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笔者也有幸走进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堂.一节节或激情飞扬、或妙趣横生、或清新自然的语文课宛如一首首美妙的歌曲沁入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2008年教师节,我收到一封署名为stone的信.stone是我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信中除了祝福外,她写到"…"您一定猜不到,我第一次看到您改完作业本时感动得泪流满面,您记得吗?当时您在每位同学作业后都写了一段或长或短的批语.  相似文献   

3.
我校启动的师生"书信交流"活动,取得了改善师生关系的最佳教育效果. 上学期末,学校别出心裁,布置了一项特殊寒假作业:给自己的每位老师写一封信.学期伊始,我收到了厚厚的三叠.品读着一行行或工整或流畅的文字,聆听学生的心声,触摸他们的心跳,我只有用我零星的思考来表达我的感动.  相似文献   

4.
对下列题目以"√"或"×"作出回答. 1.我认为学习一点儿也没有意思. 2.我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学习的. 3.我一学习就觉得没劲. 4.学习没有什么用. 5.我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6.我学习只是为了父母. 7.我对学习没什么兴趣. 8.一上课,我就无精打采. 9.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我总是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5.
"我是谁"是人类文化的千古之谜,自古以来一直吸引人们去思考.史铁生以敏感而睿智的心灵参与了这一思考,并获得了颇具深度的独特见解.主要内容包括:"我"是一种结构,不但在生命的整体里,而且在世界所有的消息里;"我"可以分为"内我"与"外我","主我"与"客我","小我"与"大我";"大我"表现为精神或灵魂,与无限之在相连,与绝对价值相通,表现为博大的爱愿,简而言之即神性的我.  相似文献   

6.
一篇文章就像一棵树,深沉的主题或情感,像树的根;起伏或流畅的行文,像树的干;优美或洗练的语言,像树的枝叶.于是,我尝试引导学生像认识一棵树一样来学习阅读一篇文章,教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树型阅读.下面是我用"板块式思路"教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我一直渴望能遇上一位给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小课题研究指点迷津、指路导航的"知己"或"导师".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走进了我的视野,我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8.
20年前,我就觉得,没有"三古"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史或思想史)的中国大学就不能算一所像样的中国当代大学.后来,我为我的大学建设"三古"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在这些努力中,对"三古"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感悟.曾经是一种直觉,如今也可讲出一点道理来了.这里,也分一个一二三来叙说一番.  相似文献   

9.
我的神秘在于:无所不在又无处可寻.早期和中期的维特根斯坦,基于先验的或现象主义的理由,通过消除我来消除这一神秘.后期(包括中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则认为,我是无法消除的;虽然我们可以从语言使用的角度知道"我"是谁,却无法知道"我"如何指向了我,也不能知道我是谁.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说法可以合理地看成是康德相关论述的语言学继续.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你是我的太阳","太阳"是此文题的写作关键词,而且具有一定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在写作时,一般不要去写宇宙中的"太阳",而着重要写其比喻义或象征义.下面我就如何写好这个题目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一、先通过审题关.  相似文献   

11.
康亚华 《班主任》2006,(5):22-23
六年级的学生或深或浅、或明或暗体验到了性的萌动,他们心底升起了了解异性的渴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一般采取回避的态度,从不跟学生提起与爱情相关的任何话题,我害怕激起学生心中爱的涟漪,使自己成为催发学生"早恋"的罪人.可是,有一次,我的这种常规想法却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2.
元旦将至,一位年逾古稀的学界前辈赐我一张贺卡,上面称我为"荣斋兄".有个同事见了感叹道:"这位老先生太客气了!"我笑了笑,解释说:"这不仅仅是客气,也很得体啊!"于是,想起说说谦敬的称谓语.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往今来凡儒雅之士,言谈举止必"自谦而敬人".在庄重的场合交谈时,在彼此的书信往来中,如须自称或称呼对方,便要使用谦称或敬称.  相似文献   

13.
毫不夸张地说,找工作的那段日子,一看见"招聘"二字,我的眼睛就条件反射般地发亮. 我的专业是法律,进检察院或法院是最理想的选择.家里,父母已找好关系在市检察院给我留了个名额.但我不愿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下活着,我渴望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我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表明了我要独自拼搏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帅良的"秘密"] "连环话"是我研究的微型课题,灵感来自"连环画".三至五天,孩子们连续写一个话题、一个故事或事件,题材广泛,内容多样.经过整理与修改,一篇篇习作新鲜出炉.孩子们写"连环话"半年多了,我欣喜地发现,他们越来越爱写作了. 一天,帅良的一段"秘密",让我从陶醉中清醒. 陈帅良:(2012年11月5日)茆老师,我有一个秘密,说出来您千万别生气.其实我很不喜欢写"连环话",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每天的生活似乎都一样.您要求一个话题写好几天,我真的没有东西写.每天我都是等其他作业完成了,才无可奈何地拿出本来,请求妈妈告诉我该写点什么.这几天,妈妈不再教我了,我写得特困难,我好难受啊!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追梦天使 高二(10)班 凌远华 一只蜻蜓停止了飞翔,悄无声息地零落在我冷清的角落里. 我拈起它久久凝望,像要解开某些生命之谜. 太史公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相似文献   

16.
呼告倾诉     
傅敢泽 《初中生》2007,(23):22-25
[技法阐释] 呼告本指一种修辞方式,即作者由于感情激动,在叙述或描写中,有意撇开听众或读者,直接对所描述的人或物吐露胸臆.请看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一节文字:"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后一句直接对所叙写的蔡芸芝老师说话,让作者胸中那段依恋不舍之情得以充分地流露.  相似文献   

17.
时光老人还真不嫌累啊!每时每刻都在奔跑,跑着跑着,我就到初三了. 父母也开始淡忘,他们忘了从前总在我生日的那天说"女儿,生日快乐"或"真快,女儿又长大一岁了"!生日的味道一年一年淡下来,变成了365天中普通的一天.  相似文献   

18.
感受乡村     
马凯 《语文新圃》2008,(7):32-33
今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题为"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如果要我写的话,我一定会选后者.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的父母生在乡村长在乡村,落户城市后,我家一直和乡村有着一种割舍不开的情结,用一个文绉绉的词来形容,叫"乡恋".于是本可"触摸城市"的我便常去乡村体会那里特有的闲情异趣.……  相似文献   

19.
(以下简称SA):有时我们的读者在听到"弦论"或"宇宙论"时,他们会两手一摊说:"我永远也搞不懂它."格林:我的确知道,人们在一开始谈到弦论或者宇宙论时会感到相当的吃力.我和许多人聊过,但我发现他们对于这些概念的基本兴趣是那么的广泛和深刻,因此,比起其他更容易的题材,人们愿意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  相似文献   

20.
我像男孩     
我不再让别人叫我假小子. 一个货真价实的伢子头,发达如螳螂腿的四肢,随随便便套上牛仔服,走路三步一蹦,两步一跳,确实不难被朋友视为"异端"或"假小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