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撒哈拉,一个神秘而又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一片人类想征服的土地。1906年,英国人汉斯和他的商队历经艰辛,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徒步穿越撒哈拉的壮举。近百年后,这片土地上又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2001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科学家袁国映爷爷和英国科学家简·海尔爷爷、加斯伯爷爷还有向导杰民组成了一支"中英撒哈拉环境科学考察队",徒步穿越了撒哈拉腹地。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摘编袁爷爷的专著《徒步穿越撒哈拉腹地》中有趣的章节供小读者们阅读。让我们随着袁爷爷的笔端一起领略撒哈拉的美丽和神奇吧。  相似文献   

2.
倪小豆 《小学时代》2014,(Z2):30-31
<正>提起非洲的撒哈拉,你是不是满脑子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顶多再有几株仙人掌类植物?其实,撒哈拉沙漠的内容可丰富着呢。在遥远的古代,从埃及现在的荒漠,直到广阔的非洲北部,都曾经是湿润的肥沃土地。生活在撒哈拉到埃及这一片广阔土地上的人们狩猎、捕鱼,和其他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没什么区别。巨大的撒哈拉沙漠当时是湖泊成群、植物茂盛的人间乐土。  相似文献   

3.
在阿拉伯语里“撒哈拉”是褐色、荒漠的意思,这个词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了撒哈拉大沙漠的凄凉景象。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塔西里高原地区,曾发现过距今2-3万年前的冰川期到2000多年以前古人留在岩石上的几幅壁画。在一幅大约8000年以前的画上有长颈鹿、鸵鸟、羚羊等食草性动物。由此可见,当时的撒哈拉大沙漠曾经是一片众多动物赖以生存的绿洲。还有一幅大约6000-4000年以前的壁画,上面画着一个人放养着长犄角牛的情景,这又一次证明了撒哈拉大沙漠的确曾是一片可供放牧的大草原。此外,在另一幅大约2000年以前的画上发现了骆驼与战争的场面。从此以…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1)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相似文献   

5.
百科文摘     
撒哈拉沙漠曾水草丰茂 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近日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规模很大的石器时代墓葬群.科学家称,这片大型墓葬群位于尼日尔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中,初步发现的单个墓葬多达200处.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大的沙漠在哪里?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没错,这片横贯非洲北部大陆的沙漠实在太大了.可是你知道吗: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大荒漠里,隐藏着许多人类未知的秘密,其中,被称为撒哈拉“眼睛”的一处圆形地貌,更是充满神秘和诡异的色彩. 这处圆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什么被称为撒哈拉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7.
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面积有77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总面积的1/4。这一地区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是一片沙海的大荒漠。“撒哈拉”一词,阿拉伯语的意思是“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改造撒哈拉关键在于水,从哪儿去寻找水源呢?南美洲!据测定,亚马孙河每秒钟灌入大西洋的淡水,最少有3.5万立方米,最多达12万立方米。如此过剩的淡水,着实令非洲国家羡慕。科学家们为此设想,在淡水资源相差悬殊的两块大陆之间,架设一条越洋管道。将过剩的亚马孙河河水引往滴水如金的北非沙…  相似文献   

8.
飞蝗之灾     
神秘试验 21世纪中叶的某一年夏天,地球 赤道附近的大片地区一直干燥少雨。 终于有一天,气象卫星传送的图 像表明,一股暖湿气流正向撒哈拉大 沙漠缓缓移动,由此将带来一阵降雨 过程。尽管经过几十年不懈的治理, 撒哈拉大沙漠已经摆脱了荒芜的面 貌,出现了一片片新的绿洲,但罕见 的雨水毕竟还算是老天珍贵的赏赐。  相似文献   

