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鞋子交换站     
人,有好坏之分。鼠,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不能听一面之辞,更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用眼睛观察,用脑筋思考。我们来观察这只喜欢做鞋子的老鼠,并思考它是怎样赢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的吧。  相似文献   

2.
赵坤 《邢台学院学报》2015,(2):116-118,122
迄今为止,研究者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了对张承志与"伤痕——反思"文学思潮关系的思考:研究张承志的"理想主义"给予主体反思的审美可能性,但对张承志在"顺时应势"中的"自我找寻"阐释得不够有力;研究张承志的"自然书写"带给主体反思的启示,但大都聚焦于"人的自然化",研究空间还尚需拓展深化;提炼张承志"知青反思"的审美独特性,探寻张承志对于文学思潮的超越性,但是研究的比较视野还不够自觉。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渴望     
我坐在我的兄弟高山与我的姐妹大海之间。我们三个同样寂寞。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爱是深沉的、强烈而奇异的。它甚至比我的姐妹的深度更深,比我的兄弟力量更强,比我自己的疯狂更加奇异。  相似文献   

4.
代沟     
七点四十五分,我们都在站台上, 我们这群学童——火车又晚点了。我们才不介意呢!晚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将名字划在积满尘灰的墙上。这些的场景永远不会改变——天天如此。同样的人,同样的海报,同样的车站,同样的火车, 同样一个手拿热狗,在站台上走上走下的家伙, 同样一个整天眉头紧锁的矮胖男人。  相似文献   

5.
当你读完张承志、阿城、梁晓声、郑义、朱晓平、老鬼、白描的小说之后,我们可以用不可违拗的自信断言:只要考察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以及这一时期的悲剧创作,就一定会对这些具有鲜明的共同题材特色的群体小说,为何具有如此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给以极力的关注。因为他们以对悲剧的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贯串始终的悲剧意识的创作,推动了新时期悲剧文学创作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让数学课堂成为美丽风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我们追求“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然而,数学——自然科学的皇后,蕴含着比诗画更美的境界。罗素曾言:“数学,如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工教育》2010,(8):33-34
怀揣理想、坚定信念,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令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强!——题记  相似文献   

8.
停顿是一种超越言语力量的传情达意方式,它就像乐曲里的休止符,有着丰富的内涵.写文章讲究轻重缓急、疏密有致,课堂教学同样也是如此.由于停顿蕴藏着潜在的意外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与不间断的、持续的口语表达相比,它对学生的情感、注意力、想像以及思考等心理上的影响,有时比任何有声语言都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之后,张承志选择散文这种更直白的方式作为表达自己的载体。他在散文中坦承自己对鲁迅的景仰之情,鲁迅已经成为张承志的一个情结。《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是三篇直接写鲁迅的散文,对这几篇文章进行梳理分析,不难看出其对鲁迅的认识发展脉络。从张承志的散文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张承志与鲁迅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翻开五十五中学籍报表,这样一组淘汰率统计数据发人深思: 为什么在同样的生源、同样的校园、基本同样的师资配备情况下,95届、96届毕业生淘汰率竟有如此惊人的下降呢?认真分析一下原因,不难得出结论,淘汰率的下降不仅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对转化后进生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工作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转化后进生工作的酸、甜、苦、辣中,悟出了道理,摸索出了规律,开出了转化后进生工作的一剂良药——“激励”。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发明家也好,开拓者、改革者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教师也同样如此,必须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实行“再创造”,把进行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思考的一种追求。要使教学思考具有创造性很不容易,但并非不能办到。须知,思维方式是萌发创造力的内因。只要我们去认识和遵循创造思维的规律,注意转换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就可能在教学实践上有所创造。其转换方式有——  相似文献   

12.
<正>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原本有着同样的起点,同样的环境,却因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同,有了不同的终点。——题记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渴望     
我坐在我的兄弟高山与我的姐妹大海之间。我们三个同样寂寞。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爱是深沉的、强烈而奇异的。它甚至比我的姐妹的深度更深,比我的兄弟力量更强,比我自己的疯狂更加奇异。自从第一道灰白色的曙光使我们能看见对方以来,亿万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尽管我们目睹了多少个世界的诞生、成熟和死亡,我们  相似文献   

14.
动物妙语     
1.猪——生得幸福,死得惨烈。2.狗——请不要用势利的眼光看我。3.马——忍辱负重,为的是下辈子不再为马。4.狼——人类,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5.蚂蚁——毁灭世界,我们比大象更有力量。6.母鸡——人们为什么不要我搞计划生育?7.企鹅——管他有钱没钱,先装绅士再说。8.鸽子—  相似文献   

15.
正"数其十过,不如夸其一长,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表扬总是比批评更有效。"……这些话都有一定道理。希望得到赞许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应该没有不想让教师夸奖的学生——即使是所谓的"差生"。批评而指出学生过错,可以使之反省、自责而改过自新;夸奖鼓励,更可以使之有进步的支点,找到自尊自信。差生自卑而优生自负,"爱而知其短,恨而用其长"同样也有道理。这里,我们要强调:言其过,更夸其长。我们曾亲见这样的情景:驾车人打牤牛拉车上坡——还是空  相似文献   

16.
<正>记叙文易写难工,写得不好,可能就成了流水账、温吞水,琐碎凌乱而又寡淡无味,缺少动人的力量。仔细品读《背影》《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三篇文学经典,探究其中叙述技艺——"背景""叠加""映照",可以增强我们对经典丰富内涵的理解,进而领悟感人至深的叙述力量。如此,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有诸多启示,为我们解读叙述文本打开了一扇窗。一、背景——打下叙述的底色"长向文坛瞻背影",《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经  相似文献   

17.
《三十三年行半步》为理解张承志的思想方法提供了相对明确的路径。他的思考与写作,是以"正义"为理想追求的"文明的游击战"。在"人文地理"的方法中,他借助空间抵达历史,不断寻求"思想"在当代的可能性。不过,在新的语境中,"思想"的边界与传播有效性问题,也是制造了"张承志难题"的张承志要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独臂人,他一只手的力量比正常人的两只手的力量还要大得多,所以他到处找人挑战。多次获胜之后,他又想出个新花样,以证明他的强大力量。这天,他向一个文弱的读书人发起挑战。他很自负地对读书人说:“武器随你选,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你两只手的力量大,还是我一只手的力量大?”读书人爽快地接受挑战:“我们就用眼前这些石头当武器,比一比吧。”独臂人说:“行,这些比我手掌大的石块,每块最多几十斤而已。算不了什么!”比赛开始了,结果......一分钟思考胜利者是()读书人()独臂人谜底独臂人输了。因为每一块石头都比他的手掌大,他一只手难以握…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走进美术馆,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美术作品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思考:今天的绘画为什么和过去的不一样?为什么现代的绘画中形象模糊了却更能触动人的心灵?有人说这是形式因素在起作用,是人类对美学的新的需求。那么“形式因素”到底是什么?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对此,笔者略谈形式因素在绘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相传大禹父子均受命治水。其父用堵——水来土掩之法,终遭失败;大禹用引——疏渠浚道,天下大治。同样的背景,相同的对象,因为方法的不同而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在全球化+虚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