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新闻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从来没有发现不了的新闻,只是没掌握发现新闻的方法和思路。如果说发现是看到前人没有看到过的事物、找到前人没有找到过的事物,那么,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因此,我认为影响发现新闻有五大要素:●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系统思考与细节观察,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又见树木又见森林。观察是记者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的最常用的武器。发现新闻能力减弱则是观察意识的淡漠,尤其是处理不好系统思考和细节观察的关系。在采访…  相似文献   

3.
董斌 《新闻前哨》2005,(10):26-26
戈公振说:“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新闻素材。但新闻事实蕴藏在事物的变化中,要靠记者去发现和捕捉。无论是刚踏入新闻之门的年轻人还是从业多年的老记者,脑中时常盘旋的问题是:哪里有新闻,有什么值得写?谈的都是新闻发现问题,更进一步说是发现新闻线索的问题。如何从众多的事实中敏锐发现有价值的事实写成新闻报道,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发现新闻是比写作新闻更重要的能力,不断发现并报道新闻,是新闻记者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记得在一次新闻工作者的培训班上,一位副教授讲到合格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时说:记者要有"过人的思想"。他所说的"过人的思想",应该是近似于新闻敏感性,而且是超常的敏感性。我很赞同这位副教授的见解。记者要有"过人的思想",反映了新闻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说明记者应当具备一种敏锐地发现和判断一件事物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超于常人,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要超  相似文献   

5.
余运超 《记者摇篮》2000,(11):19-19
新闻采编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记者、编辑是否具有过硬的创新能力。有的新闻作品脍炙人口,有的文章却让人难以卒读,这都与作者深入的观察分析、深厚的知识储备、独特的思维角度、开放的个性心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所构成的创新能力分不开。一、洞察本质力。这是一种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事物发展的联系能力、事物发展规律的运动能力、事物发  相似文献   

6.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7.
郑有胜 《记者摇篮》2014,(10):14-15
一位新闻界前辈曾这样提示后来者:新闻到处都有,俯拾皆是,甚至旧闻里面也有新闻,就看你能否及时捕捉到它。这就要看一个记者的业务能力了。这种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新闻敏感性是其中的关键之一。何为新闻敏感性?一般认为,新闻敏感性就是及时准确发现新闻的能力,是能迅速准确地判断什么是新闻、有多大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性强,记者就能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来,继而撰写出有分量的新闻稿件;反过来,新闻敏感性弱,明明新闻  相似文献   

8.
邵奎 《军事记者》2011,(2):72-72
所谓新闻发现力,就是通讯员在具备新闻敏感的基础上,把他人没有发现的新闻及时准确地报道出去的一种能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记者的发现力》中提到:“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发现力”’。那么,通讯员应该如何培养新闻发现力呢?  相似文献   

9.
罗睿 《新闻窗》2010,(3):36-37
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记者、编辑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的表现有三,一是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记者的宝贵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李梦桃 《新闻窗》2008,(4):29-30
一篇新闻报道能否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否具有一定的震撼力,能否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反响,这首先取决于记者采访和挖掘新闻价值的功力,也就是说,记者采写稿件的质量体现了他本人的专业素质,即发现、捕捉、挖掘新闻的敏锐观察能力,也就是新闻敏感。确切地说,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周围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播新闻就是在发现中采访,在采访中发现,如此循环往复。记者的发现能力与新闻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时效性四个要素紧密相连,记者对这四个要素的认识程度不同将决定记者能否发现新闻和发现什么样的新闻,决定记者对原有新闻的再度开掘。这四个要素当前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内涵在不断更新,记者要提高自身的发现能力和采访水平就有必要根据当下新闻发展的现状再度认识并准确理解、运用它们。  相似文献   

12.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条新闻来说,往往有浅层和深层两种信息。对于浅层信息,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和捕捉到,而那些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东西往往存在于事件的较深层次,它们常常被一种隐蔽的、芜杂的内容甚至假象掩盖着。当其他记者在忙于报道新闻的浅层信息时,如果我们能够运用独特的视角,发现新闻背后的深层信息,就会有意外的收获。那么,如何发现浅层新闻下面的深层富矿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同中求异,别见洞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做有心人。在采访中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力求尽量多地掌握事件的各方面信息。当别…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5.
蒋勇 《新闻实践》2009,(12):68-68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发现新闻线索、开展深度报道的先决条件,也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基本动力。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从中深挖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6.
发现和选择新闻角度,是编辑记者的基本功。这不仅受时代、形势和新闻素材、体裁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编辑记者的认知水平、新闻价值观和采写能力的影响。我们要学会站在不同方位观察、分析客观事物,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挖掘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闻网片,要“获取”,首先得“发现”,要“发现”首先得“觉察”。“在日常新闻摄影报道中,记者思考的深度,对新闻事实的敏锐感觉和认识,决定了他挖掘题材的能力和对瞬间新闻实质的把握能力”。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事物,新闻摄影人对富含传播价值的新闻瞬间影像的敏锐感悟、察觉、判断能力,这种积累蕴藏于人心里的悟性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张瀚池 《新闻世界》2011,(8):198-200
新闻发现是新闻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简单地说就是发现新闻。新闻发现是记者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新闻发现中学会感悟,需要的是时间、是学习、是琢磨、是观察、是付出。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记者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笔下的新闻就会出彩。有的记者善于用“逆向思维”,因此,他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有的记者善于“发散性思维”,那么,他的新闻作品就能举一反三,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最近我发现,使用“延伸思维”去观察社会,可以深化主题,写出主题深刻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丽岩 《新闻界》2007,(6):82-83
记者只有在现场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事物,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所蕴含的更深的新闻价值,才会写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