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晶  陈苗  李伟 《情报科学》2019,37(9):123-125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息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是应对 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培养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型信息人才,在提升个人、企业和政府等竞争力的同时, 也成为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方法/过程】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 和趋势为出发点,分别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现阶段信息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信息人才培养的模式、路径及对 策。【结果/结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信息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政四 位一体的联动培养机制,优化相关知识结构,完善能力培养体系,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带来的问题 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李文清 《科技风》2023,(35):141-14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社会对综合型城市管理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本文首先对π型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概述,并阐明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其次,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π型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与实践。最后,文章以百色学院城市管理专业为例,介绍了从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对π型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徐艳 《现代情报》2016,36(10):123
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图书情报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研究生院(GSLIS)与北卡罗来那大学信息与图书馆学学院(SILS)两所世界顶尖图情学科院校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养的相关启示。通过分析GSLIS与SILS在思维观念、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优点,对国内图书情报高水平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的视角,探讨聚焦如何培养数学类专业新理科人才。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变革,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等与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努力构建数学类新理科专业人才培养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数据来势汹汹,对传统数据商业分析模式产生了重大地影响,对电力企业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从人才培养、技术储备、数据驾驭、数据价值挖掘等方面剖析电力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的挑战,让电力企业在大数据来临时更加从容地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法论、解决方案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吴林  王秉  吴超 《现代情报》2021,40(10):113-121
[目的/意义] 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旨在储备安全情报专业人才,这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给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安全情报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思辨方法,在安全情报人才培养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安全情报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要求,并构建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能力素养体系。基于此,提出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面临着目标升级、统一标准、需求宽泛、法律建设、能力提升、环境适应、教育改革等诸多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安全情报人才的知识、技能、意识、文化道德和执行力等素养水平都亟需提升。此外,大数据时代安全情报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体系、法规保障、智库建设、文化氛围以及人才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高质量的安全情报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大数据时代大学治理的变革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科技进步要求信息得到高效利用、疫情发展要求改进教学管理模式、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总结了大数据融入大学治理变革的迫切性,然后从大数据改进大学学习方式、大数据提高大学服务水平、大数据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大数据提升大学决策水平等方面总结了大数据为大学治理模式变革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从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搭建大数据治理平台、维护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治理效能的措施,为实现大学治理的现代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信息主体、信息合作方式、服务模式和服务环境4个方面,探讨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生态系统的定位;其次,从系统开放性、系统平衡态、系统相互作用和系统波动性等方面,描述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提出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生态系统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图书馆与创新人才培养等的关系,从信息教育的教学课程方案、教学师资、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15)
当前众多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人才培养特色不明,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针对当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举措以及实施效果。针对当前"新文科建设",从课堂教学革命、教育国际化、教学管理大数据、产学研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下一步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1.
谢卫红  樊炳东  董策 《现代情报》2018,38(9):113-121
为了发现国内大数据产业存在的不足,本文从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要素供给、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及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4个方面对国内外大数据产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产业政策的异同,最后针对性地从平衡政府数据开放和个人隐私保护政策完善、完善数据流通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调整大数据关键技术投入重心4个方面提出建议,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有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西部民族地农业信息服务在大数据和城镇化背景下的需求;其次,从数据集成、服务模式、保障能力、跨界合作和技术革新等五个方面,阐述大数据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的影响;最后,从资源整合、健全标准体系、培养人才结构和建设服务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学科特点出发,针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业大学的优势专业,从专业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方向等方面考虑,建立了一个关于如何更好的调整培养方案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据模拟。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蕴藏着价值信息,但数据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大数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大数据面临的安全挑战,并从大数据的存储、应用和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安全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蒋婷 《科技风》2023,(24):84-86
探索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精准化教学模式已成为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大数据、大数据技术以及精准化教学模式等概念予以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高校精准化教学模式建设中的价值分析,最后从学情数据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数据评价以及评价结果反馈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高校精准化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从而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并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原则、构建区域联盟、培养馆员的大数据思维等方面提出了信息服务创新策略,借此希望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加重视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论述了大数据应用于乡村治理可以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精准化程度,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但针对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收集、处理能力以及资金、人力供给方面都存在不足,提出了从提升大数据意识、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人才培养等层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杨韬  王勇  唐忠 《科技风》2022,(16):114-116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信息资源规划”课程作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课程,迫切需要改革。本文对广西某高校“信息资源规划”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给信息资源规划课程带来的变化,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信息资源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3个方面提出大数据技术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构想,即:建立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服务中心;充分运用爬虫等技术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搜集;云计算技术助力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通过上述3个方面构建起大数据技术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体系。以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对大数据技术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22)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科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其服务质量。本文从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四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要求,重点讨论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