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学校表现出的厌学、出走、轻生、自虐、自我封闭等不良行为.都与学生不能适应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关。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句话道出了适应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民主与专制是相对的,民主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如果学生生活在专制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猫”和“老鼠”一样,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处处小心谨慎,学生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做什么事都不敢放开手脚,这怎样谈得上创造呢?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来的创造性呢?所以学校要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学生思维才有可能活跃,才可能去创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不以权威压制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即便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随意训斥和压制,要给予适度宽容。只有营造了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3.
这一对关系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道德教育”一词包含“教育”一词,那么进行教育的场所最主要的就是学校了,因此二者的关系是:学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因为家庭、社会也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学校道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又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好比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大环境”,学校生活则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中环境”,而道德教育活动过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小环境”。学校好比一个“家”,道德教育好比一个“孩子”,孩子发展的好坏当然离不开家庭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石光兴 《贵州教育》2010,(7):15-15,19
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人们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学校就是寄宿学生的港湾。学生寄宿学习,安全第一,学校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有许多学生离家二三十公里,  相似文献   

5.
天津育才职业学校一直承担着实施特殊基础教育任务。多年来,在积极开展“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位,突出德育、强化管理,因材施教、培养技能,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在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挽救有轻微犯罪的学生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实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生的教育转化率逐年提高,学生犯罪率为零。这里的学生不仅招得进,而且留得住、推荐得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在实施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学校的主要做法是:一、站在战略高…  相似文献   

6.
夏梅 《辽宁教育》2006,(4):24-25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校园文化环境。是指与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它包含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精神环境两个部分。校园物质环境是以编整形态出现的物化环境,主要是校容校貌,如校园的整体规划、建筑物的布局结构、室外的绿化美化、室内的整洁美观等。校园精神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传统、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文化活动构成的气氛等。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环境对校园内每一个成员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因此校园环境应该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是一门“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7.
尊重学生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我们应该强调教育“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学校不应再是“以教定学”,而应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的个性化服务,学校应成为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个学生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个性”,《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心理学上解释为“个性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学中定义“个性”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是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越迅速,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就越大、越深刻。“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最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以,他们也就特别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形成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如错误的家庭教育,不良的社会环境,片面的学校教育等;二是主观因素,如学生自身对正面教育的逆反心理,动荡偏激的思想情绪,不良习惯,脆弱的自制力等。  相似文献   

10.
主题产生背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立法、净化环境、深化改革、净化风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外合力”和立法、技术、教育的“内合力”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系统,才能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而作为孩子本身,也必须提高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的发挥网络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降低网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以人为本”的教育。幼师生是未来的教师,健康、稳定的个性心理是适应未来工作、生活的必备条件。个性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天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乔浦 《新疆教育》2013,(15):167-167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唐冬琴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73-273,291
在环境教育所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笔者所在学校进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经问卷调查,在地理课程中,对有关环保内容特别注意的占90%;对环保认识有较大提高的占60%;在环保情感态度方面,有60%的学生更加关心环保,34%的学生开始关心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有90%的学生表现有进步。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好像“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样,“人”字的一撇象征无形的上层建筑,一捺象征有形的物质载体,“○”象征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构成的环境信息,活生生的人和环境信息构成了人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共同组成了素质教育○人结构。在素质教育○结构相标中,道德是灵魂,智能的根本,体质是基础,在素质教育○人结构重点中,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素质教育的两条“腿”。在素质教育○人结构环境中,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影响素质教育的环境信息链条,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着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高校后勤管理与学校物质环境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人们通常将学校环境分为学校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类型。学校的物质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如校园、  相似文献   

16.
金倚城 《江苏教育》2000,(12):12-13
做校长四十多年,工作的中心在于如何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翁。全校教师来自各地,每个人的社会经历、个性特征、化教养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要使每个教师树立当家做主的意识与行为,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孟庆华 《双语学习》2007,(9M):140-141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年来学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环境教育、抗挫折教育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变了,社会环境变了。以往我们对学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接受那些固定的道德价值,这种以“听话为标准”,以“服从为目的”的驯服式教育忽视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生活事件后症”的提出。当今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越来越显,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主要通过生活事件及各种中介因素来实现。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各种生活事件,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具有特殊性,他们对生活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方式不同于成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过:“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小环境。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创设的教育环境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用学生创造的周边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6年以来,我们按照“软硬结合、和谐宽松”的要求,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净化、美化、绿化———硬环境的建设走进华南师大附中的校园,就像打开一部立体、多彩、富有…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监护网中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学生”教育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要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笔者认为:班主任老师要深入了解“留守学生”,分析教育不利因素;要分析心理明理导行,努力提高教育实效;要主动构建监护网络,增强家校联系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