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青同志提出的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前,我在给几个贫农社员代笔时,遇到过这样一个困难问题:他们很希望我给他们代笔,可是他们又说不出更多的想法和见解,对所要写的内容也不能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例如,今年春季备耕时期,我给一位贫农社员代笔,写他听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相似文献   

2.
真实的遭遇     
中学时期的一位老师从家乡来,我们几个同学去看他。谈话间他对我们说:“你们都是记者,你们是我的学生,今天没有外人,我讲个真实的故事:前些日子咱家乡邻县去了一位记者,采访全县办计划生育协会的事。记者要到村里采访,县里有关部门通知了某某乡,乡里选了一个村子。其实,村里没有什么这协会那协会  相似文献   

3.
报上为工农群众代笔的文章越来越多了,这是件好事。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马青同志来信中提出的两个问题,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卽代笔时应该遵守什么准则?代笔者可不可以进行整理加工、概括提高?这和包办代替、任意拔高有何区别和界限?这是值得进行一次深入讨论的问题,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同时,也希望大家交流一些代笔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探亲,养病,收到《青年记者》编辑部约稿的邮件。先是欣喜:报社的同志还没忘了我。后是忐忑:“群众为什么不信我们的报道”这个题目,应该是由鲁迅先生来剖析的问题。咱没有老先生的胆识,更没有老先生的骨头。这题目里藏着政治、体制等到骨头到肉的大问题,不是我辈能研究了的。没那么深的见识,没那么硬的骨头,还要写这个题目。怎么办呢?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权且给“群众为什么不信我们的报道”把把脉吧。  相似文献   

5.
【咸聊淡扯】过年了 ,三毛这厢给各位老哥小弟大姐小妹拱手了。拜年嘛 ,咱中国人就该拿这个样儿。您问咋地改了行头 ,把“三毛导语”换成“咸聊淡扯” ?别以为我写了错别字 ,此处有典。这要感谢小二。是他跟别人恶心我 ,说我“老不死的 ,还敢‘导语’ ?瞧那‘三咸斋’ ,连根咸菜也没有。“这话又被我听见了。虽不太中听 ,却也基本属实。咱一没文凭二没靠山 ,有啥资格导人呢 ?咱那网站的聊天室 (三咸斋 ) ,见过几个鬼影儿 ?琢磨一晚 ,决定 ,新年换新貌 ,还得抖擞他一排子。三毛向来是从善如流的 ,叫“三毛导语”的确有愧众兄弟 ,得改。不过 ,…  相似文献   

6.
去年七月,故宫博物院院长、著名史学家吕振羽同志的夫人江明同志,给家乡——湖南邵阳县金称市公社汇寄了人民币六千元作为办农村图书馆之用,并给金称市公社党委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得知家乡准备办图书馆,这很好。这也是振羽同志和很多老一辈革命者的希望和要求。汇上币陆千元,作为你们添置图书资料之助,这只是我对家乡人民的一点心意。”金称市公社党委接此信后,多次开会研究兴办图书馆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筹备,  相似文献   

7.
拿焦裕禄同志的思想品质作镜子,照照自己,发现自己思想上存在着“三害”,这“三害”就是“我”、“苦”、“难”。焦裕禄同志思想里只有人民和革命,没有“我”字。而自己的“我”字还不断出来捣乱。它有时表现为个人主义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就不安心作采访工作了。有时表现为名利思想,在报道上掺杂着个人名利思想,愿写大的,不愿写小的;愿自己出名,不愿当工农群众的代笔人。它有时还表现为骄傲自满情绪或消极悲观情绪,哪一时期的稿子登报多,工作成绩比较显著,就骄傲自满起来,把功劳记在个人账上;哪一个时期登报少,成绩不大,就消极畏难。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幅在家乡西藏阿里地区拍的照片,画面是:伫立于灌木丛中的我,裹一件皱巴巴的皮大衣,两手叉腰,双目远眺,蓬乱无章的长发被高原的风卷成一簇。“整个一个流浪者”——这是照片给人的第一印象。而我,每当端详这幅照片的时候,眼前都浮现诸如“自在”、“充实”、“旷达”、“潇洒”这类生动的字眼,身心被一股暖流包围,油然而生对家乡的感激之情。的确,多年来家乡给予我的回报是多么丰厚啊!我的记者生涯就是从家乡开始的。1988年夏,我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西藏日报。到拉萨的第六天,我便以报社记者的身份踏上了西去阿…  相似文献   

