。将汉语交际意义中的逻辑关系,用符合英语语言规则的方式表达出来,是顺利完成口译工作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围绕汉英口译中逻辑关系的显化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词汇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对词汇的有效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阅读水平及应用能力.隐喻认知理论在词义扩展方面的功能是促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来探析英语复合词的生成机制,认为英语复合词是词汇化的结果,因而有着复杂的内部语义结构。英语复合词的形成过程符合概念整合的理论原则和运行机制,通过述谓结构空间和语义元素空间的整合构成具有独立语义的英语复合词,这是语义构建的过程,也是人类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观,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再后来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同时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确定“背景“和“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但最终以主观为准.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英语分裂句(it-clefts)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研究英语教学于21世纪初在中国广泛兴起,尤其是“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受到中国研究者的青睐。拟采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对中国期刊网上刊登的基于“支架”理论的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章进行综述和总结。结果表明:(1)多为经验总结和教学漫谈,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不多;(2)得出的研究结果有相似,缺乏质疑精神;(3)“支架”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所倡导的“综合而有侧重”的实践原则可作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地途径。英语阅读课堂活动应以探究主题意义为阅读课堂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遵循以下原则:“以出为入”,主线问题促进思维培养;“量入为出”,聚焦文本内容加工之取舍;“以小见大”,上位问题切入意义探究。本研究基于课例提出以下三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整合文本内容,重构语篇脉络;尊重自主生成,用好支架策略;聚焦活动重点,促进素养转化。  相似文献   

17.
英语习语变体的理解加工是一个意义在线重构的过程,通过对相关传统加工模式的评述,在概念合成理论的框架下对该过程作出阐释,从而构建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翼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11-14
根据关联理论和图示理论的观点,可从作者对英诗意象的理解多方面探讨英语诗歌中的意象选择问题。意象一方面制约着英诗话语的生成,另一方面也制约着读者对话语的理解。成功的语篇交际依靠双方对意象的恰当选择。读者可通过意象表现来激活头脑中的图式模式,进行演绎推理,感觉和体验是人的情感世界,从而领略诗的表现意境和语境含义。  相似文献   

19.
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国内高级英语教学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讲解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法阶段;八十年代后以交际法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协商式互动教学模式阶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与交际法原则提出的合作教学理论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模式以及在由上而下的阅读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语篇分析教学法阶段.综合高级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每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设计都是基于不同的阅读理论.根据不同的阅读理论对高级英语教学现状进行逐一分析,目的是寻找更加适合高级英语课堂教学特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评价理论是在话语基调理论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关于人际意义论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是对话语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本文以评价理论为框架,以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为语料,从主体间立场的角度对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作评价分析,以探讨评价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