9.
飞蝗之灾     
神秘试验2031年夏季,比邻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区一直干燥少雨。终于有一天,气象卫星传送的图像表明,一股暖湿气流正向撒哈拉大沙漠缓缓移动,由此将带来一阵降雨过程。尽管经过几十年不懈的治理,撒哈拉大沙漠已经摆脱了荒芜的面貌,出现了一片片新的绿洲,但罕见的雨水毕竟还算是老天珍贵的赏赐。于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热切地期待着大雨的降临。此刻,一架小型运输机正在大沙漠上空盘旋着。除了驾驶员之外,机舱里只有两名乘客———一家跨国公司的老板霍勒和命名为“生物传递实验室”的主持人帕尔斯。面目斯文、大腹便便〔pián〕的霍勒…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给了我们曾经梦想过的,也让我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题记旅游是重要的休闲方式,人们在选择目的地时往往会选择名胜古迹。令人费解的是三毛居然选择了撒哈拉,那个颇有名气却很少有人问津的地方。我想,三毛的撒哈拉之行决非一种休闲之旅,而是一次精神的流浪。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物质文明,而人们的精神空间正遭受着污染与侵蚀。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三毛为什么选择撒哈拉了。三毛是明智的,她以行动实践了作为一名优秀作家的追求,同时也似乎在提醒人们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有人曾发问:“现在为何幸福越多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在非洲北部,有一大片沙漠,面积几乎和中国一般大,它就是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干燥炎热,降水量稀少,这里最高气温超过50摄氏度,一般植物很难生长,动物中也只有鸵鸟、羚羊和骆驼等才能生存下来。世界热极神秘金字塔在埃及首都开罗附近,有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那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古埃及的统治者法老为了求得死后超度为神,不惜动用巨大人力、物力为自己修建陵墓。金字塔就是存放法老遗体——木乃伊的地方。如今当人们来到金字塔下,仰望四五千年前的建筑遗迹,不禁会想:这么多的巨石来自何方?它是怎样被堆砌起来…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1,(6):F0002-F0002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920万平方千米。随着近代地质学家、考古学家连年不断地对这片大漠进行探险考察与研究,发现撒哈拉并非自古就是不毛之地。在八千多年以前,这里曾是遍地牛羊、青草肥沃的草原。  相似文献   

13.
在那片贫瘠、荒凉的撒哈拉沙漠中,埋葬着两个完全自由的灵魂,这沙漠中每一粒沙子是他们的情感,每一滴水是他们的思想,每一阵风是他们的语言,每一次海市蜃楼是他们的欢笑。时而活泼、时而忧郁、时而快乐、时而失落、时而欢颜、时而哭泣,三毛和荷西,与撒哈拉一同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与撒哈拉永远共存。她是个如此可爱而勇敢的女人。敏感的灵魂与独特的情怀充盈着她,让她鼓起勇气,自信满满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在意旁人庸俗的眼光,不畏惧生活的层层困难,不害怕大自然的咄咄相逼。冲破爱情的年龄桎梏,打碎历史的封建习俗,击碎种族的态度枷锁,…  相似文献   

14.
人类冬眠     
公元31世纪,非洲撒哈拉处处绿洲,一片繁华。千年前的那块不毛之地上,现在已经崛起十多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改变地貌的并不只有撒哈拉,还有中国的西藏、新疆。因为气候变暖,珠穆朗玛峰上的冰川融化,山脉无法阻挡季风长驱直入,戈壁荒原受到雨水滋润,成为肥沃的土地。西藏、新疆等地成为宜居地区,人口暴增。那里城市连绵,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15.
干雨     
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一年里阳光灼(zhuó)热,空气干燥,一连几年不下雨也是常有的事。有的时候,大沙漠的上空也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地上的人们能够明显地看到下雨。当人们发出欢呼,动物们也在期望雨能  相似文献   

16.
天凌 《小学时代》2008,(1):22-24
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肯定是通过台湾作家三毛的书了解非洲的撒哈拉的,知道那里有驯顺的骆驼、腼腆而好客的土著人、肆虐的风沙和干渴的嘴唇,知道那里的贫富差距甚大,酋长有几百匹骆驼,而穷人只有帐篷或洞穴可住,还要忍受战乱带来的流离颠沛。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是上世纪70年代的撒哈拉了,今天,撒哈拉是否还有着同样寂寞的风沙,同样凄艳的夕阳和同样原始的生活面貌?让我们一起去北非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7.
我印象中的那个绿洲并没有消失在撒哈拉沙漠的苍茫里。我降落在一片田野上,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将有一段童话般的经历。我乘坐的那辆老式的福特车没什么特别,接待我的那对和蔼的夫妇也没什么特殊。  相似文献   

18.
高航 《华章》2010,(21)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需求数量庞大,然而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却始终面临教师资源短缺的状况.这与其日益严重的教师流失现象密不可分.而教学资源的缺乏,教师艰难的职业生涯,艾滋病与艾滋病毒的盛行以及不合理的人员配置等是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教师流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周泽天 《辅导员》2012,(Z1):113
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约九百零六万平方公里。我与同伴柯儿坐在撒哈拉沙漠中垒得最高的沙尖上,悠闲地娱乐。"柯儿,书上说撒哈拉沙漠非常广阔,可为什么现在就只剩下我们目前坐着的这一  相似文献   

20.
《小火炬》2007,(6)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鸟,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沙漠草原。它的双翼很小,所以不会飞。但它的腿长而健壮,每小时可以奔跑70千米。在南非,人们把鸵鸟当家禽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