9.
胡乔木同志最近指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他谈到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的几个不正确的用语,如: 1、关于“最好水平”。我已讲过多次,这种说法不通,水平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别。可是现在仍然出现。前两天报纸上就有。希望不要再使用了。 2、关于“宣传群众”。这是毛主席讲过的一句话,他说“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实际上这句话是不通的。汉语里没有这个说法用法。我们在整理毛选时忽略了。我想了很久,想不  相似文献   

10.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11.
1977年11月,领导派我去北京,为南县青年劳模吴德保同志代笔,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署名文章。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  相似文献   

12.
报载,大连市大窑湾举行一期工程4个泊位竣工典礼时,几位工人找到记者,对现在经济建设报道中很少提及工人表示不满。他们说:“这竣工,那剪彩……官儿的名字一大串,没有咱工人的份”。因而要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希望记者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这话说得何等意味深长!一是说前些年,记者写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李琛奇 《新闻三昧》2004,(11):51-51
时令已到深秋,但丰收的喜悦仍挂在西北农民的心头。“现在的中央领导净给咱农民办好事。”不知是谁刚一提话头。颊簸的班车上立马就炸开了锅。“是呀,昨天县上又给咱们中学送来了40多台大彩电,咱的娃也能享受享受现代化教学了。”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丹东土生土长的,1968年下乡到东沟县黄土坎。在那个年代,农村条件很艰苦,我所在的村没有电,农民都是点着煤油灯度日。一天,大队长找到我说:“小郭,你懂电,能不能把咱大队的电给办起来?”我说可以试试,大队长就给我派了20多个壮劳力。知识不够,遇到难题,我就到书店翻资料,找依据。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电厂办成  相似文献   

15.
“是谁扫了你门前的雪?”“是咱亲人解放军。”“你那两只手是干什么的?”“我这两只手是给解放军送水和献花的。”以上几句对白是作者与湖南经济电视台的王记者在列车卧铺车厢里的调侃。  相似文献   

16.
从业十多年来,我深深感受到,要写好新闻,一定要想群众所想,与群众息息相通,写出对群众有“价值”的新闻,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一名群众喜欢的好记者。 想群众所想,就是要关注群众疾苦。黄岩某公司职工住进集资房3年仍通不了电,给生活造成很大困难。我当即来到现场采访,群众对有关部门的作为意见很大,牢骚话也在所难免。回后,我连夜写成一篇消息,客观地反映了群众的生活困难。第二天消息见报后,当地  相似文献   

17.
边编边悟     
别人当编辑是什么滋味,咱不知道。但我觉得26年的编辑生涯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自己越干越有味道。有人不解:“净弄些小豆腐块,有什么意思?”“整天在本报讯上抠来抠去,活得有多累?”我们这帮编辑听了付之一笑,依然干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里”指的是哪?西柏坡。每年数次去西柏坡,每每想起西柏坡,一种由衷的崇敬便从心底涌出。漂洋过海.当听到有的外国人也说这句话时.更感到西柏坡的伟大和坚实:这个当年的小小山村.竟然承载过如此重的一个泱泱大国的命运;事过境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连外国人也没有忘记,足见它的历史定位越来越重.越来越清晰。才华横溢的朋友康旭发同志,平山县人,对家乡,犹如对家乡的西柏坡,一腔自豪,一往情深,当他将一部《红都西柏坡写真》交我作序时,我便敏感到这书的份量肯定不轻。  相似文献   

19.
1987年6月以来,我在同老山前线指战员通信、邮寄廊坊日报和编辑《老山之声》专栏工作中,深深地被前线指战员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保卫祖国的崇高品德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使我加深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坚定了做好通联工作的信心。通联编辑应该经常对群众进行各种调查,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容易被群众接受;与群众广交朋友,多方开辟联系群众的渠道,研究他们喜欢什么,反对什么,尽可能为他们服务。 1987年6月3日,我看到一封老山前线某部战士杜永和的来信,信中说:“我们是战斗在老山前线的廊坊籍战士,很想知道家乡的一些情况,报社是否办理邮购家乡报的业务?”我感到这不是一封普通的来信,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人家整咱,咱没办法,咱可千万不要自己整自己!" 这句话是我自己发明的,名之曰"快乐语录",因为常念我这条语录,能给你带来快乐. 根据我的测算,一个人的烦恼,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来自自己,只有"飞来横祸"那百分之一不是你自己找的.俗话说"招灾惹祸",说的就是灾都是自己招的,祸都是自己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