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荫泉 《新闻窗》2013,(6):15-15
中央连续多年下发关于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新闻媒体,我们要立足农村、心系农民、服务农业,找准新农村建设报道的支撑点,为"三农"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是经济、社会、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转型,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农产品市场放开,农民流动量增大,农村各类矛盾日益显现。及时反映“三农”问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是我们新闻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我们报道“三农”的新闻时总是局限于种、管、收的“四季歌”,不敢触及深层次的矛盾,报道内容陈旧,报道方式僵化,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是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使“三农”问题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问题。县(市)、广播电视台如何强化对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宣传,以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奔小康的步伐,是当前急需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三贴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体现,得到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三农”问题作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成为各媒体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三农”宣传百花齐放,“三农”报道精品迭出,成为众多媒体的一大亮点。透过热闹的表象,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真正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5.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X):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的关注。 记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6.
杨雪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6-107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而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笔者认为,要想服务好“三农”,必须当好“三员”。  相似文献   

7.
主题报道是党报赖以生存的一大报道形式,但僵化的报道会让报纸陷入困顿.党报改革怎么改? 这是一个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困扰全国众多省市党委机关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采写的《农村水田电费为什么这样高》、《土地在呻吟》和姐妹篇《土地在呐喊》等三篇稿子,先后获得了辽宁省县区优秀广播节目二等奖和三等奖。在采写这些稿件的过程中,我们有深刻的体会:关注“三农”必须要做到心到和身到。也就是说,要想报道好“三农”方面的稿件,记者必须要深入到农村去、扎根在农民群众之中,才能写出有份量的稿件来。具体要做到:  相似文献   

9.
毕卫 《新闻前哨》2001,(8):27-27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进城打工和“农转非”的农民愈来愈多;城市市场、建设等信息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城市无公害蔬菜准入制和大型连锁平价超市的兴起,即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蔬菜生产和销售方式。这种城市情况要求传媒与时俱进,努力从城市角度去反映、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做一些预见式的新闻发现,去拓展“三农”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加大城市交通、用工政策、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治安状况的综合报道,即可有效防范民工潮的发生。 依招词…  相似文献   

10.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0):33-3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和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农业和农村无处不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的区域布局、农民的生产生存方式、农民所面临的市场等都不断在变,热点、难点、亮点、焦点,相互交织,改进“三农”报道,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和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把“三农”问题作为第一号文件下发给全国各地,这是党和国家对农业问题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农民问题的最大关切。“三农”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也成为全国各新闻媒体新闻宣传的重头戏。潮阳县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接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有利条件,全面、及时、准确地采写、制作、播出了一批“三农”问题的专题节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其中,《“抛荒地”与“丰产田”》《马镇顺种粮发大财》等多个专题节目还被省台录播,并分别获2004年“广东电视朝阳奖”二、三等奖。在采写过程中,我们主要的体会有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13.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就受到了党报党刊等媒体的普遍关注。虽然在意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关于"三农"方面的报道,多数媒体还存在弱化现象。如何搞好"三农"报道?河南《周口日报新农村版》从把握报道重点、创新版面设置、转变报道理念入手,加强策划,精心运作,循序渐进,使"三农"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让“三农”报道鲜活起来,应该念好“准、深、近”这个“三字经”。首先。要力求“准”字。服务农村改革。从农民的意愿来讲,他们希望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由于他们的文化层次、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了9亿,是中国最大的受众群体,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媒体无疑应在资源配置、宣传报道上给“三农”以更多的关注,这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是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国家对“三农”的重视,使各级电视台意识到媒体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全国各级电视台“三农”节目也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贴近农民,其中以中央台七套节目的《致富经》《聚焦三农》和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等最为成功,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2005年以来,东海电视台对一些节目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16.
“泥土味”内容应追求实用性。作为市、县级电视台记者到农村采访是经常的事,但往往是到乡镇找书记问干部的多,真正到村到组和农民面对面了解情况的少。农村到底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农民现在想什么、盼什么,记者知道的并不多,写出来的新闻往往是空话、套话和枯燥的数据,这样就免不了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味。所以记者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点滴变化,思索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然后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广泛收集典型故事,从中创作出扎根于乡土的“三农”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三农报道,使之切合实际,做深做透,出新出彩,邱树添的体会及时有益。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党报重视、关注“三农”报道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搞好“三农”报道,使之更好服务于农村工作呢?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农民提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总结农民致富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忧虑、困惑,才能深受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尹彩安 《河北广播》2006,(5):111-112
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对“三农”倍加重视,各级新闻媒体办好“三农”节目,适应时代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笔者所在的唐海县农业基础雄厚,以稻苇种植、水产养殖为主。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适应节目改革的需要,我县电视台陆续推出了《科技之光》《农场天地》《专家话农事》等对农节目。那么如何把这类节目办好,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成为农民所信赖的“良师益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深刻体会到,办好农村节目,必须立足服务性,注重引导性,突出针对性,追求时效性。把握住了这四点,“三农”节目就会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就有广阔的天地,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